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写生随感

2020-01-10 02:36魏云飞
老年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景近景画者

魏云飞

《湖山初霁》黄宾虹

在山水画的变革过程中,“写生”的角色举足轻重。而对自然山水如何写生,也是众画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此,简单谈几点我的写生体会。

一、有感而发

山水写生,首先要有感而发,与自然沟通,和眼前乃至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对自然造化要有虔诚恭敬之心,要将山水当作自己的老师和朋友,当成老师就不会轻慢,当成朋友就不会疏远。这样去研究自然,才会慢慢体会到她的无穷魅力。所以,中国古人有天人合一之思想,即“有感而发,物我一体”。

传统的山水写生,多为纪游式,画者在山水间饱览沃看,观察静思或目识心记,便是在与自然对话。宋人荆浩、元人黄公望好携纸笔骑驴游览山水,遇有古木、怪石即取纸笔描绘下来,凡此种种,无不是在体察自然,感受造化。

二、取景与布局

《山水扇面》明.蓝瑛

山水画写生的取景与布局,是将传统空间布局方法与客观写生对象的特征相结合变化而来的。我们进行山水写生都有过这样的经验:画者一般坐在相对固定的地方,作画时位置变化少,看到的景物是有透视效果的。写生现场的景物会有些不理想的布局,要么是树木的姿态,要么是房屋桥梁的位置,还会出现前景遮挡住中景的情况。这就要求画者在落笔前多走动,多角度观察,在符合物理、物情、物态及最基本审美规律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的表现位置。

传统山水布局,如“之”字形、“甲”字形、“由”字形等构图方法,不能直接搬用到写生中,但其所遵循的“起承转合”“纵横隐现”“松紧疏密”等艺术规律依然适用。在具体写生的取景布局上,根据表达主题,针对透视问题,要敢于大胆经营:缩小近景,推至中景,将原来中景、远景依次拔高;增强画面空间及视觉张力;加强近景,加大近景与中远景的空间距离;增加前后大小对比,等等。总之,无论大景还是小景,画面布局当以得势为上,在大开合中包含小的开合变化,做到疏密得体,虚实相生。

三、取舍问题

黄宾虹先生有言:对景作画,要懂得“舍”字,追写物状,要懂得“取”字,懂得此理,方可挥毫作画。面对丰富的自然景物,初到写生地点,最好不要马上动笔,而应四处走走看看,先找找感觉,至少选择一个场景或一个角度坐下来,观察一番,然后再决定画什么内容,关键是所选的场景和内容应该是自己喜欢的、触动内心的,若感觉平淡的东西,往往会画不下去,且越画越没有底气。

一幅好的山水写生在取舍布局之后,应该达到这样的效果:主体、陪衬和背景,秩序井然,重点之处,深入、具体、扎实,甚至可以夸张,比原来生活中的真实形象还要突出,同时还需减弱陪衬色的其余部分。在写生场景中占重要位置而又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要敢于大胆减弱甚至舍去。

四、关于笔墨与造型

狭义上的笔墨,是黄宾虹先生总结的“五笔七墨”;造型,则是山水画中山、石、云、树、溪、瀑、舟、桥等的基本形态。需要说明的是,笔墨与造型是紧密结合的,都是通过“勾、皴、擦、染、点”的技法形式来表现。离开造型的笔墨,是空洞的,离开笔墨的造型,是刻板而无生机的。

自然界是丰富的,岩石、草木、溪泉、云烟,大小相向,高低错落,远近隐现,粗细变化。这些,需要画者运用笔墨的黑白、强弱、虚实、浓淡、疏密、徐疾等自身的节奏,立其形质,分其阴阳,在对自然的感受与发现中,去消化、掌握、丰富笔墨造型与意境的表达。

猜你喜欢
中景近景画者
近景摄影测量在大型边坡变形监测的应用研究
海边遐思
广东景中景工业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景中景工业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广东景中景工业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景中景工业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蒙马特与798
撕画
近景摄影测量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