关于《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小山重叠金明灭”句的辨析

2020-01-09 11:53孙海英
课外语文 2020年18期
关键词:屏山发髻温庭筠

孙海英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第一中学,黑龙江 绥化 151700)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温庭筠的名作,描写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子晨起梳妆的娇慵情态。此词广泛流传,也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二单元中。全词如下。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其中“小山重叠金明灭”句,历来有多种解释。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关于“小山”的注释是:小山,唐代女子好画“小山眉”,过了一夜眉黛深浅不匀,如山峰重叠之状。金,指“额黄”,唐代女子又好在额部涂上黄色,谓之“额黄”,过夜之后其色有明有暗。

这条注释流传较广。潘慎也认为“‘小山’是眉,和‘春山’‘远山’‘屏山’一个意思,只是表现在眉上感情的细微的差异。‘金’应该是‘额黄’……由于‘山枕隐浓妆’,经过在枕头上的揉擦,眉黛变得重叠了,眉稍处的黛色擦掉了,所以‘远山’变成了‘小山’。额黄也有所脱落,有一块(明)没一块(灭)的”。

但笔者对此有不同见解。如果“小山”是眉,“金”指“额黄”,那么这首词的第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描写的是主人公的“眉毛”和“额部”。第二句“鬓云与度香腮雪”描写女子的“鬓边”与“香腮”。第三句“懒起画蛾眉”又写到“眉毛”。第四句“弄妆梳洗迟”以白描勾勒的手法描写女子的梳洗装扮。我们会发现第一句的“小山重叠金明灭”与第三句的“懒起画蛾眉”都在写“眉毛”。这种写法重复、啰嗦、无味,这就导致了这首《菩萨蛮》无法与温庭筠的其他词相媲美。

是不是我们对“小山重叠金明灭”的解读有误呢?这很有可能。

笔者在一本古代文学教材中看到对“小山”的另一种注解。小山:指屏山。许昂宵《词综偶评》:“小山,盖指屏山而言。”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折叠的屏风上,或明或暗,光彩闪烁。

叶嘉莹先生也持此种看法,她说:“‘小山’依惯例本当指现实中山水之‘山’,然而若从此词全篇写闺情之内容……则此句之‘小山’又实在决不可能指现实中山水之‘山’……是则‘小山’之指床头之屏山,殆无可疑。”叶嘉莹先生在《唐宋词系列讲座》第三讲之温庭筠中也再一次强调“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指“屏山”,而且否定了“小山”为“山眉”或是“山枕”(山枕,一种两边高的枕头)的说法。

胡国瑞先生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小山’是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是涂在屏风上的颜色,唐代早有金碧山水画。‘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故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像”。

如果“小山”指“屏山”,“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折叠的屏风上光明暗交织光彩闪烁”的样子,那么“小山重叠金明灭”这句就是描写“屏风”。由第一句的“屏风”直接到第二句的“鬓发”与“香腮”太过突兀;而“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故或明或灭”与整首词柔美的风格并不协调,至于“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像”更是牵强。所以笔者不认同这个说法。

笔者在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读到唐代“人多长眉秀目,高髻插小梳三五不等”。“唐代妇女喜于发髻上插几把小小梳子,当成装饰,讲究用金、银、犀、玉或是牙等材料,露出半月形梳背,有多到十来把的,所以唐人诗有‘斜插犀梳云半吐’语……在温庭筠词中有‘小山重叠金明灭’,即对于当时妇女发间金背小梳而咏。唐五代画迹中常有反映。”“当时于发髻间使用小梳有用至八件以上的,王建《宫词》即说过‘玉蝉金掌三层插,翠髻高藂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温庭筠词‘小山重叠金明灭’所形容的,也正是当时妇女头上金银牙玉小梳背在头发间重叠闪烁情形。”也就是说,沈从文先生认为“小山重叠金明灭”描写的是女子发上的装饰。原本我比较赞同这一看法。因为这给“金明灭”做了很合理的解释。但是“小山”是什么呢?“小山”可能是主人公的发髻,可是并没有一种发髻叫作“某某山”。发髻的名称有“云髻、半翻髻、螺髻、双鬟望仙髻、高髻、低髻、小髻、同心髻、侧髻、椎髻、花髻、宝髻、乌蛮髻、回鹘髻、抛家髻、百合髻、愁来髻、倭堕髻、凤髻、反绾髻、交心髻、水髻、飞髻、偏髻、拨丛髻、丛梳百叶髻、乐游髻、囚髻、归顺髻、长乐髻、闹扫妆髻”。发髻名称众多,但不见“山”字。是否可以认为“金篦小梳堆叠如山”呢?但多数情况下女子睡觉会卸掉发髻上的饰品,否则睡觉时会不舒服。如果“小山重叠金明灭”是描写发间小梳的,描写梳子的同时其实也在写头发,这又与下一句中“鬓云欲度香腮雪”中的“鬓云”重复。所以,最终笔者否定了这种说法。

在查阅资料时,笔者注意到古代女子注重额部的装饰与点缀,即“额黄”。古代女子涂额,“用笔蘸料涂在额上,或全涂或半涂……全额涂黄,又称‘平涂’,盛行于唐及五代,‘满额峨黄金缕衣’‘额黄无限夕阳山’,就是对额装的写照。涂额之风,秦代已兴……因黄颜色厚积额间,状如小山,又称‘额山’……‘黄印额山清为尘,翠鳞红樨俱含頻’……咏的就是这种装饰”。从这一段文字中,笔者发现“额黄”与“山”有联系。所以笔者推测“小山重叠金明灭”描写的就是女子的“额黄”装饰。“小山”是额间颜料堆积的样子,“金明灭”是颜料的视觉效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第一句就是写主人公的“额部”;第二句“鬓云欲度香腮雪”描写主人公的“鬓发”与“香腮”。由“额头”到“鬓发”再到“香腮”既有条理,又合情合理。第三句与第四句“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描写女主人公慵懒起床“画蛾眉”,梳妆打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山重叠金明灭”这一句只是描写女主人公额间“额黄”,而不是描写“眼眉”或是“屏山”,也不是“发间小梳”。

猜你喜欢
屏山发髻温庭筠
屏山银企共解融资难题
林泉山庄
罗博作品
考场上的免费『枪手』温庭筠
咸阳值雨
石榴
四川屏山宋代家族墓地
情人节浪漫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