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的应用效果

2020-01-09 01:26
光明中医 2019年24期
关键词:疗效显著病症血瘀

刘 莹

中医内科治疗的病症类型较为丰富且复杂,绝大部分接受中医内科治疗的患者均具有血瘀证候,引发血瘀表现的原因通常为血液流通受到阻抑,流出经脉的血液流通期间发生停滞情况,进而表现出有关症候[1]。在该疾病治疗过程中,中医学推崇活血化瘀理念,并通过该理念形成活血化瘀治疗法[2]。其通过掌握患者的发病原理与特质,拟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患者身体中的瘀血,加速血液流动速度,阻抑疾病进展[3]。现阶段,在血瘀治疗时,大多数患者普遍选用传统西医治疗方式,但该方式通常无法得到完全康复的治疗效果[3]。而中医活血化瘀法以其独有的特点,确保能够达到有效阻抑疾病进展,提升患者生活品质的效果[4]。因此,此研究选取本院中医内科2016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200例血瘀证候患者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传统西医疗法与活血化瘀法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本院中医内科收治的20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使用活血化瘀法,常规组使用传统西医法。其中研究组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龄为22~60岁,平均年龄为(42.75±2.85)岁;病症表现中,头疼38例,胃痛26例,心悸22例,胸痹8例,腹痛6例;常规组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为25~62岁,平均年龄为(42.55±2.91)岁;病症表现中,头疼42例,胃痛28例,心悸18例,胸痹8例,腹痛4例。所有患者住院后全部进行有关检测,并且经中医辨证法有关指标进行确定诊断。2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基础资料比较,全部未存在明显差异,2组患者能够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措施,主要为帮助患者痰液排出,为其提供氧气治疗,并且为其使用抗生素类药品等。

1.2.2 研究组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采取相应治疗方案。头痛患者使用通窍活血汤治疗方案;胃痛患者使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味治疗;心悸患者选取赤芍、川芎、桃仁以及生地黄各12 g,红花6 g,丹参以及当归各24 g进行煎服;胸痹患者使用柴胡疏肝散结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腹痛患者使用少腹逐瘀汤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其中治疗效果分为康复、疗效显著、有效、无效4个等级,康复:治疗后患者所有病症表现均已消失,并且再次发作的情况;疗效显著:治疗后患者所有病症表现均几乎无显示;有效:治疗后所有病症进展得到明显控制,但是依然存在部分疾病未全部消失;无效:治疗后患者病症表现未得到明显控制,甚至出现加速病症进展的情况。整体有效率=(康复+疗效显著+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康复与疗效显著占比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有效与无效占比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整体有效率96%,常规组为74%,常规组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比较治疗后,常规组整体不良反应出现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比较 (例,%)

3 讨论

在中医内科诊疗过程中,血瘀证属于极为普遍的一类病症,引起该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为血液无法顺利在经脉内流通,造成血液停滞在经脉内或者经脉外,以至于发生血液瘀阻症状,进而使得病理生成物在机体内局部位置发生汇集,导致病症的发生[5]。通常显示为头痛、腹痛、胃痛与胸痹等症候,此类症候的发生与血瘀证存在紧密关联[6]。血瘀通常与气滞可以相互影响,或者共同作用于机体,进而引起瘀滞证。血瘀可以与痰、热等联合作用,造成痰瘀互结证与热瘀互结证的发生。血液流通不畅亦可使水停、血虚等病症表现发生变化[7]。而血瘀证在治疗中,主要分为因血液停滞在肺脏中,进而引发的病症表现;与血液停滞在经脉内,造成的瘀血表现[8]。同时,瘀血的形成与外伤存在紧密关联,若机体发生摔伤或者撞击时,均能够引起身体出现血瘀表现,但是不管血瘀证属于何种因素导致的,均能够对机体各项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病症发生,所以,在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治疗[9]。在中医学领域内,对血瘀证存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即活血化瘀法[10]。其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理念进行治疗。由于瘀血存在独特性与共通性,疼痛稳定,难以快速治愈。各类患者虽然瘀血位置不同,但是实际治疗时均会遵守活血化瘀的理念,而后根据患者具体症候进行。如身体虚弱的患者,可基于活血化瘀的措施上采用补血、益气的中药进行治疗,因此,处方中所采用的药物均拥有活血化瘀的功能,其有利于气血的恢复以及经络的疏通。针对寒邪引起的血瘀,需要使用温阳散寒的理念为其治疗,尽可能减少正气受损。活血化瘀法通过对多种瘀血证候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可显著提高血瘀证的治疗效果,进而极大提升患者康复速度。现阶段,活血化瘀法已在实际治疗中得到广泛使用,并且获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诸多学者[11,12]表示,活血化瘀法能够显著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指出该方式可根据患者病情具体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处方使用比较灵活,采用的药物通常均具有消肿镇痛、活血化瘀等效果。

此次研究发现,研究组康复、疗效显著、有效、无效占比分别为38%、42%、16%、4%;常规组康复、疗效显著、有效、无效占比分别为18%、36%、20%、26%。常规组康复与疗效显著占比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有效与无效占比明显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整体有效率96%,常规组为74%,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整体不良反应出现率为4%,常规组为19%,研究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论与既往有关学者的研究结论相符,因此可知,中医内科实际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瘀法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血瘀患者进行活血化瘀治疗时采用的药物均具有消除肿胀、缓解疼痛、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效果,因此,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极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率,降低机体损伤情况的发生,建议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疗效显著病症血瘀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话说血瘀证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疗效显著造福百姓 服务至上加盟无忧
血瘀体质知多少
栾氏四位一体综合疗法治疗颈腰椎病的临床研究
翠绿宝石长脉冲激光脱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降脂调肝汤治疗脂肪肝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