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常州高端制造企业的国际化实现路径

2020-01-09 15:16徐岚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常州高端国际化

■徐岚清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高端制造业是区别于技术水平低下、劳动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大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目前,对于高端制造业概念的界定,学术界看法不一。本文仅从行业发展和产业链两个维度对其进行定义: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行业中新出现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就属于高端制造业;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处于产业链顶端位置的就属于高端制造业。文章以“一带一路”背景下常州高端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国际化的实现路径。

一、常州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常州高端制造业总体发展情况

1.地理位置优越,优势产业突出

常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凭借临近上海、南京两大都市圈的优越地理条件,与苏州、无锡构成“苏锡常都市圈”。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很有代表性的国际化企业;在石墨烯、机器人、智能装备、智能电网等行业同样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

2.制造产业基础良好,自主品牌明显

电力装备、太阳能光伏、轨道交通装备和机器人、石墨烯等产业,已成为“智造名城”常州的优势特色产业。其中,像常发集团、天合光能、江苏上上电缆集团等都是“常州智造”的名片[1]。在2020年初支援武汉建设“雷神山”“火神山”抗击疫情斗争中,江苏上上电缆、江苏环亚医疗、武进广宇等企业迅速响应,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极大提升了常州企业的品牌形象。

3.产业集聚水平高,规模大

据统计,常州拥有9个国家级、省级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状况处于全省前列,尤其是化工、冶金及装备制造业[2]。可见,常州市的产业集群水平在数量和层次上都占据一定优势[3]。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传动控制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占全国同类产品总量近五成;车载电控产品市场份额占据全国榜首的位置;先进碳材料产量更是居全国第一[4]。常州高端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可见一斑。

(二)常州高端制造行业发展状况

从常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及企业的官网(2018年)了解到,江苏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顺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都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骨干企业。虽然都是高端制造企业,但它们分别属于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电网、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产业领域。其中,智能电网、新能源、轨道交通产业是国际水平较高的产业领域。相比之下,其他产业领域的国际化程度、国际化水平都稍显逊色。因此,尽管高端制造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产业领域开放程度良莠不齐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二、常州高端制造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实力不强,领军型企业分布不均

从产业分布上来看,常州虽然拥有国家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轨道交通产业园,但是除了戚机公司的HXN5内燃机、戚研所的客车制动盘和内燃机车活塞以及新誉集团的城轨交通牵引传动系统、今创集团的车辆内装饰产品之外,其他城轨交通企业优势产品并不突出,行业整体实力有待提高。从产业集聚程度来看,常州高端制造企业的分布较为分散,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形成很好的集聚效应,且行业领军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二)有效投资不足,人才紧缺

2018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共240项,其中重大产业项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投资项目、高端装备投资项目、新材料投资项目、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先进制造业投资项目、重大设施中交通类投资项目,分别占比4.3%、4.3%、2.9%、15%、4.4%。由此可见,常州项目投资整体较少。虽然先进制造业投资比例是几大项目投资中较高的,但依然是杯水车薪,难掩常州高端制造企业有效投资不足的事实。同时,人才紧缺也是常州高端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常州不管是城市地理位置、城市影响力、企业国际吸引力还是政府政策,都难以与北上广深等国际化都市匹敌,甚至不敌周边的苏州、南京、无锡。

(三)自主创新意识薄弱

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长久生存的必备条件,但是其耗时长、投资大、回报收益率不确定性高。因此,很多企业碍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以及高科技技术人才的缺乏,倾向于从国外采购先进设备、引进先进技术,过分依赖关键零部件或者关键技术的外购。然而设备、零部件、技术的外购,又受经济全球化趋势、国际间合作、国家国际地位以及其他突发危机情况的影响。比如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全球流行,就对很多跨国公司、外资公司影响颇深,由此可见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因此,常州高端制造企业想要长久发展下去,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降低对外依赖,早日实现自我满足。

三、常州高端制造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加快产业升级改造,提升整体实力

积极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快常州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升常州制造企业的整体实力。具体来说:一是对高端制造业进行细分,重点发展特色突出的行业,凭借企业之间的关联性,拓宽产业价值链,实现产业内企业的共同转型升级。智能机器人和石墨烯产业作为常州高端制造产业的代表,要打造设计研发、生产、维修一条龙服务,突出研发企业和生产企业各自的优势,加强合作,实现共赢;二是拓宽出口企业优势面,加快从产品出口到技术、服务输出的转变;三是合资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转化,努力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的主动参与者[5]。

(二)培育高端制造业国际化环境,吸引投资

常州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海关特殊监管区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7个,其中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级百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因此,常州应该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载体,积极培育“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高端制造业国际化环境,为招商引资和吸引重大项目做环境储备。

具体来说:一是以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为中心,加快高端资源集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平台。二是吸引以研究院、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要素为核心的科研平台集聚和汇合,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培育一批科研带动型的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军作用。三是打造区域品牌,鼓励区域品牌向国家品牌、国际化品牌迈进[6]。

(三)重点培育品牌企业,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企业国际化的机遇,于常州企业来讲,需要一边提升现有国际化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一边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具体来说:一是重点做强常州高端制造业的主导和特色产业,提升其品牌价值,提高产业集聚度。以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光伏产业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为例,要突出恒立液压、瑞声光电科技、天合光能等公司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位置,培养产业内优势品牌企业。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的高技术含量。以常州科教城为例,集合了各种研发平台、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力争产学研、科研成果转化路径最短化。三是要重视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等领域的突破,完善价值链的核心优势,提高竞争力。

(四)集聚优势产业,统筹特色工业园区建设

为了使高端制造企业更加集聚,使园区更有特色,应该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整合常州所有园区的资源,加快国际化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的建设,充分发挥有限的资源。比如武进科教城是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汇集了相关研究所(院)、科研企业、生产制造企业以及产学研基地。二是加快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完善教育、生活设施,增强园区吸引力和辐射地方经济的能力,重点推广发展石墨烯产业。

(五)借助境外经贸合作区,组团开拓海外市场

据了解,日本中小企业在国际进程中采取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组团开拓海外市场的方式,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分析常州的企业发现,像天合光能、江苏金这样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完全具备“带团”资格。因此,像江苏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发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国际化进程中有着优异表现的企业,可以借助已经通过考核的境外经贸合作区,通过生产外包、技术协同、资源共享等方式,带动同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组团开拓海外市场[7]。

猜你喜欢
常州高端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高端油品怎么卖
常州的早晨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AD GIN STUDIO高端影棚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