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灭的是烛火 引燃的是智慧

2020-01-11 08:38朱建华
化学教与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理论分析

朱建华

摘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蜡烛由高处向低处依次熄灭的原因。实验和分析表明若用烧杯倒扣在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上,导致高的一支蜡烛先熄灭的原因主要是N2,并非蜡烛燃烧产生的CO2气体。随着蜡烛的燃烧,越来越多的N2和CO2气体充满整个烧杯,是蜡烛由高处向低处逐渐熄灭的原因。

关键词:理论分析;实证探索;蜡烛熄灭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11-0094-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0.11.024

笔者曾在观摩同行的展示课时,看到有位老师讲授“二氧化碳性质”,演示了如图1所示实验,实验现象是:低处蜡烛先熄灭,高处蜡烛后熄灭。于是得出如下结论: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密度比空气大。然后,该教师又重新设计了一个将烧杯倒扣在燃烧蜡烛上的实验,发现高处蜡烛先熄灭,低处蜡烛后熄灭。并得出结论:在倒扣的烧杯中,由于蜡烛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热,所以生成的CO2气体是热的,密度较小,因此,CO2气流会上升,且从上向下慢慢充满整只烧杯,所以会出现蜡烛由高到低依次熄灭的现象。

笔者无法否认该实验现象的真实性。然而,对于实验的结论,笔者认为是有待商榷的。为此,笔者做了如下理性思考及实证探索:

一、理论分析证明CO2气体不能独自占据上部空间

若CO2气体能独自占据上部空间,则CO2气体的密度要比空气的密度小:1.977x10-3kg/xL<1.293x10-3kg/L(x表示气体的膨胀系数),求得x>1.53,由此可知,只有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扩大1.53倍时,其密度才会小于空气密度,cO:气体才会漂浮在上部空间,再由气体等压定律:V/T2=1.53V/T1,v表示二氧化碳气体原来的体积,T2表示二氧化碳气体原来的温度,1.53V表示表示二氧化碳气体膨胀后的体积,T1表示二氧化碳气体膨胀后的绝对温度,若点燃蜡烛前烧杯内为25℃,即T2为298K,求得T1为456K,也就是膨胀后二氧化碳气体温度为183°C。分析可知,若下层为25°C时,上层只有高于183℃时(上、下温度差为158℃),cO2气体才会漂浮在上部空间。事实上,这么大的温差不会存在,当高处蜡烛熄灭,低处蜡烛没有熄灭时,笔者测得上下温差仅为35℃左右(上层为60℃左右,下层为25℃左右),所以,CO2气体不能独自占据上部空间。

二、两个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因在于气体的组成不同

图1中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笔者注意到,这两支蜡烛都是瞬间熄灭的,显然,这是由于突然缺氧导致的,也就是说是由二氧化碳气体单独引起的,而新设计的实验中,高处蜡烛先熄灭、低处蜡烛后熄灭,仔细观察发现,火焰都是由大到小,缓缓熄灭的,说明该过程是一个慢慢缺氧的过程。由此可知,这两个实验中导致火焰熄灭的气体的组成并不相同,也就是说,新设计的实验,火焰熄灭并非只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三、在倒扣的烧杯中二氧化碳分布均匀,不存在

二氧化碳气体缓缓下移的现象

若二氧化碳气体能独自占据上部空间,且慢慢充滿倒扣的烧杯,那么就会存在一个空气与二氧化碳气体交界面,这个交界面会缓缓下移(或者有一个浓度梯度下移),那么,这样的浓度梯度或交界面存在吗?

笔者选用大号矿泉水瓶演示了该实验(如图2所示),待高处蜡烛熄灭后,立刻用注射器从矿泉水瓶上、下两层分别抽取10mL气体,再分别注入5mL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都变浑浊,且浑浊程度几乎相同。由此不难推出:在倒扣的烧杯中,CO2气体是均匀分布的,不存在上层为二氧化碳气体,下层为空气的现象,更不会存在二氧化碳气体与空气有交界面下移的现象。笔者还用注射器从上、下两层各抽取10mL气体,并用等体积、等浓度的烧碱溶液吸收,发现均减少了3mL,即减少了3mL二氧化碳气体,由此证明在该实验中,CO2气体对蜡烛熄灭起的作用是次要的。所以,有同行认为在新设计的实验中,二氧化碳从高向低慢慢充满整个烧杯,从而导致蜡烛由高往低依次熄灭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四、结论

通过上述理论分析与实证探索,笔者认为CO2气体并非是使蜡烛由高到低依次熄灭的主要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蜡烛由高到低依次熄灭呢?笔者认为主要是N2,在引燃蜡烛前,倒扣烧杯内的气体中,O2约占20%,N:约占80%,引燃蜡烛后,向上运动的是高温下的N2和生成的二氧化碳,N2的密度本来就比空气密度略小,受热后,密度更小,所以它可以占据上部空间,而受热后的二氧化碳气体虽然在短时间内也很容易占据上部空间,但由于其密度比空气大很多,和周围空气交换热量并降温后,极易向周围扩散,所以会均匀分布在烧杯内。

由此可知,占据上部空间的主要为N2,并非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在蜡烛燃烧时,会有越来越多的氮气和CO2气体充满整个烧杯,这才是蜡烛由高处向低处逐渐熄灭的原因。

综上所述,新设计的实验方案最主要的错误在于只关注二氧化碳,而忽视了空气中的主要成分:N2。

猜你喜欢
理论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沥青路面的裂缝形式与原因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陕西省农地流转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土地经济所有权变化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以人为本”视角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决策微观机制理论分析
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
全断面填砂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用价值链理论分析林业企业管理战略与竞争优势
八模类Lorenz系统的全局动力学特性及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