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勤教授治疗胆囊息肉经验*

2020-01-10 21:00许向前
中医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利胆枳实青皮

许向前,付 莉,魏 征

(1.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河南 450002; 2.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64; 3.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

党中勤是河南省首届名中医,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消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70篇,编写医学著作8部,取得厅级以上科研成果1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党教授从事肝胆脾胃病工作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受益匪浅,现将党中勤教授治疗胆息肉的经验总结如下。

党教授认为:息肉是腔体环境不良导致黏膜损伤、病自内生的淡红色赘生肉瘤。《灵枢·水胀》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荥,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肉乃生。”最早提出息肉病名与成因。息肉所生脏腑不同,名称各异,常见有胆囊息肉、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结肠息肉等内科消化道疾病。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上的局限性突起,可见囊壁呈团块样凸起的一类病变,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胆囊壁上的实质性病变。胆囊息肉样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多见的有3类:①腺瘤性息肉;②炎症性息肉;③胆固醇息肉。胆囊息肉样病变病因病机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临床多认为由于胆道系统受到细菌感染、结石阻塞、化学损害、寄生虫感染,以及急性胆囊炎迁延而引起,胆囊排空延缓,胆汁潴留,刺激黏膜上皮增生及肌层增厚,日久形成息肉样病变[1]。

1 中医学对胆囊息肉的认识

中医学对胆囊息肉没有病名记载,结合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胆胀”“胁痛”“积证”范畴,病位在胆,与肝脾关系密切。其病因多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或不规律、肝胆宿疾、劳逸失常等有关。肝胆因经脉络属,互为表里,功能互相影响。肝为将军之官,肝气升发,喜条达,司疏泄,调畅气机,有助于胆腑疏利、通降不致郁滞; 胆为中清之腑,以通降下行为顺,胆气和降,有助肝气升发、条达,不致郁遏。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胆腑失于通降,中清之腑浊而不清,胆汁疏泄不畅,郁积胆腑,日久壅滞脉络,胆汁、痰浊瘀积胆腑而发本病。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嗜食肥甘、烟酒无度是息肉、癌瘤形成的主要原因。长此以往,脾胃俱伤,胃强脾弱,纳运失司,能食不能消,积热火毒内郁,痰湿浊瘀等病理产物堆积,内环境改变,热毒壅盛,正气虚弱,黏膜损伤,形成息肉。胬肉者,瘀肉也,气滞血瘀所致,息肉患者属于癌前高危人群,应及早干预,防患于未然。

党教授治息肉欲发以剔湿化浊、行气祛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确保内环境稳定,阻断息肉形成;若息肉已成,切除复生者,是为疑难,气血凝滞,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寒热错综,此时当强调改变生活方式,常以汤剂荡涤,速去其邪,增强抗病能力。治疗重用乌梅、穿山甲、黄芪、当归、白术、茯苓、败酱草、大黄等削积软坚、行气化瘀、祛腐化浊、健脾助运之品,以酸敛涩肠、化消息肉、固本防复。

2 治法治则

党教授认为:胆囊息肉病虽在胆,而治则在肝,疏肝利胆是治疗该病的基本治则,贯彻治疗始终,自拟疏肝利胆汤,药物组成:柴胡20 g,郁金12 g,金钱草30 g,白芍15 g,厚朴15 g,枳实15 g,延胡索15 g,木香6 g,川楝子15 g,莪术12 g,茜草20 g,青皮10 g,虎杖30 g,乌梅30 g。方中柴胡入肝胆经,疏肝解郁;白芍补血,敛阴柔肝,缓急止痛;枳实行气消痞,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加强柴胡疏肝理气之效;虎杖与乌梅配伍,一散一收,促进息肉化解;延胡索理气止痛;郁金、金钱草清热祛湿利胆;木香、川楝子、青皮增强疏肝之功;莪术、茜草增强活血通络止痛之效。

党教授重视心理调护,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避免长期过怒、过悲、过劳及过度紧张,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饮食方面食物要清淡,忌烟酒及含酒精饮料,忌食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食物,按时吃早餐,不可空腹时间太长,多摄取高纤维素食物,适量运动,防止便秘。

3 病案举例

例1 患者,男,32 岁,2017年12月6日初诊。主诉:间断右胁肋胀满不适半年,加重 3 d。患者病前 3 d情志不遂,间断右胁肋胀满不适,口干口苦,平素急躁易怒,脘腹胀满,纳差,夜寐差,小便可,大便黏滞不爽,每日1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滑。彩超检查示:胆囊息肉样变0.5 cm×0.4 cm。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中医诊断:胆胀,证属肝郁气滞。治宜疏肝理气利胆。处方:柴胡20 g,郁金12 g,金钱草30 g,白芍15 g,厚朴15 g,枳实15 g,延胡索15 g,木香6 g,川楝子15 g,莪术12 g,茜草20 g,青皮10 g,虎杖30 g,乌梅30 g。服药5剂后,右胁肋胀满不适好转,大便调。2017年12月11日二诊:原方去川楝子、厚朴、青皮,加茯苓18 g、白术 18 g,服药3周后复查彩超,胆囊壁厚2 mm,光滑,囊内未见异常回声。随访未诉特殊不适。

按 患者为年轻男性,情志不遂,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则气阻血络,发为胁痛。气机不畅、痰浊中阻,胆腑失于通降,胆汁疏泄不畅,日久壅滞脉络,胆汁、痰浊瘀积胆腑则成息肉。肝气郁久化火,熏蒸胆腑,上泛于口则口干口苦。病机总属肝郁气滞。治疗应疏肝与利胆并行,方中柴胡辛行苦泻,调达肝气,系疏肝要药;郁金、虎杖辛散苦泻,行气活血,清肝胆湿热;枳实、厚朴、青皮、川楝子宽中理气,疏肝解郁,利胆通腑;莪术破气消瘀;金钱草清利肝胆湿热,引邪外出;乌梅酸敛养阴;白芍健脾柔肝,防辛苦之品耗伤肝阴。全方疏肝兼顾补阴,理气兼顾利胆。二诊,患者右胁胀满减轻,大便通,气机畅,原方去川楝子、厚朴、青皮以防过用理气之品耗伤肝阴,加白术、陈皮健脾化湿,顾护脾胃。

例2 患者,男,39岁,2018年3月19日初诊。主诉:右胁肋疼痛1年余。现病史:胁疼伴饱胀嗳气,吞酸嘈杂,口苦口臭,心烦易怒,身困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面赤烘热,口唇紫绀,脉弦滑数,舌红苔黄,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脉瘀阻,重舌赤肿。彩超检查示: 胆囊息肉样变。西医诊断:胆囊息肉。中医诊断:胆胀,证属肝胆湿热。治宜消积导滞,化瘀解毒。处方:炒山楂30 g,槟榔15 g,白头翁30 g,马齿苋30 g,连翘20 g,蒲公英30 g,败酱草30 g,急性子15 g,乌梅15 g,厚朴15 g,大黄15 g,枳实20 g,生白术30 g。7剂,水煎,分早晚饭前服。3月27日二诊:症状减轻,继服上方。4周后复查彩超示胆囊壁光滑,囊内未见异常回声。其后2个月随访未诉特殊不适。

按 患者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脾胃俱伤,胃肠积热,火毒内郁,久致气滞血瘀,息肉内生,方中枳实消积导滞、祛邪。炒山楂、槟榔助力枳实化积导滞力倍。胃肠积热火毒,以白头翁、马齿苋、连翘、败酱草、蒲公英清胃肠积热而解毒;急性子、乌梅、厚朴、大黄通腑泻热,酸敛化瘀;生白术消补兼备,以防复伤。全方共奏消积导滞、化瘀解毒之效。本案素有饮食不节,积热火毒内郁,以致血瘀入络,1年不愈,可谓疑难。故消积导滞、化瘀解毒祛其邪,使邪去正安,同时强调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配合治疗。脾胃健,纳运复,气血充,元气足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猜你喜欢
利胆枳实青皮
中药枳实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张仲景运用厚朴、枳实探析*
乌梅绵茵陈蜜露利胆祛湿
直播销售 青皮她园火龙果供不应求
枳实名中医的健康秘药
识别真假枳实
何泽教授从“邪伏散膏”论治糖尿病前期湿热蕴脾证验案1则
年少不信邪
年少不信邪
年少不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