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学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2020-01-11 17:36吴素青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

吴素青

摘要:当代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要求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重视学生法治意识的建设,转换教学思维,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并改进教学目标,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致力于培养学生良性思维模式和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学生深刻领悟课堂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023-01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广泛推行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授课方法应顺应此潮流积极作出相应改进,要求教师树立开放式教学观念并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树立良好的道德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将创新元素和时代精神融入日常课堂教学,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1.代入生活情景,由体验引发感受

因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法治的内容具有其独特的抽象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体验,对小学阶段的理解水平和逻辑特点进行精准把握。教师应基于学科素养培育进行教学设计,根据所授内容创设与之契合的生活情境,由此引发学生切身思考和体悟,从而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法治观念全面渗透进学生思想和行为之中,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进行具体的实践运用。

在灵活的情境创设中提升学生体验感,对小学阶段法治教育而言十分重要。此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将教学内容进行体悟和内化,有助于形成差异化的思维模式,并有助于法治观念在学生思维中的渗透,是培育学生学科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2.直观展现问题,启发学习思路

问题教学是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其目的是将特定教学情境进行抽象化描述,对问题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问题本质,并自主寻求解决思路,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要求教师以儿童实际生活体验为出发点,从中提炼并深入发掘问题,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围绕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实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令学生通过实际思考寻求解决途径,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例如《上课了》一节,教师可以采用引入情境并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令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习惯为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和社交技能。首先,教师以提问引入课题,为什么几分钟之前大家还在玩耍,现在却回到各自座位上了呢?同学回答说因为上课了。教师接着提发问,如何知道上课时间和上课科目呢?通过提问,学生回答可由课程表得知,教师抓住时机,提出如何做好充分课前准备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营造积极活跃的讨论气氛,各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整理出具体的课前准备计划,教师对此给予肯定与鼓励。然后,教师通过课件中图片或视频展示,向学生展现一些学生由于课前准备没有做好,导致上课时遇到难题的情景,引导学生对如何解决这些难题进行开放式的思考,并进行交流讨论,以深化学生对课前准备重要性的体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并培养学生初期规则意识。

精准提出并生动展现问题对于法治内容的教学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关注儿童成长中的困惑,融合教学主题设置问题,直观展现问题,以循序渐进的提问为达成课堂目标的驱动力,开展有效体验活动,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此教学方法利于引导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提升学科素养,培养观察意识和问题意识。

3.精巧设问,鼓励独立理性思考

教师提问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学生思维逻辑的深度,时机准确且表达洗练的高质量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犹如激起千层浪的一粒砂石,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和价值取向本质的思索,从而体现出更高层次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意义。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紧抓事物和问题的本质属性,把握关键的提问时机,如学生思路中断或思维模式初成等时期,还要鼓励学生进行深刻的独立思考,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推动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取向的形成。

以《我是班级值日生》一节,该课的教学目的是令学生了解值日的概念和工作内容,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责任感。教师首先可播放值日的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令学生将生活中相似的值日活动与值日概念联系起来,了解值日的意义和内容。然后,教师可进行开放式的提问,令学生针对“如果今天你值日,那么你可以为班级可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激烈讨论,回顾日常值日内容并展开联想,设想做什么可以令校园学习环境更加整洁优美,讨论结束后将讨论结果填入表格,推举各组成员进行上台展示,通过组间交流开放学生思维,并加深对班级建设的理解。教师通过此方式可以引发学生对参与值日的本质进行深入,即相当于团队建设与个体利益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良好的集体责任感与团队意识的形成,为日后的法治教育奠定良好的意识基础。

教师通过精巧地设置问题,在一定问题导向下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空间,可以大幅提升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并利用其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模式并改进学习方式,有效保护并促成了学生法治观念的萌芽。

总而言之,提升小学生法治意识是社会公民意识建设的必然要求。教师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可以引导学生在多层次的情景体验和独立思考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行为和价值观念提供正确思维导向,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法治意识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

[2] 葛雪斐.小學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9).

[3] 李鲜艳.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