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人畜共患疾病及其防控思考

2020-01-11 06:52吴海峰王东海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人畜狂犬病传染病

吴海峰,王东海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744300)

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疫病。其病原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人与畜禽共患疾病的分类方式,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可以从其病原、宿主、流行病学或病原的生活史等角度而有多种分类法。主要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这两大类。传染病是由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

1 常见的人畜共患病

1.1 大肠杆菌病

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本病一般为急性经过来不及救治。根据实验可以采用土霉素、丁胺卡纳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喹诺酮类等。本病重在预防,由于该菌的血清型较多很难进行疫苗的预防,国内目前的一些地区采用重组DNA技术研制出了仔猪大肠杆菌病K88、k99 双价基因工程苗临床上效果较好

1.2 沙门氏菌病

又名副伤寒,指各种动物由沙门氏菌引起动物疾病的总称。预防时要加强管理,保持饮水清洁卫生,饲料中适当添加抗生素。用本场分离菌株制成疫苗进行动物免疫,目前临床上较多的是活菌制剂对防治本病效果较好。

1.3 巴氏杆菌病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人类和动物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病死动物要及时深埋,假定健康动物要及时注射血清,或用磺胺类药物进行紧急预防。猪肺疫的预防采用氢氧化铝灭活苗和弱毒苗进行。牛出血性败血症采用氢氧化铝弱毒苗进行。禽霍乱采用油佐剂苗。

1.4 布氏杆菌病

简称布病,主要引起人和动物的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性局部病灶。目前,已知有60 多种动物可作为布鲁氏菌贮存宿主。羊、牛、猪作为传染源最为常见。其中羊是人类布病的最主要传染源。除了病羊、牛、猪外,其他患病动物也可作为人类布病的传染源,但一般只引起个别病例,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基层兽医工作者和疫苗科研单位是本病的易感人群。防治上要特别重视每年对全群动物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阳性动物要及时清除。在消灭该病过程中要做好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对流产胎儿、胎衣、患病动物分泌物要及时清理消毒。此病检测阳性动物一般不治疗而是及时扑杀,一般采用布鲁氏杆菌活苗进行预防。

1.5 狂犬病

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狂犬病也是所有传染病中最为凶险的病毒性疾病,一旦发病,病死率高达100%,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大多在感染狂犬病毒后3 个月内发病,也有个别病例潜伏期较长,有几年也有十几年的。2020年1-8月中国狂犬病发病数量为137 例,死亡人数为101人;2019年中国狂犬病发病数量为290 例,死亡人数为276 人。表现为高度兴奋,恐惧不安,有特有的恐水、恐风表现,患者不敢喝水,不敢看水,也不敢听水的声音,或提及喝水时,可引起咽喉严重痉挛,因此狂犬病也被称之为恐水症。狂犬病的传染源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主要是病犬,占80%到90%,其次为猫、猪、牛、马等家畜,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一些貌似健康的犬,也可携带病毒,也能传播狂犬病。

2 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的思考

人畜共患病对人类的直接威胁来自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与带有传染病的动物过分接触及宰食患有病或带有病毒、病菌的动物均可使人类感染传染性疾病。对于各种人畜共患疾病实施必要的控制和分类管理,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使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以便防止由此带来的更大危害和灾难。

预防人畜共患疾病发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及时为易感人群和易感动物接种疫苗。对狂犬病高危人群定时使用狂犬病疫苗,同时给爱犬注射疫苗等。对于被狂犬咬伤者,除按要求做好伤口处理外,应尽快到防疫部门进行被动免疫。

2.2 消毒、杀虫、灭鼠。灭鼠对于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意义非常重大,利用各种工具捕杀,如关、夹、扣、套等,药物灭鼠存在污染环境、破坏生物平衡等问题,不主张使用。

2.3 对于患病动物和可疑患病动物应加强管理。要进行房舍隔离,严密消毒(用具、饲料、粪便等等),严防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相互接触。

2.4 不要滥食野味和病死动物。不少从深山老林中捕捉到的野生动物,身体中很有可能潜藏有不知名的病毒,一旦误食含有病毒的野味,很有可能导致新的传染病流行。而病死动物更是人畜共患疾病的祸根,千万不能吃。

人畜共患病现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防控制度基本成型2008年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组织制订了24 部配套规章和30 件规范性文件,20 多个省份出台了地方法规。农业农村部组织制订《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单独或与有关部委联合出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动物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包虫病、动物狂犬病、奶牛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治计划、指导意见和技术规范。同时,制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定点联系制度,充实应急物资储备,分级开展防控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在重大人畜共患病的研究上,国际间的合作也日益紧密,随着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到目前为止,越来越多的病原基因组序列得以解析,病原体的代谢调节机制、致病机理、宿主的抗病防御机制等也陆续得到阐明。尽管在重大人畜共患病的基础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是病毒变异是我们以后长期一段时间要面临的另一种挑战,如禽流感病毒等的变异速度快,现有防控策略与疫苗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现在养殖业中滥用抗生素也是人畜共患疾病的原因,加速了病原体的蔓延,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要警惕的。

猜你喜欢
人畜狂犬病传染病
人畜共患病对从业者的危害及其防控方法探析
聊聊古代是如何防治狂犬病的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人畜共患病的公共卫生危害、流行特点及预防策略
打败狂犬病
印度首现“无狂犬病死亡邦”
科学看待狂犬病
浅谈人畜共患寄生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