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护理期待的质性分析

2020-01-11 14:11葛玉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创伤性病情护士

葛玉凤 张 娜

创伤性骨折往往为多发性、开放性复合伤,多伴有腹腔脏器及血管神经等损伤 ,容易引起大出血,严重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等,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机械化行业和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事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由于病情的不可预估性和突发性,患者往往无法快速接受骨折现实,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预后效果,可能造成病情反复、医疗纠纷等不良事件[3-4]。而科学的护理手段及专业素养联合适当的心理关怀是提高治疗效果、患者配合度及良好预后的前提条件[5]。本研究通过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期待的质性分析,目的是为提高急诊创伤性骨折护理质量和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内容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6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3例,女27例;年龄20~69岁,平均42.17±17.35岁;骨折部位:四肢骨折23例(下肢骨折15例,上肢骨折8例),胸腰椎骨折18例,颈椎骨折16例,多发骨折3例。纳入条件:患者度过疾病危险期,病情处于稳定状态;患者无精神病史,与人能正常沟通交流,具备正常的分析判断能力;均为18周岁以上患者;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并自愿与研究员沟通,对本次研究响应积极。排除条件:生命体征不稳定;患有精神疾病及沟通障碍;资料不完善。

1.2 方法

1.2.1 采访前准备工作 成立访问小组,小组成员均进行质性研究方法的专业培训,将此次调查采访人员按患者病情类型逐项划分,护理人员向受访者清楚解释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涉及条款、研究意义及最终呈现方式,说明采访期间使用录音及其他相关因素的使用途径和范围,征得受访者同意后准备采访。采访资料应专人专管,确保相关研究资料不外泄,且访谈均在患者病情稳定时进行。

1.2.2 采访步骤 以执行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作为指导,通过半结构性、面对面、一对一的深度访谈形式收集资料。通过收集大量参考文献及相关论述后拟定访谈内容及访谈期间的注意事项,包括询问的问题、面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患者应采用何种方式等,访谈内容由急诊临床创伤骨科专家进行审阅及修改后形成访谈提纲。访谈地点选择患者床旁,访谈时间约为30 min,访谈进行期间应考虑到隐私问题,要求非相关人员进行回避,访谈中密切关注受访者的情绪变化,作出适当引导和追问的同时避免以主观观点诱导患者回答问题,可适当辨别患者的回答内容是否属实或违心,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根据访谈期间的实际情况调整谈话内容及方式,保证访谈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有效性。访谈期间,1名研究者进行提问,1名研究者进行记录,注意在记录受访者语言的同时,记录其关键的非语言行为,访谈结束后确认录音成功并及时进行文字转化。访谈期间的开放性问题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理分型进行提问,如在急诊就诊期间希望得到护士哪些帮助?住院期间向护士提出的问题或要求是否得到相应解决,请列举提过的要求或问题和护士的解决方法。在急诊就诊或住院期间最希望护士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期望急诊护理的哪些行为进行改进?对如何改进是否有相应的建议?在住院期间遇到的难题有哪些?

1.3 资料分析

将受访者的基本资料、录音文件、录音文字及访谈相关内容整理成册,找出发现采访中不足的地方加以分析改进,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下次采访活动的顺利性、有效性和深入度。采用Colaizzi 7个步骤对资料进行整合和分析。具体步骤为:①详细阅读受访者所有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录音内容等;②对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出受访者重要的陈述;③提取采访期间曾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和整理;④对记录的编码进行整合、分类、归纳,形成不同的研究主题;⑤详细记录描述,保证其完整性;⑥辨别出相似观点并进行区分;⑦所有资料整理返回受访者处进行求证和核对,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同时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应由2名研究者共同确认并保证观点相同。

2 结 果

采访资料经Colaizzi 7步分析,归纳整理出5个主题:病情告知、换位思考、信息传递、就诊环境及护理技术。

主题1:病情告知。急诊患者均为突然疾病,尤其创伤性骨折患者,机体受到创伤的同时,对疾病的恐惧感使其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严重性骨折易造成不可逆的不良临床结局,患者及家属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发展、临床治疗的效果,护士及医师及时告知病情变化情况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采访患者期间,多数患者表示因医师或护士忙碌无法及时得到准确的病情变化消息;一些患者则表示通过家属传达的消息不尽准确,希望护士可以准确传达病情变化及治疗变化的具体情况。

主题2:换位思考。创伤性骨折患者因身体受到创伤,创口出现阵痛或持续疼痛的时间较多,容易出现焦躁的情绪,渴望护士能站在他们的立场思考问题。如患者创口出现疼痛而无法得到及时的专业治疗;在与护士沟通时患者及家属语气或行动不妥当;挂号时出现挂错科室、等待就医、等待时间较长等问题。

主题3:信息传递。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发病急,身体和心理同时承受负担,迫切希望从医师和护士处得到与病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如患者具体的受伤程度、大概恢复时间、恢复程度、是否会对以后的行动造成影响、可能花费的费用、多长时间可以出院等,因此护士对相关信息向患者及家属及时传递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在打消患者疑虑的同时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同样对在治疗期间及出院后应用的药物、康复训练、饮食注意等问题相当关注,希望得到相关的信息传递。

主题4:就诊环境。因急诊的特殊性,空间有限、床位不足的急诊门诊、急诊病房常出现人满为患、环境杂乱的情况,需要救治的患者因无法快速找到挂号处、就诊处,加之嘈杂的就诊环境,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造成患者与患者之间及患者与医师、护士之间矛盾。本研究在采访患者期间有患者表示,在就诊时因其他患者及其家属太过吵闹,加之没有专门的护士进行引导挂号、缴费及其他相关检查,就诊过程十分艰难。

主题5:护理技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的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技术、医师资历等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在保证服务态度的同时保证实施治疗手段的准确性。本研究多数受访患者提到,相比护士的服务态度、动作是否柔和,他们更加看中护士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对相关医疗知识的掌握能力。

3 讨 论

创伤性骨折创伤范围广、病情复杂、治疗时间长,急诊患者易因机体疼痛产生恐惧、焦虑及抑郁的情绪,治疗方式及时间受创面复杂度、骨折时间及创伤深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甚至会出现休克、窒息、感染等严重病变情况,常规护理方式针对性弱,和患者的沟通交流较少,无法满足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实际需求,导致医患产生矛盾、护理效果较差[6-8]。在急诊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只有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不断了解急诊患者的真实需求,才能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情况优化治疗方案,有效权衡患者的期待与行为,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9-10]。急诊临床护理工作量大且工作内容繁琐,1名急诊科护理人员需服务多位急诊患者,而创伤性骨折患者因机体受创需要护理人员协助行动,现有工作模式护理人员工作时间紧凑,多根据工作流程和既往经验进行服务,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病情交代时多是仅完成应交代的工作内容,少有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难以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无法将患者的心理变化和真实需求结合其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个体化心理疏导及针对性护理,不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11-12]。

改善就诊环境是为患者提供良好诊治环境的基础,急诊患者的就医需求相较普通患者更加迫切,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帮助维持就诊秩序,缓解急诊患者焦虑情绪的同时保证就诊工作的顺利开展[13]。同时大部分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及其家人都希望第一时间能了解患者骨折程度对患者的影响,后续治疗应如何进行和治疗期间注意事项等详细信息,病情告知、换位思考及信息传递在此期间则显得尤为重要,准确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传达疾病相关信息,可有效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绪[14-15]。本研究中,多数受访患者提出希望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情感支持,此为换位思考理念的延伸,护理人员可通过换位思考和患者产生共情心理,促进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给予患者情感支持。有研究提出[16],护理人员从患者角度思考,可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焦躁情绪,从而有效减少护患纠纷,改善护患关系。

本研究通过对6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面对面采访研究,应用Colaizzi 7个步骤进行现象学研究资料分析,得出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行为期待主要体现在病情告知、换位思考、信息传递、就诊环境及护理技术5个方面。基于这5个方面,确定急诊护理行为的发展方向,建立以患者报告结局为核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促使护理行为人文化、个性化、规范化,在满足患者期待的同时改善护理行为,掌握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真实感受,使集科学与人性化于一体的护理干预服务于高质量的治疗预后,才能使急诊护理行为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创伤性病情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