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民办高校课堂教学的四个要素

2020-01-10 19:14何志强
科教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转型

何志强

(广州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1363)

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2019 年8 月公布的2018 年教育统计数据,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63 所;其中民办高校749 所,占总数的28.1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共2831.03 万人;其中民办高校在校生649.60 万人,占总数的22.95%。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如何适应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是必须直面的问题。2015 年,《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出台后,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开始走向转型发展之路。而转型首先应该要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

1 民办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优势

(1)新形势下民办高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需关系也不断变化。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不足。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8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面临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而随着人口红利消失,民办高校的生源危机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家修订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不断规范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同时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和引导民办高校转型发展。

(2)转型有利于实现与其他高校的错位发展。相对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办学资源和实力还有差距,生源质量也有一定的距离。民办高校通过转型,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优化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地内涵式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和特色,从而在与公办高校和其他民办兄弟院校的错位竞争中不断发展。

(3)民办高校具有转型发展的基础。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经过30 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民办高校的体制机制相对灵活,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有更便利的条件。在办学条件方面,合理调配资金,加大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在专业设置方面,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结构体系,优先发展与区域主导产业相关的应用型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双师双能型”教师。

2 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在课堂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民办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首先应该是课堂教学要转变。

(1)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民办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之一,落实好这一根本任务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堂是学校教学的最基本落脚点,是教师教书育人、启迪学生思想最集中、最有效的地方,也是学生道德认知、思维培养的主要途径。落实立德树人需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最主要的渠道。

(2)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途径。人才培养是高校最根本的职能。培养人才的途径很多,包括实习、社会实践等,但无疑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学校教学条件的保障、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师教学水平、师德师风等最终都会体现在课堂。学生的知识吸收、学风优劣也会通过课堂表现出来。课堂教学的质量也直接反映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牛鼻子”,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3 课堂教学转变的四个关键要素

课堂是教学的前沿阵地,民办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传统的课堂环境、教学方法显然难以适应新的要求,课堂教学必然也要向应用型转变。按照应用型课堂规律整合优化教学条件,科学利用条件,重构师生双边活动,推动教学改革。

(1)教学理念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应用型课堂首先应是观念上的转变。传统的课堂在“以教为中心”的理念下,以教师讲授为主,重在知识传输,目的是让学生继承知识。传统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应用型课堂教学应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动、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知识、经验和思维过程来确定教什么、如何教。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应侧重在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

(2)教学内容向“实践性、应用性”转变。2017 年,教育部等部门在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任务分工方案中,强调“积极引导民办学校服务社会需求,更新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鼓励举办应用技术类本科高等学校,培养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需要的人才。”这为民办高校的转型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用型人才应该是面向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能服务生产一线的人才。与传统课堂相比,应用型课堂在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同时,教学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注意区别高职院校的技能教育。

(3)教学方法向“引导学生主动学”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较单一,主要是教师讲授和“讲授+一般性提问”,以教师的“教”为主。应用型课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是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学方法多样,如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等。另一方面,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日益发展,逐步进入人工智能化的时代,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都已经有很大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形式越来越丰富。教师要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信息化工具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考核评价向“应用”转变。考核评价是教学改革的导向,是课堂教学改革中最关键的一个要素。考核评价的方式、标准不改,教学改革就没有动力。改革考核评价的方式和标准,能有效地引导课堂教学乃至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向应用型转变。一是对学生的考核。传统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考核比重小。应用型教学注重过程评价,重在能力、素质的考核。二是对教师的评价。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侧重点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重在评价教师“教了什么”。在“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下,要改革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

4 结语

应用型民办高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需要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关键点。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四个方面着手,改造传统课堂。课堂教学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民办高校加快向应用型转变步伐,从课堂教学抓起,打造应用型“金课”,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应用型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