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2020年总目录第1期

2020-01-11 13:23
关键词:研究

中国农村研究:乡村治理

农村基本治理单元中的妇女参与:基于人类集团理论的分析

刘筱红(1)

议事规则: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框架基础——以“蕉岭议事规则”为研究对象

李 周 徐玉栋(11)

整合与分立: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单元组合研究——以广东清远、浙江杭州农村基层治理改革为例

张向东 李晓群(18)

协商治理研究

中国社区协商治理的制度转型与创新发展——基于 2013-2015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的案例分析

陈荣卓 刘亚楠(24)

组织弹性与规则嵌入:农村协商治理单元的建构逻辑——基于天长市农村社区协商实验的过程分析

党亚飞 应小丽(35)

经济学研究

长江经济带人口空间分布的“逆城市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启春 梅 莹(43)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研究——基于CRITIC赋权和产出滞后效应分析

金荣学 徐文芸(54)

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

坚定文化自信,是对当代中国文化现代化道路问题的科学回应

傅才武 齐千里(62)

新时代双周协商座谈会运行机制探析——以100次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为考察对象

钟德涛 孔海棠(73)

哲学研究

现代新儒家直觉观念的跨文化解读与重构

王世鹏 王 珂(82)

柯亨与哈贝马斯的历史动力论辨析

吴 琳(89)

文学研究

无逸图·赋:对一个文学传统的探寻

许 结(96)

孙毓《诗》学考论——兼论魏晋时期的经学生态

曹建国 陈海霞(104)

韦应物修习《楞伽经》过程及影响考论

吴怀东 黄晓宇(113)

近现代史研究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谱系构成及其现实影响

孙立祥(122)

贝德士论抗战时局下的中国基督教

徐炳三(132)

专门史研究

汉代阴德观的建构及其在司法领域的展开

钟 盛(141)

文本书写与社会记忆:巴蔓子葬身都亭山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段 超 李 然(150)

董其昌的书画社交与其“业缘网络”:仕宦、文友、商业网

刘中兴 杨 峰(159)

教育学研究

杜威审美经验论的教育价值探索

王坤庆 张玉琴(165)

曾留守农村大学生的学业成就:现状、特征与精准帮扶——基于4596名本科生的调查

贾勇宏 黄道主 张凌云(173)

现代职业人: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的价值旨归

董世华 侯长林(185)

第2期

中国农村研究

乡村治理现代化(笔谈)

贾 康 柯锦华 赵树凯 党国英 王晓毅 赵秀玲 左 停 邓 磊(1)

政治学研究

差异化达标“作为”:基层干部的行动逻辑——基于M县精准扶贫实践的个案

彭 云 冯 猛 周飞舟(28)

乡村治理现代化:治理模式、关键问题与实现路径——第四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会议综述

朱雅妮 高 萌(42)

经济学研究

“抢人大战”是否对冲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基于人才落户政策的证据

陈淑云 王翔翔(48)

基于财产视角下的养老保险再分配研究

王亚柯 李 鹏(60)

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

破茧成蝶:电子竞技文化在中国语境的出场

刘玉堂 李少多(70)

乡村原创短视频中身体呈现的文化阐释——以快手APP中代表性账号及其作品为例

刘 娜 李小鹏(78)

基于文化认同的旅游地文化空间再生产研究——以湖北来凤舍米湖村摆手舞文化空间再生产为例

张 祥 李星明(85)

文学研究

叙事技巧的伦理维度

王先霈(93)

《搜神记》类别归属的调整与古代小说观念的嬗变

王 炜 丁 凡(98)

语言学研究

汉语方言的“儿类”小称

汪国胜 刘大伟(106)

汉语语音构词及其语义、语法制约

李春艳(115)

环境史研究

一匹“老马”的历史: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与文化根源

唐纳德·沃斯特(122)

变动的环境 变动的国家——美国作为一个环治国家的演化

侯 深(130)

史学理论研究

对东方国家崛起趋势下东亚史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想

陈奉林(141)

东南亚海域“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基础与进路

陈秀武(153)

教育学研究

伴随式教育档案管理数据及其评价功能

马红梅 肖雨桐 张汶军(163)

教育会影响身体健康吗——基于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

王远伟 代先华 柳 妍(169)

家庭规模、同胞结构与学龄儿童教育获得——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经验证据

方 超 曾迪洋 黄 斌(181)

第3期

政治学研究

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演进逻辑与趋势——基于中外政治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

王炳权(1)

新时代新型城镇化的要素结构及其优化路径

袁方成 陈泽华(20)

基层治理研究

基层治理中的非正式雇员与“隐形之轨”——基于L县的实证分析

崔 晶(30)

从总体性支配到社会化整合:新中国70年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演进逻辑——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视角

李春根 罗家为(40)

经济学研究

公租房配租市场设计稳定性探究

邓红平 万秦娟(52)

基本公共服务最优供给规模、供给不足及原因分析

魏福成(65)

文学研究

通俗文学通过改写走向现代的书证——析喻血轮对《西厢记》的改写兼谈近代言情小说改写现象及意义

李俊国 谭 华(76)

证据·“法×之力”·经文——阿甘本论卡夫卡

曾艳兵(84)

《尤利西斯》中布卢姆善与忍的伦理阐释

游巧荣 周柏青(92)

历史文献研究

先秦道家对诸子百家的学术批评

高华平(99)

论《庄子·外物》的主旨和结构

张海英 张宇凡(111)

佚名《汉书疏证》作者研究补证

董恩林 汤 军(118)

医疗社会史研究

中国历代疫病应对的特征与内在逻辑探略

余新忠(124)

科学国药与近代当归“妇科圣药”的形成——兼论近代医药广告的作用

汪燕平(130)

出版传播研究

超级联盟:战时新华书店的“新华”命名与发行实践

吴永贵 牛婷婷(142)

新世纪杂志文化工业的兴起——以《今古传奇·武侠版》(2001-2010年)为例

郑保纯(150)

教育学研究

王亚南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启示

董泽芳 纪 平(159)

论王亚南的科研战略思想及其管理实践

郑 刚 李 玲 姜 澄(168)

王亚南的治学精神及当代启示

孙银光 张 扬(176)

王亚南的大学之道及对“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张继平 翟 方(184)

第4期

政治学研究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科学汇思(笔谈)

任剑涛 郭台辉 杨 阳 邓曦泽 郭忠华 谈火生(1)

产权政治研究

产权性质、经济发展与村庄民主——一个三元逻辑竞合的整体性解释

蒋红军 张 东(22)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实践进程与前景展望——以土地发展权为肯綮

魏 来 黄祥祥(34)

公共政策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港深科技创新政策的现状与优化策略——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分析

游玎怡 李芝兰(43)

科学主导型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逻辑、表征与机制

何志武 吕永峰(53)

经济学研究

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的村民自治路径研究

刘圣欢 杨砚池(60)

政府预算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公共价值理论的实证研究

山雪艳(68)

文化研究

中国城市非遗传承场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

陈 波 赵 润(78)

数据赋能驱动文化产品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刘 静 惠 宁(87)

文学研究

鲁迅与汉画像

许祖华(98)

方言、权利与记忆:1980年代以来李锐、韩少功、阎连科的语言

自主性探索

刘进才(111)

在“男女”与“时代”之间——重论《金锁记》

宋声泉(123)

近现代史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财政汲取能力再评价(1927—1936)

焦建华(133)

汉阳铁厂商办时期张(之洞)盛(宣怀)关系研究

周积明 徐 超(144)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

“寒门出贵子”现象的理论再探究——聚焦学业过程与社会文化要素

刘 谦 陈颖军(158)

谁从脱离直接经验的“教育病”中受益——基于经验结构与学校文化符应的视角

朱新卓 张聪聪(165)

扶贫视角下影响家庭教育支付的基础教育政策及其工具分析

樊晓杰 林荣日(173)

同伴侵害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心理需求满足的中介作用和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

王建平 喻承甫 李文倩(184)

第5期

中国农村研究:乡村治理

地方性规范:作为乡村扩展秩序的基础

周庆智(1)

当代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本土逻辑

李增元(12)

社会保障研究

“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农村老年人医疗消费行为——基于收入不平等与基本医保的视角

向运华 胡天天(25)

超国家主义退潮下的新英欧互动——后脱欧时代英国—欧盟移民社会保障合作问题研究

王滢淇 刘 涛(35)

经济学研究

我国地方财政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问题与政策建议——基于湖北省直预算单位和市县财政局的问卷调查

李祥云(50)

人口流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气候变化及区域差异

邓宏乾 刘梦晓 邵 胜(59)

哲学研究

从哲学的实践到实践的哲学转向——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思维辐射轴心

林 剑 林沈丹(73)

正义与成己——以科斯戈尔德和海德格尔为例

武小西(81)

影视传播研究

代际更替视角下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内卷化现象

孟 君(88)

多重话语博弈下的电影放映——以1949年以前的中国电影放映为考察中心

林吉安(98)

文学研究

梅花象喻与南宋审美文化

刘 培(106)

思想的显与隐——以巴金《旅途随笔》的文本变迁为例

彭林祥(119)

老舍访日与20世纪60年代的中日文学交流

余 迅(127)

语言学研究

从篇章语法看“说明语篇”复句运用的特点

刘 云 李晋霞(134)

汉语非典型宾语的语料库研究

陈 蓓(140)

文化史研究

民间文献与地方社会的历史构成——以清代胶东地区“双山马家”族谱编撰为例

张士闪(147)

近代上海票友义演助赈活动——以《申报》相关刊载为中心的考察

陶小军(157)

教育学 心理学研究

基本均衡背景下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研究——基于东、中、西部9省(区)26个民族县的调查分析

吴宏超(166)

家庭的收入和特征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

吴 强(175)

意义的遮蔽——再论具身认知中的“身”

陈 简 叶浩生(187)

第6期

政治学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叙事”:转型中国的党建与国家建设

孟天广 王 烨(1)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基层治理效应

田玲玲 罗 静(13)

文化治理研究

试论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变迁

许 丹(22)

当代中国大众娱乐习惯变迁

吴理财 解胜利(31)

经济学研究

中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定位困境与顶层设计思考——兼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的评论

陈 峰(45)

跨越中等收入阶段与中国制造业升级路径选择

彭定贇 王 磊(55)

文学研究

王夫之《诗经》阐释的三个重要诗学命题

毛宣国(69)

语言与现实的博弈:论1990年代以后的诗歌

李 蓉(79)

重审“第三代”诗

魏 巍 李向辉(88)

文学与传播研究

文学世界建构的叙事方式与伦理价值传播

尚必武(95)

跨学科视域下文学—传播学研究的三个维度

曾 巍(103)

时代语境·媒介场域——中国新主流电影文化实践的双维审视

陆晓芳(114)

历史研究

对话前贤与标高学术

桑 兵(122)

抗战后中华民国商会联合会三位领导人述论

朱 英(131)

从承认民国到敦促参战:美国与北京政府的外交,1913-1918

王 笛(145)

教育学 心理学研究

教师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分析

雷万鹏 李贞义(160)

中国的教育究竟需要怎样的法律

段斌斌(169)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医护人员的远程心理干预

张 琳 赵春晓 任志洪 江光荣(179)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