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畔的爱乐之城

2020-01-10 07:12张璐诗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莱茵河莱纳巴斯夫

张璐诗

众多曾栖居海德堡的哲学家都爱在古老的卡尔·特奥多桥上散步。

从十年前开始,我几乎每年都会留出一两周,到德国“Enjoy Jazz”爵士音乐节上去度过。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由于这个音乐节的举办地点遍及莱茵河畔三个性格各异的小城——海德堡、曼海姆和路德维希港,它们一同组成了“莱茵-内卡河区域”。

将近30年前,爵士乐爱好者莱纳·科恩在海德堡创办了这个爵士节。莱纳为爵士节引入具有先锋精神的音乐与艺术现场,每天在一个城市安排一场演出,光是音乐会场地,迄今已有近30个。这当中有海德堡市政厅、大教堂,也有曼海姆的老消防局、流行音乐学院,以及小酒馆。

海德堡早就是莱茵-内卡河流域的文化重镇,海德堡大学、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与海德格尔分手后移居到此的汉娜·阿伦特……光这些名字已足够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文学之城”清单。不少人会走过18世纪建起的卡尔·特奥多古桥,去漫步德国浪漫主义时期遗留下的“哲人小道”,想象黑格尔、歌德的哲思仍在空中飘,还可能会记得荷尔德林在此地留下的诗句:

好似神的差遣

一股魔力挟持我踏上此桥

我在上面漫步

在此群山之间

我被迷人的远方照耀

我记得第一场在海德堡观看的爵士节演出,是在卡尔斯门车站里。这里原来是火车站,现在还保留着车站原貌,但已是海德堡年轻人喜欢的社会文化活动空间。进门就是吧台,迷幻丰富的灯光下,四面墙上贴满了近期演出海报。里面包含了一个大厅、一个小型剧场沙龙,还有一个专门播放小众文艺电影的影院。这几年来,我已经在这里听过多场爵士音乐会。

平时,“车站”会上演不同形式和风格的音乐会,独立、摇滚、DJ打碟,甚至喜剧秀。有时候,也举办社会和哲学讲座。过去数年里,这里都被评选为全德最重要的文艺活动场所之一。

2019年的音乐会在偏离市中心的住宅区小街教堂内举行。演出结束后,走下小山坡,不远处就是中世纪小古堡提夫山丘的断壁残垣。与海德堡中心一带相比,这里如小家碧玉,暗香浮动。

从海德堡坐火车,十分钟就到了曼海姆。我在新巴洛克建筑风格的耶稣教堂内,听了当代“吉普赛爵士”。高高的穹顶下,回声响彻一个世纪。但曼海姆远不止有爵士乐。

两年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音乐之城”的这个地方,早在2003年已创办了流行音乐学院。这是德国第一家流行音乐和音乐产业的高等教育学院。学院楼前停着一排自行车,门内四处张贴着海报,恍若一家艺术影院。事实上,学院的大堂空间确实常有独立音乐演出。

深夜,从曼海姆老消防局的“KOKOROKO”爵士舞曲中走出来。莱纳开车带我去融合俱乐部,听噪音摇滚。我们来迟了,当晚的三个噪音摇滚乐队都已经演完。在带一点工业感觉的酒吧空间里,有点复古的旋转吊灯折射出一半肆意、一半自律。大胡子长发乐手与矮个子录音师递过来一张他们刚录好的黑胶唱片,和一杯啤酒。

然后,如同欧洲其他许多城市,莱纳带我去了深夜酒局过后肚子饿了的人们典型的去处:曼海姆市中心北部的土耳其人聚居地,吃“最地道”的土耳其烤肉饼——这话可是一位土耳其朋友说的。

如果不是有当地人带着逛曼海姆,初来乍到,你可能会不知所措。因为你会发现,这个城市与所有德国城市的规划都不一样。18世纪时,选帝侯卡尔·特奥多“神来一笔”,决定以字母加数字(如A11)来命名街道,并且将中心城区布局为方格状,如一张巨大的棋盘。二战期间,曼海姆一半建筑被炸毁。战后,这个城市并没有像德累斯顿那样依照历史的模样重建,而是创建了一个崭新的现代小城。这种创新有可能来自曼海姆古往今来的血脉——别忘了,世界上第一辆两轮自行车与第一辆汽车可都是在这里发明的。

爵士乐节的演出场地不乏住宅区后街上的小教堂这样的偏僻之地。

路德维希港的巴斯夫剧场内的电子爵士现场。

每年深秋,海德堡多家店鋪都能看到爵士节海报,小城艺术气氛浓郁。

与曼海姆隔河相望的小城路德维希港,又是彻底不同的秉性。这个小城的名字,来自1844年时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骑上自行车,过一座桥,15分钟就到了。两城之间距离不到10公里,历史上曾有过的纷争可想而知。事实上,路德维希一世当时以自己的名衔加持该小城时就宣称:路德维希港与曼海姆是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对手。这位巴伐利亚国王当时不会想到的是,小城后来的命运转折都与1865年从曼海姆搬迁到此的化学工业巨头巴斯夫难分难解。

19世纪末,巴斯夫在全球的上升势头猛烈,导致路德维希港人口迅速膨胀。这种城市发展是美国式的,人们从五湖四海迁徙至此谋生,住房短缺的问题很快出现。到20世纪来临前夕,路德维希港将邻近两个村庄合并了进来以增建楼房,可算是当代大批乡镇“城市化”的序幕。

然而,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空气、河道污染。“莱茵河”原意为“清澈明亮”,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重度污染使得莱茵河有“欧洲下水道”的别称。战后重建的大批钢筋水泥楼房也越来越多地遭到人们诟病。后来德国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治理河道,加上民众的环保意识,使得莱茵河在上世纪90年代重焕清新。但化工厂依然是小城的经济命脉,爵士节的举办场地就是以巴斯夫命名的。

即使如此,音乐节总监莱纳每次提起路德维希港都会不由自主眉头一皱:“这个地方的名声向来一塌糊涂。”今年我们开车去听近来名声大噪的电子爵士乐队Apparat的音乐会,原本几分钟的车程却因为市政修路而绕了40分钟。

莱纳成长于上世纪80年代,年长他十岁的大哥常带他听爵士乐唱片和音乐会。那时曼海姆曾有过短暂的爵士演出的黄金年代,后来逐渐式微。上世纪90年代,莱纳经常在欧洲各地旅行,观摩音乐会,并逐渐产生了“在家门口办自己的爵士音乐节”之念。但他不想像一般的摇滚、流行音乐节那样,集中举办三天,每天同时有十支以上的乐队在不同舞台上演出,观众心猿意马地跑场子。莱纳认为,这样没法真正欣赏音乐。“就像今天成长的小孩,玩具目不暇接,也就难以学会注意力。”

“唱片店已经越来越少,电台电视台每天都在重复一样的音乐,音乐节存在的意义是为人们带来他们在别处找不到的多样选择,好的艺术。”推崇先锋文艺与独立口味的莱纳对我说,“就像人在黑暗中,看见光明就不自觉想跟着走,但有时还是要坚持,自己做自己的发光体。”

猜你喜欢
莱茵河莱纳巴斯夫
治黄的挑战和对策:来自欧美治河史的启示
Top Dog in Peaunts世界上最酷的小狗史努比
穿紫河:常德的“莱茵河”
“稻草人”
尤金·克莱纳 被遗忘的硅谷鼻祖
飓风袭击北卡罗莱纳
巴斯夫发布新一期可持续发展简报
莱茵河治理
巴斯夫在华首次发布经济、环境和社会表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