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优化策略分析

2020-01-10 04:49
课外语文 2020年27期
关键词:书籍鲁迅课外阅读

刘 战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江苏 金坛 213200)

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大多是围绕应试教育以及即将到来的高考,教学内容在趣味性和生动性上稍显不足,导致学生对于语文的认识大多是死板和老套的印象。而通过课外阅读的优化可以使课内学习得到更好的改善,并且通过课外阅读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找到阅读的乐趣,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读物,追寻自己喜欢的作者。教师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可以从作者入手,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者的历史背景、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提高学生对于作者的兴趣,然后再向学生推荐该作者的书籍。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教学目标,逐渐提高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并且通过课外阅读学习到的知识对课内学习起到反馈的作用,为学生带来更多有趣、丰富的知识。

一、为学生介绍优秀作者,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当中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能力,但是很多学生会选择一些比较搞笑、好玩的文学著作,在知识方面的收获相对来说比较少,导致了阅读的实际质量不高。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应该为学生介绍优秀的作者,以优秀作者为契机,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在推荐和介绍优秀作者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作者所在的年代、写作时的背景,以及为什么写这样的著作作为吸引学生的内容,逐渐培养学生对于这个作者的兴趣。然后再延伸到这个作者写的书籍上,让学生对作者的书籍进行阅读,从作者的书籍当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这种方式向学生介绍书籍,可以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同时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可以和作者的写作背景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借助作者对书籍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鲁迅的生平事件,讲述鲁迅在那个时期的社会洞察力,在今天大家读鲁迅的文章,依旧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以此吸引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鲁迅一生创作的文章最多的是杂文,现在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在阅读时需要自己斟酌鲁迅的文章是否适合自己阅读。教师可以介绍鲁迅的诗成就也很高,不管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都是如此,然后列举出鲁迅的著名的现代散文诗集《野草》,文章内容上晦涩难懂,建议放在最后阅读。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推荐鲁迅的小说,鲁迅的小说只有三十多篇,且篇幅较短,只读情节的话一个半天就能读完,非常适合现在学习节奏较快的高中生活。《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都是可以阅读的短篇精品,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其中的片段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

二、开展小组阅读,营造阅读氛围

在阅读过程当中阅读氛围非常重要,而往往教师对阅读氛围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各自为政,彼此间没有任何联系,这使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没有竞争的热情,没有阅读的动力。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开展小组阅读,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阅读相同的书籍,或者是阅读相同类型的书籍,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能够更有动力。并且通过这样小组的阅读可以产生非常融洽和谐的阅读氛围,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小组阅读当中对书籍进行阅读,提高自身的知识。小组阅读也可以方便学生快速解决阅读过程里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和组员共同讨论阅读的知识和阅读的内容,提高阅读质量。学生在小组阅读中可以了解彼此阅读的书籍,然后进行书籍交换,实现阅读之间的互通和高效。

例如,教师可以让每四个学生组成阅读小组,小组成员的成绩呈阶梯状分布,由成绩最好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带领其他三个学生共同阅读。在阅读过程当中小组成员可以选择近似、有关联的文体,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或者是相同的《寒夜》进行阅读。《寒夜》这部作品有抗战的大背景,其中让人感动的东西却属于任何一个时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学习。选择这样的阅读方式可以保证小组成员在阅读当中保持相同的节奏,在阅读过程当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动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互帮互助,解决在阅读当中出现的问题,如果遇到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向教师进行求助,从而达到阅读的高效率、高质量。

三、分享阅读心得,实现高效阅读

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有些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强,阅读书籍一目十行,而有的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弱,对于书籍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较差,在阅读过程当中不理解作者描述的内容、字句含义。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基础较好的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通过阅读心得的分享,让基础较弱的学生逐渐找到阅读的方向。并且通过分享阅读心得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开展阅读相应的书籍,对这本书重新进行阅读,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变和提高。通过学生的分享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书籍的阅读兴趣,真正做到教学的高效率、高标准。对于积极分享自己阅读心得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并且在教学过程当中让其他学生向这部分学生学习,以此提高其他学生阅读的动力,让学生能够像积极分享自身阅读心得的学生一样,掌握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阅读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阅读结束之后向其他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或者自己的阅读心得,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写在书本上供其他学生进行观看。或者教师将学生的阅读心得展示在多媒体设备上,花费十分钟的时间让其他学生做好笔记,从而使优秀学生的阅读心得和阅读理解可以让更多学生的学习、借鉴,实现高效阅读。对于积极分享自己阅读心得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并且引导更多的学生向在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向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实现学生之间的高频率互动,保证阅读的实效性。

四、开展每日阅读任务,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来说比较大,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偷懒,尤其是课外阅读学习,学生对此没有那么重视,经常会出现偷懒的现象,不认真阅读。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开展每日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规律地进行阅读,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通过每日开展的阅读任务,也可以让学生见证自己的成长,在学生阅读过程当中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动力,收获成就感,保证学生之后阅读的热情。教师在设立每日阅读任务的时候,一定要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制定多元化的阅读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阅读过程当中完成自己的阅读任务,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方向。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能力进步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可以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对自身的阅读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提高。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性布置相应的每日阅读任务,让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每天阅读两篇短篇小说,基础比较弱、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可以每天阅读一篇短篇小说或者是三篇诗歌,这样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教师应该在学生每日完成阅读任务后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根据学生的进步,及时调整相应的每日任务,让学生始终保持最适合自身能力的阅读节奏,从而实现自身阅读能力的快速增长。开展每日阅读任务的时候,教师应该和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在学校的时候由教师监督学生进行每日阅读,课后由家长对学生进行阅读任务的监督,从而实现学生阅读任务的按时完成,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

五、总结

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当中,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优秀的作者,以作者作为纽带,再向学生推荐书籍,这样可以逐渐提高学生对于书籍的探索阅读兴趣。在课外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阅读让学生彼此之间可以有一个开放、互通的阅读空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彼此互帮互助,解决在阅读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鼓励基础较好、阅读能力出色的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为基础较弱的学生带来优质的阅读方法,做好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针对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没有坚持养成阅读的习惯,教师应该开展每日的阅读任务,让学生每天都要完成属于自己的阅读任务,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在持续阅读过程当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书籍鲁迅课外阅读
鲁迅与“书籍代购”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鲁迅《自嘲》句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