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病论治特色浅析*

2020-01-10 18:28指导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补气血陈氏血虚

(指导)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3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陈素庵妇科补解》系以南宋高宗时名医陈沂所著《素庵医要》(文昭补解)为蓝本。书中分调经、安胎、胎前杂症、临产、产后众疾五门,共一百六十七论,其中产后众疾门共六十七论,占了全书近40%的篇章,可见陈氏非常重视产后病的辨证论治。

本书对产后病的辨治,立论精要,内容丰富,强调了产妇特殊的生理、病理体质,并特立了产后众疾门详加论述,其学术思想深受后世医家的重视和推崇,对后世妇产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兹将本书对“产后病”辨治特色加以探讨如下。

1 产后多虚多瘀,宜补虚化瘀

陈氏首先将产后病的主要临床特点责之于气血两虚、瘀血内停,并在本书“产后众疾门”的开篇段中提出:“产后以百日为准,凡百日内得病,皆从产后气血二亏,参求用药。”[1]明确了产后病的治疗大法,是以调补气血为主。

陈氏认为,妇女产后亡血伤津,元气耗损,故常有气血不足的病理状态,治疗主要以补益气血为主。如在《产后惊悸方论》中云:“常症惊悸,虽属心血虚衰,不过忧思郁结所致。产后下血过多,心血耗极,非大补不复元,宜参胶补血汤。”方以八珍为主,气血双补,阳生则阴长,气盛则血充,而佐以阿胶、远志、麦冬、枣仁交补气之中、血之源,佐以清心宁神之药,专入手少阴心经,惊悸自止;在《产后四肢浮肿方论》中云“产后四肢浮肿,因产后血虚,停积流入四股,日久变为浮肿,面色萎黄,不可作水气治之,犯虚虚之戒”;在《产后玉门不闭方论》中云:“七日外玉门不闭者,由妇人元气素弱,胎前失于调养,产后又去血太多,肝脏少血,肝脏脉环阴器,肝经虚极,不能摄血束筋,故玉门不闭也。产后治法,当大补气血,使厥阴经脉得滋养则愈。宜当归益荣散,兼治阴脱阴挺。”在《产后发渴方论》云:“产后渴不止,由阴血去多,津液枯涸所致,病名曰血渴,可服当归芍药汤。”认为“产后之渴与伤寒常病之渴不同。产后血渴,血虚而渴也。血虚当补血,而必兼补气者,血脱则补气,气盛则血充也。”

同时,陈氏认为产后多瘀,妇人产后虽以气血亏虚为本,而气能行血、摄血,气虚无力运行血液,血不归经则血瘀,以瘀血阻滞为标,陈氏主张在补气血的基础上,以祛瘀为先。如在《产后血晕方论》云“产后恶露,乃胞内瘀血及裹胞浊浆……以逐瘀血、生新血”,认为败血乃可去而不可留之物,宜通不宜瘀;在《产后心烦腹痛方论》云“产后心烦,由余血奔心,故烦闷不安兼腹痛也……宜祛瘀血为主,服金黄散”,认为“治法祛余血,使之下行,则烦自止”;在《产后恶露不下方论》云:“产后恶露应下不下者,由产后气血虚损,或胞络挟于风冷,或当风取凉,风冷乘虚,与血相搏,血冷则壅滞,故不下。”认为“新产三日以外,七日之内,当以祛瘀为先,用药宜生新去旧,补中有行。恶露尽,须补剂治之;先后缓急之序,慎之!戒之!”所以在新产后的临床运用中,切勿留瘀,瘀血内留则恶露不净甚至崩下不止,突出了新产一周内活血化瘀的重要性。

2 产后兼夹杂症,宜补中兼攻

产后气血耗损,卫气不固,抵抗外邪能力较差,易为外袭所致,容易产生兼夹杂症。陈氏对产后诸病的立法始终以补虚扶正、调补气血为先,认为“即有伤寒、伤食等症,亦宜补气养血药中略加见症,从治一二味为正论,不可全用峻削攻伐”[1]。如本书在《产后发痉方论》中云:“产后发痉,由新产去血过多,足厥阴肝经虚极,筋无所养之故。仲圣云,有汗者为柔痉,桂枝汤;无汗者为刚痉,麻黄汤。但产后发痉,与伤寒治法不同,必大补气血为主,宜养血润筋汤。”认为该病“总由血少肝虚,筋失所养。寒则拘挛,热则弛纵,治宜参、芪、归、熟大补气血,略加祛风凉血之药以活络舒筋,则痉症自止……养血即以润筋命名之深义”。这些理论至今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产后中风方论》中云“产后中风有二:有形气不足,病气有余,卒中风邪者;有阴血暴竭,阳气不能卫外,致风邪乘虚而中者。总由新产之妇气血两虚,外邪易袭。然既名中风,乃外感之风,非肝虚生内风之风也。外感之风,与内生之风相并,其病形如实,其病因则虚。治宜大补气血,略加一二治风之药”“若不大补气血,则内生之风何由得减,不加一二治风之药,则外感之风何由可去”;在《产后拘挛方论》中云:“产后拘急,由气血虚风寒客于皮肤,入于经络故顽痹不仁,甚则拘挛筋节不能自如也。拘挛比瘈疭为易治,但养血温经,祛风舒络则病自愈。宜四物瓜藤散。”并提出“医不知峻补阴血而以祛风发表为主,是虚其虚矣”。方以四物养血为主,而佐以钩藤、木瓜、川断舒筋祛风、通周身关节,丹皮祛血中游风伏火,防风通行十二经,处方平和简捷。在《产后咳嗽方论》中云:“产后咳嗽,因血虚而气独盛,必生内热,热入肺,兼感风冷外邪,致咳嗽也。治宜补养心血,兼祛外邪,若骤用补气之药,则内热外邪不清,咳嗽不愈。”这些方论体现了陈氏对产后兼夹杂病都以正虚邪实论之,通过补益气血、扶正佐以祛邪来治疗,使正扶而邪自祛,本固而标去。这种思想贯穿于产后病全篇,值得借鉴。

3 重视病症结合,强调审因论治

产后疾病,容易多种病证常同时出现,因病因不一,症状常表现复杂。综观陈氏产后病的治疗,不仅兼顾产后概行大补,而且注意病证结合、审因论治,以治病求本为其大法。如在本书《产后腹痛方论》云“产后腹痛其症不一,有临产寒气入胞门,有产后余血未尽,有伤食,有新感客寒,有血虚,当审所因治之”,提出了“产时寒气入胞门加干姜,伤食加厚补、山楂、神曲,新感风寒加羌活、防风……乌药、木香、香附、陈皮以行气,元胡、桃仁、红花、丹皮以行血,四物以补血、行滞气、祛瘀血,则腹痛自止”;在《产后小便不通方论》云“产后小便不通,因肠胃挟热,产后水血俱下,津液燥竭,热结膀胱,故不通也。亦有未产之前内积冷气,产时尿胞运动,产后腹胀如鼓,小便不通,闷乱欲死者。内亡津液,当滋肾水以培天乙之源;内积冷气,温下焦以行水则胀自已,可服木通散及葱白补骨脂汤分别主治”;如在《产后头痛方论》中认为“产后头痛,虽气血两虚,外感风寒者十之八九,由污血痰大而致者十之二三。然必以四物为君,而因于风则秦艽、防风、蔓荆之类;因于寒则干姜、细辛之属;因于湿火则苍术、白芷之品;因于血则香附、红花、丹参之药;因于痰逆加半夏、前胡,因于气加橘皮、乌药、川芎,随症加减可也”。纵观书中,陈氏对产后同一症状表现但由不同病因引起者,在治病求本的基础上,重视病证结合、强调审因论治,分清主次缓急,也是陈氏治疗产后病的特色之一。

4 产后用药平和,宜补忌寒忌攻

陈氏注重结合产妇体虚正气不能卫外的特殊生理状态,遣方用药平和,以防药物攻伐过度而生它变。在产后众疾门诸方中,时时顾护正气,擅补气血、化瘀血,宜温通,忌寒凉,用药强调平稳,否则易“致成蓐劳产怯之证,尤忌寒凉酸涩之药,使瘀滞凝结;癥瘕、腹痛、寒热往来、骨蒸劳热,咳嗽所由来也”[1]。如在《产后口干痞闷方论》云:“此是口干痞闷,只是口内干燥,而加痞闷,重在痞闷,因痞闷而口渴耳。”认为病因是“产后气血亏损,脏腑劳伤”所致,故强调“一切外感内伤皆从末治,汗吐下三法皆当禁用,况痞闷二字,仍当虚治,非有余也,虚而气急,血病则气亦病矣”。并提出“胡椒干姜虽消食下气,大辛大热,耗阴血,助热毒,不可用也”。反对一味用大辛大热耗散之品;在《产后大便闭结方论》云:“产后大便闭结者,由产后去血过多,津液干涸,肠胃燥结,是以大便闭。或七八日,或十数日,或二十余,不可轻用克伐寒凉,如大黄、芒硝、枳壳、槟榔之属,宜滋养心血,调和胃气,气旺则血自充,血足则肠胃津液自生,宜麻仁润肠汤。”对于产后大便秘结,认为是血虚肠燥所致,治疗以养血清火以润燥,于补气养血药中略加一二润肠通结之品则可,若轻用泄利之药则伤胃,若滥用大黄、芒硝等攻下之药,则株伐太过,单用寒凉之品,则会致病变百出;在《产后大小便不通方论》提出:“麻仁、苏子、枳壳以通大肠之火,而大黄、槟榔性猛必宜酌用,恐不宜于产后。”警惕勿犯虚者损之之戒。

5 结语

妇人产后病如不及时治疗,将缠绵难愈,使患者留下终身疾患。陈氏辨治产后诸病,均根据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随证立法,以补虚化瘀作为产后病的根本治疗原则,但补中兼祛邪,而祛邪须牢记勿忘于产后亦不拘于产后,用药平和不伤正,这些治疗特色、用药经验等,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

猜你喜欢
补气血陈氏血虚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补气血益脾肾方药( 自拟方) 与西药食疗治疗贫血的评价
血虚体质人群日常调理很重要
复合型补气血生姜红糖糖果的研制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血虚≠贫血
名医膏方补气血
血虚≠贫血
陈氏验方回乳灵回乳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