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美术作品的数字化拓展研究①

2020-01-09 06:16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关键词:静态美术作品雕塑

盛 瑨(南京艺术学院 传媒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在各行业中的迅速发展,大众的审美习惯和应用习惯正在改变,这些认知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生活。那么传统美术作品是否应该静静的呆在博物馆或者美术馆的橱柜中?能否通过数字拓展的方式融入社会,走向生活?因此,将静态美术作品进行数字化拓展是艺术与时代接轨、融入社会生活的理想方式。我们在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对静态美术作品进行艺术创作、艺术表现和艺术拓展时,不仅是在静态美术创作中引入数字化手段,呈现出动态的效果;还可以结合各种类型的艺术活动进行二次创作,甚至会出现很多与众不同的新艺术形式。所以,静态美术的数字化拓展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和发展空间。

一、静态美术作品衍生发展现状

静态美术作品主要指传统形式的书法、绘画、雕塑、装置等造型艺术作品。从美术作品的分类上可以分为:观赏性美术作品和实用性美术作品。其中观赏性美术作品是指供人们观赏的独立的艺术作品,比如书法、绘画、雕塑、装置等。而实用性美术作品是指将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具有使用价值的物体相结合,物体借助于美术作品的艺术品位而兼具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比如陶瓷、家具、灯具等。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以观赏性美术作品部分为主。从作品的形式上可以分为书法、绘画、雕塑、装置四类。中国的书法与绘画作品通常是在平面媒介上表现,而雕塑和装置作品则是通过立体媒介来呈现。在静态美术作品中,不管是书法、绘画、雕塑、装置等造型艺术都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方面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现如今静态美术作品大多数被作为文化遗产保护,收藏于美术馆或者博物馆之中。国外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从上个世纪80年代算起,已经走了三十多年的历史,欧美发达国家的著名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已经相当成熟。而国内博物馆才刚刚起步,许多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与旅游区中被人诟病的纪念品一样呈“同质化”现象。

(一)产品内容与形式同质化趋势加剧

大多数馆藏静态美术作品只是进行数字化纪念品复制。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推广与传播上,并没有思考从作品的再创造入手,因此,这些大众化的内容与形式,只是为了增加部分作品的经济价值,并没有实现原有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走向同质化。如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根据各自的美术作品特点,发挥二次创作的独特魅力,注重现有作品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

(二)艺术作品创作缺乏时代气息

在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上,很多创作手法比较老套,其单一性的创作手段还停留在上个世纪,虽然造型能力很强,技法娴熟,但是观念落后,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应在保留传统文化特质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数字艺术手法来实现精神内容的当代表达。

静态美术作品与科学技术交集是艺术发展的趋势。新技术新形式的产生、发展、应用必然会产生诸多问题,但是并不能因此而拒绝新技术、新形式的产生,因此,应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症结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针对国内馆藏静态美术作品应用的同质化现象,应该增强艺术的创新意识。在项目开展初期做足资料的准备和考察工作,给新思路新想法多一些实践的机会,这才是静态美术作品的拓展之路。

二、静态美术作品数字化创作的整体思路

为了避免馆藏静态美术作品应用开发的同质化现象,从创新的角度需要运用数字媒体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数字化创作是第五媒体时代下应运而生的数字艺术作品创作,数字化主要表现为美术作品的数字采集、数字交互、数字呈现等。静态美术作品的数字化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跨媒体,开放性的特点。人们只要进入网络系统中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个人爱好参与到绘画艺术的创作中来,以各种方式对绘画作品进行拓展与再创意。

(一)保护与传承的二次拓展创作思路

针对馆藏静态美术作品从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可以进行第二次拓展创作。这类的艺术创作是在原作品数字化的基础上进行,根据不同的作品可以从材料、技法、形式、内容等方面用转换的方法进行数字化创作。

图1 盛瑨、张高杰、张鹏、朱春晖《湖光月色》

材料转换思路就是在现有的静态美术作品中有选择性的挑选原作品中的材料进行数字化转换,改变原作品所表达的材料表现,同时数字化内容也会增强其作品的交互趣味性和娱乐性(图1)。技法转换思路是对绘画类作品从技法的角度进行各种转换尝试,比如中国画技法换油画或者水彩技法等。

这些技法的转换也是建立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强大的数字技术可以改变其作品的风格和技法,让不同的技法表现进行无障碍的转换,增加了静态美术作品的艺术多元化呈现。形式转换思路是对馆藏静态美术作品进行多样性形式转换,平面转换为立体、静态转换动态,如绘画转换成动画或者数字影像,雕塑转换成动态雕塑等。数字化形式的转换更方便在互联网上对艺术作品进行推广与传播。内容转换思路就是将静态美术作品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替换,在馆藏的静态美术作品中,不少是历史悠久但容易破损的作品,经过数字化采集后可以将内容进行修复与二次创作,不但保护了原作品的风貌,又可以进行内容的拓展,将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化交错呈现,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图2)。

图2 马超《空相》实验动画

(二)多样性综合的美术创作思路

针对传统文化题材的美术作品从弘扬与发展的角度,可以进行多样性创作。这类的艺术创作是结合数字化技术而实施,根据不同的作品可以从材料、技术、表现、观念等方面进行数字多样性综合创作。

材料综合思路就是对正在创作中的美术作品,从材料综合的运用角度进行创作,不但是实体材料的综合表现,还可以在虚拟数字世界中使用不同材质的贴图来实现作品观念的表达。技术综合思路是将数字化的各种技术软件及硬件手段运用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在真实物理层面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数字虚拟层面的表现,达到实物创作与数字创作的双重效果,为今后的传播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表现综合思路是从艺术表现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多样性实现,在表现方式上从平面到立体,从现实到虚拟;在表现方法上可以从具象写实到符合抽象,从感性抒发到理性装饰;艺术表现方式方法的综合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艺术精神和内容的全面展现。观念综合思路就是在艺术思想层面上进行各种精神的碰撞,它主要表现为艺术核心的价值观,也是艺术家的灵魂所在。这不但是东西方文化思想的交融,更是传统观念与当代实验、大众审美与高雅艺术的综合表达。

通过以上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综合表达,拓宽了美术创作的思路,对今后的美术作品创作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也确立了美术作品从静态化向动态化转换的发展方向。

三、静态美术主要形式类作品的数字化拓展

(一)书法作品的数字化拓展

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是汉文化中特有的艺术形式,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墨宝在中国各大博物馆中都有一定量的收藏,由于文物保护的原因很少拿出来交流与展示,这对传统文化的推广有一定的局限性。高仿真数字技术和数字化仿真复制方法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书法作品通过高分辨率扫描或拍照,再经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校色和修正,最后运用数字技术打印在宣纸和绢等材质上喷绘出原作效果。这种高仿真复制手段不仅可以进行具有收藏价值的限量发行,更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

在书法作品中,常见的形式都是在中国传统书画材料上书写,然后再进行装裱展示,或者在木料、石料、陶土等材质进行雕刻;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提高,数字媒体、动画、交互和虚拟现实等艺术手段日益完善,书法作品也可以进行动态化呈现,其动态交互性的特征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所谓书法作品动态化就是利用动画手法将书法中的笔划、墨色、结构、寓意等进行动态式表现,这种运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是平面式的传统模式无法呈现的。最终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影像装置,也可以是数字水幕等形式,影像式的传播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图3)

图3 盛瑨影像装置作品《道德》

(二)绘画作品的数字化拓展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展出《清明上河图》,它是一幅以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创作依据的动态版作品,运用了数字动画的表现方式,将传统绘画作品进行动态转换。作品中角色动画4分钟为一个周期,分白天和夜晚两种效果,其中白天出现人物691名,夜晚有377人。如此众多的角色动态增强画面的视觉动感,在当年的世博会上引起轰动,并开启了传统绘画数字动态转换的新时代。

数字科技的发展催生了当代艺术家将绘画作品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念头,拓展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也产生出来不少新的作品。这种以绘画为主,辅以影像增强了作品视觉的动感性,不但可以打破平面绘画的局限性,同时也是对绘画作品的延伸。

虚拟绘画概念就是在VR虚拟世界中进行绘画的创作,利用计算机三维空间系统,通过手柄进行空间定位的虚拟创作,具有很强的空间感。让艺术家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绘画的创作,解决了平面绘画中的透视问题,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概念的表达,无可比拟的可修改性改变了平面绘画的单一呈现方式。(图4)

图4 谷歌Tilt Brush三维绘画

(三)雕塑作品的数字化拓展

传统雕塑的精益、和谐之美是观众最初的审美感受,雕塑的创新也要因时代进步而发展,当雕塑遇到了数字技术,一个动态的雕塑改变了观众对传统雕塑的视觉体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这一切能变成现实,在雕塑的创造中将机械装置和数字化技术组装在一起,再加上影像和声音,静态的雕塑就能变成动态的可表达主体思想的“活雕塑”。

还有一种是在原有静态雕塑的基础上,运用投影技术和声音技术,在视觉上有动态感。随着人机交互的发展,以及雕塑创作语言的拓展,具有思维化的动态雕塑会给我们传统类型的博物馆带来新的活力和新的乐趣体验。(图5)

图5 博物馆数字雕像

(四)装置作品的数字化拓展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美术馆,都越来越重视装置作品的陈列,各种类型的装置作品不但以新的方式来表达主题,同时也给部分公共空间增加了艺术气息。装置作品也随着数字技术的更新,而发展成互动装置和影像装置等很多形式,这些装置作品在公共空间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作用。

互动装置的创作由创意和技术两部分组成,创意部分是通过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来呈现艺术家的思想表达,技术部分是利用现代电子感应技术和机械传动技术以及计算机数字控制来实现人机交互,因此,掌握艺术创作的定位和技术实现的要点是创建交互式装置的起点。

在作品构思上要考虑光与影、形状与声音,从技术层面上要考虑光度和色度、阴影变化与声音变化以及距离等。创造性作品必须以感染观众的各种感官所产生的愉悦感为原则,这样才能实现创造性的艺术效果。因此,作品的表达方式,应该是符合创意主题所进行的艺术表达,并让作品实现器物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图6)

图6 互动装置作品

影像装置作品是由装置与影像两部分组成,以表达某种艺术观念为目的的作品创作。影像的内容可以是动画,也可以是实拍视频,这些数字内容要与装置融合在一起,既是装置作品的动态延伸,又是整个装置的有机部分,影像内容与装置构件两者缺一不可。

以上这些影像装置作品也可以增加交互技术,这就变成互动影像装置。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装置会越来越多。(图7)

图7 盛瑨影像装置作品《本源》

四、静态美术作品数字化拓展的艺术价值

(一)数字化拓宽了艺术的审美视角

运用数字化拓展来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既可以通过艺术实体的造型、色彩、材料等来实现真实作品的艺术效果,又可以建造一个虚拟中的艺术世界,这种虚实结合的美术作品形态扩大了我们的审美视域。就具体美术作品的单体展示,也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呈现,数字化艺术手段可以让作品与观众互动交流,虚拟场景气氛加音效处理,犹如作品在讲述艺术创作的过程。虚拟现实艺术手段可以对美术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解构,从思想内容到技术实现,显示整个艺术创作的思维过程。这些美术作品的虚实表现也给我们全新的视觉感受。除此以外,对静态美术作品进行数字艺术再创造是从艺术创作与审美的角度体现出最大程度的形式和内容的拓展。

(二)数字化拓展了艺术的创意思维

静态美术作品的数字化拓展,对艺术创意思维的拓展有很大的帮助,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创意思维的拓展就是要打破陈旧、冲破平庸、创造新意。数字化手段中动态呈现给艺术创意思维插上了翅膀,打破了平面静态的传统方式;在多种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中求同存异。 从单向思维走向多向思维、立体思维、动态思维是静态美术作品思维模式的发展趋势。艺术创意思维的多向与多极为静态美术作品的提升奠定了思想基础,为进一步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创新理念,因此,静态美术作品的数字化拓展使艺术创意思维的领域更加宽阔。

(三)数字化丰富了艺术的创作手段

静态美术作品的数字化拓展,在艺术创作手段上呈多样性表现。首先是作品的形态上,改变了原有作品造型界定不变的状况,用数字化方法进行作品造型的延展,将静止形态变成动态作品。其次在视觉形态上,利用灯光和特殊材料的把控来改变作品界面的色彩变化,同时作品与观众进行有机的互动。再次是影像和声音的数字交互呈现。交互影像、交互声音、交互装置等内容多样性表达既丰富了静态美术作品的艺术效果,又能给予观众全新的参与性体验,从而达到社会功效的最大化。除此以外,数字化拓展也给静态美术作品的衍生品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这样既能保障艺术创作的延伸,又可以加速了艺术价值的经济转化。

结 语

本文从静态美术作品入手,就如何实现数字化艺术创作提出了新的拓展思路,并从书法、绘画、雕塑和装置四类典型性作品的角度进行数字化拓展,为静态美术作品的数字化拓展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论依据。再从价值观的层面阐述了静态美术作品数字化拓展后的价值呈现,为静态美术作品重新绽放开拓新的模式。当然,这一模式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商榷,期待今后的科技发展与大众观念的转变与提升,也能对其他地域文化中的静态美术作品在传承、保护与开发中有所帮助、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静态美术作品雕塑
巨型雕塑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静态随机存储器在轨自检算法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油罐车静态侧倾稳定角的多体仿真计算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