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

2020-01-09 17:02特邀主持人郑功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医疗保障管理体制医疗

特邀主持人 郑功成

[主持人语]疾病是人生难以避免的风险,健康是最具普遍意义的民生诉求,医疗保障则是化解人民群众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并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基本制度保障。自1994年国务院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启动医保改革试点以来,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整体转型,即从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保医疗、公费医疗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走向了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体并辅之以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等的新型医疗保障体系,这一制度已惠及全国95%以上的人口,人民群众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持续得到减轻。然而时至今日,新型的医疗保障制度尚未成熟,制度性缺陷日益显性化,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残缺不全,管理体制与经办机制改革的任务还未全面完成,这显然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发展即将步入“十四五”关键时期的背景下,全面加快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并促使其从长期试验性改革状态走向成熟、定型显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旨在从宏观政策视角对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制度建设的现状进行评估,寻求优化现行制度安排并促使整个医保制度体系稳步走向成熟、定型的可行方案。

郑功成教授撰写的《“十四五”时期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思路与重点任务》一文,基于现实格局及存在的诸多问题,立足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目标导向,从宏观视角对医疗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变革与发展做了系统阐述,特别是针对深化改革必然触及既有的利益失衡格局及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做了相应的剖析,主张创新医疗保障发展理念,实现从覆盖全民走向普惠公平、从统账分割走向互助共济、从权责不清走向权责匹配、从以收定支走向以支定收四大转变。同时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全民参保、筹资均衡、医保待遇、法治化、预算平衡、多层次化的建设目标及相应的指标体系,论述了全面优化现行法定医疗保障制度、建立护理保险制度与发展补充医疗保障,以及加快法制建设并促使医疗保障制度步入法治化轨道的宏观思路与行动路径,为制定我国医疗保障“十四五”规划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许飞琼教授在《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现状与政策选择》一文中,立足国家既定目标,从理论上探究了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含义并对这一体系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清晰的定位,同时对法定医疗保障制度尚未成熟、商业健康险发展严重不足、慈善医疗并未引起重视等问题及其原因做了深入剖析。文中提出的以加快促使法定医疗保险制度定型为前提、以促进商业健康险的发展为重点、以推动慈善医疗等为辅助并建立精准的政策支持体系是符合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客观规律的科学思路,特别是强调激发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的活力应当成为政策促进的重点对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鲁全副教授撰写的《中国医疗保障管理体制变革与发展研究》一文,聚焦医疗保障管理体制展开论述,直面现实中医疗保障领域监督、管理、经办混同的缺陷,在系统梳理我国医疗保障管理体制从所在单位或集体管理到政府部门分割管理再到集中统一管理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坚持与制度模式相适应,提出了进一步调整管理目标及运行方式的新思路。其强调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现代技术手段,按照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实现监督、管理和经办的适度分离,进而从整体上不断提升医疗保障管理效能的见解具有科学性与前瞻性,是值得政策层面与实务界高度重视的观点。

猜你喜欢
医疗保障管理体制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5号(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
防控医疗保障战线的坚实卫士
贵州全面落实四重医疗保障制度助力脱贫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演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