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系统论的德国篇章语用研究

2020-01-11 08:29陈琦陆尧
关键词:系统论交际功能

陈琦 陆尧

摘要:卢曼的社会系统论可以广泛应用到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众多学科中。在以功能和语用为导向的篇章语言学的框架内,用来概括篇外因素的“交际领域”与系统论中的“社会系统”有着密切关联;篇章类型可以被纳入社会系统范畴,并作为“结构性耦合”连接不同的社会子系统;受系统论社会功能理论的影响,篇章功能被分为领域功能、文本功能和效果功能,分别指向环境、系统和读者,为篇章语用学的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

关键词:系统论; 篇章; 功能; 交际

中图分类号:H 3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95X(2020)04-0327-06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20.04.005

Abstract:Luhmanns social system theory can be widely applied in many disciplines whose subjects can be observed in the system.In the pragmatic and functional framework of text linguistics,the term “communicative field” is very similar to “social system” in the system theory;the text type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social system and it connects different subsystems of a society,functioning as a “structural coupling”;and the text functions—“area function”,“text function” and “effect function” are relevant to the environment,system and readers.This research opens up new horizons for the study of text pragmatics.

Keywords:Social System Theory; discourse; function; communication

盧曼的社会系统论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理论,可以广泛应用到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众多学科中,如交际学、经济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值得关注的是,卢曼的系统论近来在德国语言学领域也开始得以应用,首先是那些可以把研究对象纳入系统范畴的,或将系统论作为其解释依据的领域,如会话分析、语言习得、篇章写作、篇章理解以及篇章类型学[1-5]。本文将卢曼的社会系统论与篇章分析相结合,探讨篇章语境与社会系统的关系以及篇章类型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基于系统论的交际和耦合概念,为篇章功能分析和跨文化对比研究提出系统论视阈下的分析模型。

一、社会系统论

卢曼是当代德国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涉猎的领域遍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宗教学、艺术理论、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6]。社会系统论是他的代表性理论,形成于20 世纪80年代中期。在批判帕森斯社会系统理论的基础上,他将智利生物学家 Maturana和Valera 在一般系统论中的“自我生成”范式移植到社会学当中来。卢曼的社会系统论认为,“交际”是社会系统的基本要素,社会系统是由要素和关系构成的动态复杂体系,是一种在封闭循环的过程中不断由交际制造出交际的系统。

卢曼将交际定义为一种独立的、自我生成的操作,这种操作将三种不同的选择连接成一个共生的单位,分别为信息(Information)、传递(Mitteilung)和理解(Verstehen)[7]90,也就是说只有当信息被说话者传递给听话者,并且被听话者接收和理解后,交际才能发生[8]。当代社会系统不仅体现出交际性特征,还具有功能分化性的特点。所谓功能分化是指每个社会都分化成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教育、宗教、家庭等诸多功能子系统。这些功能子系统一方面为全社会履行着自己特有的、无法互相替代的功能,另一方面又是自我生成、自我指涉的社会系统。自我生成意味着系统在操作上的封闭性,即系统内部的运作具有专属于该系统本身的特殊语码和符号,不容其他系统介入进来篡改[9]。系统凭借着自我再生运作,可以将自己的内在元素同外部环境区分开来,并由此展示其自我主体性,比如经济系统拥有自己的一套运行规则、术语、交际法则等;但这种操作上的封闭性并不意味着系统是遗世独立的,因为它还具有对于环境的开放性特点。环境(Umwelt)在社会系统论中是指与某个子系统发生关系的其他社会系统。子系统之间既相互高度独立,又相互高度依赖。离开了环境的贡献,系统甚至不可能完成“分化完毕”(Ausdifferenzierung)的过程[7]79。如经济系统虽可以独立自主地运行,但在社会中也需要与其他系统发生关系,若企业要发布广告或召开产品说明会,就必然涉及媒体系统。因此,系统本身的特性是“基于封闭性的开放性”,封闭与开放并不是矛盾的[9]。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结构性耦合”(strukturelle Kopplung)的关系(见图1)。结构性耦合把两个子系统连接起来,使系统对环境的开放性成为可能。

二、系统论下的篇章分析模式

以交际和语用为导向的篇章语言学和篇章类型学,把具有不同社会功能的交际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出现的篇章进行归类、观察和描写,这与Luhmann所持的功能分化的社会系统观极为相似。篇章语言学与系统论能够产生联系的最大共同点是对于社会各系统划分的认识,篇章语言学称之为交际领域(Kommunikationsbereich),而系统论称之为社会系统(soziales System)。如上文所述,篇章功能只有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下才显现出来,这些语境像功能分化的社会系统一样构成了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各个篇章类型承担着不同的功能。Weingarten把交际领域定义为“来自日常和机构交际中的社会系统,其中机构交际被看作是相对自治的社会领域”[10]45。Brinker等人认为,交际领域指某些具有特殊行动和评价准则的社会领域,交际领域可以作为社会和情景语境下的篇章类型[11]136。

四、篇章描写维度

社会系统论还为篇章的分析和描写提供了维度参照。篇章作为交际结构体,对它的分析和描写一般都从结构、功能、情景、主题、表达等维度进行。篇章分析模式一般来说都与篇章的纵向分类和横向界定有关。传统篇章描写维度一般分为两大阵营:以语言系统为导向和以交际为导向。Brinker将两者结合,认为篇章是受传统制约的,约定俗成的定式化复杂的言语行为,可以从语境、交际功能和结构三方面进行描写。Heinemann 和 Viehweger把篇章看作交际者的行动指南和知识储备,这些知识使他们能够在人类社会不同的交际领域中,根據语境、情景、机构的不同,生产和接受不同的篇章类型。也就是说,篇章也应该从语境、情景、机构、功能等方面描写[25-26]。而社会系统论也为篇章描写模式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操作方法,其“意义维度”(时间维度、事件维度、社会维度)概念对于篇章分析和描写具有重要的可参照性。

意义(Sinn)在卢曼的系统论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意义作为普遍媒介(Universalmedium),可以使交际与交际互指。系统论中的意义是指现实性和可能性之间的差异,产生并被应用于社会系统的自我生成过程中。意义是通过相关的社会系统的选择过程建构的。可以这样说,有意义的交际建构了社会系统。卢曼认为,在所有的意义赋予中,有三种意义维度是起基础性作用的,即意义的事物维度、时间维度和社会维度。事物维度”(Sachdimension)关心的是“是什么(was)”的问题,即区分哪些属于系统哪些不属于系统,哪些主题应该涉及,哪些不应该涉及。事物维度在卢曼的理论大厦中归结于差异理论。在“时间维度”(Zeitdimension)中,按照过去/将来,之前/之后进行观察。时间维度的运行机制由变体(Variation)、选择(Selektion)、稳定(Stabilisierung)组成。时间维度主要在进化理论中有所涉及。“社会维度”(Sozialdimen-sion) 是关于“是谁(wer)”的问题,关于本我(Ego)和异己(Alter Ego)在交际中的目的和意图。按照卢曼的解释,可以把传统篇章分析的维度对应到系统论中的这三个维度中,见图4。

从图4可以看出,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对篇章进行描写。其中情景维度是指该篇章处于怎样的文化语境之下,有哪些外部特征;事物维度是指有哪些交际者参与到篇章的生成和接受过程,两者的行为和互动有什么特点;时间维度是指篇章是怎样随历史发展而稳定、变化和产生新的类型的;功能维度用来回答哪些领域功能、篇章功能和感受功能在篇章的生成和接受中被实现;事物维度是指篇章的主题、内容;结构维度是指篇章的组成部分、段落发展等结构因素。该篇章分析的六维描写模式把社会系统论和篇章语言学结合起来,其中情景维度、功能维度和结构维度属于传统篇章语言学的分析模式,而事物维度、时间维度和社会维度则来自于社会系统论的“意义”概念。该关联模式即可用于共时分析,也可用于历时分析,可以系统而全面地对篇章特征进行描写。

五、结束语

本文将卢曼的社会系统论与篇章语言学结合起来,找到了两者间许多共通之处和互相可以借鉴的地方。社会系统论作为普适性理论,可以用于篇章语言学的篇章分类、篇章描写、跨文化篇章对比等领域。首先,社会系统相当于篇章语言学的交际领域概念,篇章可以被纳入社会系统范畴,篇章类型被看作是社会系统间的纲要,连接着众多相关系统,体现着各系统内部的特点,起着结构性耦合的作用;其次,跨文化的篇章类型并不是均匀地体现各系统的语码要求,而是受社会文化影响,且在不同文化圈内受到系统的影响程度不一,从而造成篇章结构、功能和风格的迥异;最后,借鉴系统论中功能与贡献的区分,篇章类型的功能分为领域功能、篇章功能和效果功能三种,分别指向环境、系统和读者,这为篇章语用学的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也为解释篇章的社会语用功能与跨文化差异提供了崭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ANTOS G.Texte als konstitutionsformen von wissen[M]∥ANTOS G,TIETZ H.Die Zukunft der Textlinguistik.Tübingen:Niemeyer,1997:43-63.

[2] CHRISTOPH C.Textsorte Pressemitteilung.Zwischen Wirtschaft und Journalismus[M].Konstanz:UVK,2009.

[3] GANSEL C.Textsortenlinguistik[M].Gttingen:V&R UTB,2011.

[4] ZHU Q.Die Anmoderation Wissenschaftlicher Konferen-zvortrge:Ein Vergleich des Chinesischen mit dem Deutschen[M].Tübingen:Narr,2015.

[5] DONG J.Gesprochene sprache im chinesischen DaF-lehrwerk Studienweg Deutsch:Inszenierte mündlichkeit in den lehrwerksdialogen[C]∥DONG J.Europische Hochschulschriften.Berlin:Peter Lang,2019.

[6] 丁东红.卢曼和他的“社会系统理论”[J].世界哲学,2005(5):34-38.

[7] LUHMANN N.Einführung in die Systemtheorie[M].Heidelberg:Carl-Auer,2002.

[8] 秦明瑞.复杂性与社会系统——卢曼思想研究[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11(1):19-25.

[9] 肖文明.观察现代性——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的新视野[J].社会学研究,2008(5):57-80.

[10] WEINGARTEN R.Perspektiven der schriftkultur[C]∥GNTHER H.Schrift und Schriftlichkeit.Berlin:Walter de Gruyter,1994:573-586.

[11] BRINKER K,ANTOS G,HEINEMANN W,et al.Text-und Gesprchslinguistik:Ein Internationales Handbuch Zeitgenssischer Forschung[M].Berlin:Walter de Gruyter,2000.

[12] LUCKMANN T.Das gesprch[C]∥STIERLE K,WARNING R.Das Gesprch(Poetik und Hermeneutik,Bd.XI).München:Fink,1984:87-124.

[13] GNTHNER S.Vorwurfsaktivitten in der Alltagsin-teraktion.Grammatische,Prosodische,Rhetorisch-Stilis-tische und Interaktive Verfahren Bei der Konstitution Kommunikativer Muster und Gattungen[M].Tübingen:Niemeyer,2000.

[14] 陈琦.建构与互动——德国当代篇章研究的社会学理据[J].德语人文研究,2013(2):23-28.

[15] FIX U.Texte und Textsorten-Sprachliche,Kommunikative und Kulturelle Phnomene[M].Berlin:Frank&Timme,2008.

[16] ZHAO J.Interkulturalitt von Textsortenkonventionen.Vergleich Deutscher und Chinesischer Kulturstile:Imagebroschüren[M].Berlin:Frank & Timme,2008.

[17] 赵劲,汤春艳.论篇章的“文化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5(1):24-30.

[18] CHEN Q.Informations-oder gedchtnistrger?Eine kontrastive Untersuchung von deutschen und chinesischen todesanzeigen[J].Muttersprache,2014(3):245-258.

[19] CHEN Q.Text und Kultur.Eine kommunikative Gattungsanalyse der deutschen und chinesischen Todesanzeigen[M].Bern:Peter Lang,2013.

[20] 汤春艳.篇章功能刍议——德国篇章语用学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0(4):96-101,112.

[21] GANSEL C,JRGENS F.Textlinguistik und Textgrammatik[M].Gttingen:Vandenhoeck & Ruprecht,2007.

[22] ECKOLDT M.Medien der Macht.Macht der Medien[M].Berlin:Kadmos,2007.

[23] Heinemann W,Viehweger D.Textlinguistik.Eine Einführung[M].Tübingen:Niemeyer,1991.

[24] BRINKER K,CLFEN H,PAPPERT S.Linguistische Textanalyse.Eine Einführung in Grundbegriffe und Methoden[M].Berlin:Erich Schmidt Verlag,2018.

[25] HEINEMANN M,HEINEMANN W.Grundlagen der Textlinguistik.Interaktion,Text,Diskurs[M].Tübingen:Niemeyer,2002.

[26] ADAMZIK K.Textlinguistik.Eine Einführende Darstel-lung[M].Tübingen:Niemeyer,2004.

(編辑:朱渭波)

猜你喜欢
系统论交际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两块磁的交际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我有特异功能
系统论视域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探讨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园本教研体系研究
功能关系面面观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