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在闽开拓新天地

2020-01-10 09:06许雪毅
今日中国 2020年1期
关键词:张俊台胞俊杰

文 |许雪毅 赵 博 陈 旺

为让台胞更多享受到大陆发展带来的福利和便利,国台办先后出台了惠台“31条措施”“26条措施”,福建省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并细化实施,助力台胞在闽开拓新天地。

邱俊杰 泉州颐和医院筹备处主任

福建位于台湾海峡的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独特的地缘优势,让福建成为众多台胞“登陆”的首选地。为让台胞更多享受到大陆发展带来的福利和便利,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融合发展,国台办先继出台了惠台“31条措施”“26条措施”,福建省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并细化实施,助力台胞在闽开拓新天地。

“两岸有交流就有想法、有行动力”

2015年第一次来大陆前,邱俊杰在台湾桃园的医院里,经常接待来参观的大陆企业家,交流中得知大陆医疗市场广大,萌生了“登陆”发展的念头并付诸行动。

短短几年,看着投资5亿美元的台资泉州颐和医院一步步建起来,作为筹备处主任的邱俊杰十分欣慰:“两岸有交流就有想法,有想法就有行动力。”而他自己在2019年还获得了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他说,台胞只要努力,在大陆一样能获得崇高荣誉。

邱俊杰十分看好两岸大健康产业。当初,他受海峡两岸医疗产业基金所聘,到大陆各地调研,最后选择泉州。他说,泉州是很多台胞的祖籍地,自己就是泉州南安人迁台的第六代。而泉州民营企业发达,有利于发展高端医疗服务产业。

2016年12月,泉州颐和医院在泉州台商投资区正式开工。2018年教研楼封顶,2019年以心脏内科为主的特色门诊开业,2020年门诊主楼、住院部、医技楼将进行装修,预计2020年底或2021年初医院整体将开业。

在医院快速建设过程中,邱俊杰为当地政府的积极作为所感动。“政府成立了跨部门联合办公,我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他举例说,医院建设涉及城市管网排污、消防等设施,政府大力协助推进。对医院用的天然气,政府也帮着协调提供优惠价格。

颐和医院希望借鉴移植台湾较为成熟的医疗管理和服务理念。邱俊杰注意到,在服务台湾医疗人才方面,当地政府不遗余力。“我们是比较大的医疗产业园区,政府建设了人才公寓,给我们提供住宿津贴,还设置公交站,方便大家出行。”他说,政府部门经常主动询问我们需不需要帮忙,遇到台胞孩子就学等问题都有相应渠道协助解决。

邱俊杰发现,过去来大陆多是台商,现在随着大陆日益重视大健康产业等民生建设,越来越多台湾医师等专业技术人才有意来大陆发展。他十分乐意和他们分享“登陆”心得,更乐于看到来大陆的台湾年轻人很快熟悉当地情况,融入当地生活。

除了本职工作,邱俊杰还热心地做在泉台湾职工的“贴心人”和两岸职工交流的“联络人”。比如,有台胞想了解税务信息,邱俊杰就帮着联系相关部门,和大家座谈,解疑答惑。有台湾年轻人希望充实业余生活,邱俊杰和大家商量,计划安排两岸职工到苏州参观,还准备带大家去莆田湄洲妈祖庙等地走走看看。

邱俊杰说,泉台同根同源,饮食、气候都差不多,新来的同事很快就能适应。“闽南人性格热情,也喜欢串门子,我们会多举办一些活动,让两岸职工多交交朋友,让台湾年轻人更好地在这里找到家的归属感。”

几年来,邱俊杰已经喜欢上泉州的工作和生活。他的大儿子今年高三,正准备报考大陆高校。“对台湾年轻人来说,大陆提供了更大的格局和视野,是很好的选择。”邱俊杰说。

搭上了大陆发展的新快车

成为福建科技企业新大陆集团的首位台籍员工时,张俊一还没想到物联网浪潮的席卷之势如此汹涌。当“扫一扫”成为企业生产、民众生活的新常态,这位自动识别行业的台湾“理工男”搭上了大陆发展的新快车,在海峡西岸开拓出事业“新天地”。

坐在位于福州马尾的新大陆科技园办公楼里,望着窗外山水如画,张俊一娓娓道来自己的登陆故事。

十年前,新大陆集团与张俊一当时任职的台湾帝普科技公司“联姻”,设立“台湾新大陆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大陆首家经正式核准赴台投资的企业。1994年成立的新大陆集团是集物联网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行业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于一身的综合性物联网企业,在二维码领域的研发应用卓有成效。深知该领域研发需要技术积累、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张俊一对这桩两岸企业深度合作颇为看好。

“我不仅留了下来,第二年春天干脆接受调令来到福州总部。”张俊一说,尽管当时女儿还不满周岁,但考虑到事业前景,家人给予了充分理解和支持。

新竹清华大学物理系、政治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的复合式专业背景,让张俊一倍受重视。恰在当时,为更好参与国际竞争,新大陆集团开始从自动识别引擎产品的光学结构、电子电路、识读模式、解码芯片等主要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球范围内的专利风险排查与布局。他被派到了这个“关键团队”。

“当时市占率前五都是海外企业,拥有的专利浩如烟海。我们做了详细调查,根据相关度高低逐一分类,再一项一项去分析竞争对手的专利。没日没夜努力就是为了有底气告诉客户—我们不侵权!”张俊一说,这项下苦功夫的工作,很艰辛也很有成就感。

目前,新大陆集团专利拥有量逾千项,赢得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信赖。介绍这组数字时,腼腆的“理工男”露出自豪的笑容说,企业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话语权,与自身知识产权体系的构建密不可分。

张俊一还是公司信息识别引擎团队的带头人。数年辛勤耕耘,他获得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专利30余项,并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可广泛应用于条码扫描器的识读模块—E2。

说起这个项目,他满怀感慨:“一般玻璃镜头的开发打样费用是2万元(人民币,下同),E2使用的CMOS一体化镜头却高达90多万。公司从没花过这么大成本来做镜头开发,没想到高层开会当场拍板,给了我很大激励。”

如今,E2每年使用量达到30万颗以上。有时在超市、餐厅等移动支付场景里,认出收银员拿的正是装配E2模块的条码扫描器,张俊一心里都有“小小的满足感”。

离乡打拼,难免思念家人。所幸有两岸直航,从福州到台北文山的家并不遥远。“公司很照顾我,常派我回台湾技术支持,顺便与家人团聚。”张俊一笑着说,最感谢的当数QQ和微信,每晚与妻女视频通话,有时隔着屏幕看她们斗嘴,仿佛就在身边。

张俊一在福州有套三居室,距离办公室不到10分钟车程。“那是2014年,享受到福州市人才公寓政策获得购房补助款。”他说,起初自己和家人对在大陆买房心存疑虑,这笔政府补助成为打消疑虑的要因,如今房子升值近1倍,“想想还蛮幸运的”。

福州市政府还授予张俊一“荣誉市民”称号,给了他更大激励。“对比十多年前第一次来时的情形,现在的大陆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创新迅猛、资金充裕,市场也越来越规范。”张俊一说,对台湾专业人才而言,大陆是一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发展热土。

继往开来看待自己在“新大陆”里的“新天地”,张俊一信心比过去更足了。他说,大陆非常支持企业创新,很多前沿研发能够申请到政府资金补助,从而分担企业风险,大大提高了企业积极性。“台湾在物联网领域拥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成熟的市场化培育机制,加上大陆的研发能量与市场潜力,必可催生加乘效应。”

“登陆”十年:从个人逐梦到助人筑梦

“一辈子能有几个十年?2009年至今,我从打工到创业再到开办双创基地,几乎经历了台湾青年在大陆能够遇到的所有事情,过得充实而精彩。”38岁的厦门台胞范姜锋说。

坐在厦门启达海峡双创基地的总经理办公室里,范姜锋回忆往事,打开了“话匣子”。

“我大学念的是会计系,毕业后在一家汽车企业工作。2009年,公司派我到大陆的4S店负责销售业务。真是很突然!接到通知前一天,我还在选购机票准备度假。”他笑着说,没想到人生轨迹就这样发生了改变。

三年“台干”生涯带来的不仅是事业和经济上的收获,还有对大陆飞速发展的亲身体验,更有对巨大商机的心驰神往。

“都说台湾人喜欢‘小确幸’的生活,但我觉得人生应该有诗和远方。”范姜锋说,结束任期返台时,自己的一颗心已变得“躁动不安”,尽管公司待遇优厚,还是决定回去大陆“闯一闯”。

起初创业并不顺利。直到2015年,福建推出“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为来闽创业的台湾青年提供免费创业培训、政策解析、导师辅导,还给评选出的“创业之星”提供5万元人民币扶持金。范姜锋立刻报了名。

他的文化公司主打“帮助台湾文创业者对接大陆市场”的业务概念,由于切中厦台两地产业特色得到评委一致认可,荣获扶持金并逐渐在业内打响名气。

“台湾青年到大陆不管创业还是就业,一定要仔细研究各地政策以及扶持的产业类别,才能因地制宜,真正融入当地。”范姜锋说,越来越多接触到同样怀揣梦想的台青朋友,打造创业基地的念头就越来越清晰。

2016年9月,厦门启达海峡双创基地成立。基地位于龙山文创园,3000多平方米的空间被分隔成几十间办公室和一大片公共洽谈区、休息区。

范姜锋 福建厦门启达海峡双创基地总经理

启达基地将所有台湾青年可以申请的优惠政策都做成了标准化流程,并积极为台青提供与大陆市场的资源对接。基地筛选入驻公司也非常严格,必须有实打实的项目规划、资本投入和团队建设,每三个月清理一次,“让做实事的人留下来”。

“正向服务和反向倒逼相结合,能让创业者迅速成长。基地累积孵化的100多家公司涉及设计、农业、贸易等领域,存活率高达九成。”范姜锋不无自豪地说。

启达相继在泉州、漳州开办同类基地,上门“求入驻”者络绎不绝,范姜锋身为“操盘手”愈加忙碌。“虽然每天千头万绪,但看到小伙伴们的成长,我很有成就感。”他说。

这个桃园客家青年冠有罕见的“范姜”姓氏。家族祖籍广东汕尾,康熙年间来到台湾,生息传承至今。向上追溯,他们是范仲淹的后人。

第一次登上岳阳楼的记忆犹新。范姜锋说,当时望着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中默念《岳阳楼记》,忽然对祖先留下的名篇有了更通透的理解,“于我而言,践行忧乐精神不正是把创业基地好好办下去吗?”

2018年,范姜锋成为福建省首批台籍“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之一。他将荣誉带来的名气和便利转化为升级“基地服务2.0”的动力,轰轰烈烈地搞起了网络媒体推广、返台宣讲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业内媒合服务。

同时,范姜锋的朋友圈多了很多“好康相报”(好东西相互通报)的内容。从大陆出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到厦门“60 条”、福建“66 条”、漳州“58条”,条条都是他想第一时间分享给台湾朋友的利好。

“大陆的一系列政策在岛内引起广泛回响”,范姜锋说,2018年基地收到台湾青年创业咨询量近千次。以前咨询较多的是餐饮、文创等行业,现在有很多医师、教师、社工、音乐培训师等专业人士前来问询,“越来越多台湾青年认识到大陆有更好的发展机遇,我希望帮助台湾青年了解一个更全面、更有趣的大陆。”

范姜锋父母都是退休职员,对儿子从事的新业态难免陌生。2018年9月的一次省级表彰活动,两位老人受邀出席。“他们才晓得我整天跑来跑去,接客人谈事情,究竟是在做什么。”范姜锋说,“那一晚,他们是唯一站起来接受全场掌声的父母。那个场景对我来说终生难忘!”

转眼十年,从追逐个人事业梦想到为更多创业台青筑起圆梦平台,范姜锋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从容。“如果有机会对十年前的自己说句话,我想说—谢谢你,还好你愿意改变。”他说。

猜你喜欢
张俊台胞俊杰
心手相连克难关,在溧水台胞台企助力抗疫在行动
玩转课本题
钢轨预打磨在地铁线路中的运用相关阐述
台胞宋志平的“田园梦”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表演大师
我的同桌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圆锥曲线)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
我给桌子“洗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