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学习成效评价体系在化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12 04:36张义东颜秀花丁建飞
化工时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化工专业

张义东 颜秀花 丁建飞 王 敏

(盐城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2019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背景下,全国各个高校都开展了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其中,学生的学习成效是检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是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1]。然而,原有的学习成效评价体系过于单一,无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水平,尤其对于理工科专业的教学来讲,科学合理的学习成效评价方式是有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工科人才的重要保障。

1 目前高校化工专业教学中学习成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关系到当今社会关注的能源、材料、环境、生命和人类健康等热点问题,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需要具备表达沟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实践操作的能力。因此本科化工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效评价应该客观、合理地从不同角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但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采用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忽略了学生平时的动态学习过程,难以与教师教学产生及时的互动,效果较差。这种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化工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1.1 具有主观性

教师在学生学习成效评价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习成效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完全依赖于教师,而目前化工专业的大多数教师在考察学生学习效果时容易脱离既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完全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学习成效考察,流于主观,对专业课程的定位思考不清,缺乏科学的、全面的评价意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在各个高等教育专业中的深入推进,对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体系在客观性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传统的主观评价方式严重影响了化工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模式,不利于高校为现代化工行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因此亟待进一步完善[2]。

1.2 具有片面性

传统的学习成效评价方法仅以纸笔测验方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思考能力,无法体现学生在表达沟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根据纸笔测验得到的学习成效评价结果,结构单一,具有较强的片面性。这种过于重视纸笔考试成绩的学习成效评价方式,会误导很多学生产生错误的学习动机,既妨碍了对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又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1.3 具有误导性

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下,学生只关注对课本标准知识内容的记忆与理解,而不能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加工,熟练的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缺乏对理论原理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验证过程,使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不具备动手能力。这种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很难得到学生学习成效的准确评价结果,容易对教师的教学调整和反馈造成严重的误导,无法按照既定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是无从谈起。

2 高校化工专业学生多元学习成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工行业技术的发展,企业对化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遵循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理念,本文以盐城工学院化工专业教学情况为例,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如何构建化工专业学生的多元学习成效评价体系。

2.1 建立科学的培养目标

为促进化工专业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化工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应建立更加科学的培养目标,以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元化学习成效评价,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学习潜力,实现多方位、协调性发展。培养目标应突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平衡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动口能力的关系,例如培养学生在社会大背景下解决化工工程实践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的要求。科学的培养目标是建立多元学习成效评价体系的纲领,有助于教师形成全面的、系统的教育设计思路[3]。因此,自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开展以来,盐城工学院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化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提高了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例如提出“使学生能够基于化学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化工相关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处理等全周期及工艺设计优化等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的培养目标,并加强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与时俱进,集思广益,以确保本科教学培养目标的科学性。

2.2 设计多元的评量方式

基于传统的纸笔测试评价方式,进一步引入实作评量和语言评量方式,考察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和动口表达能力方面的学习成效。化工作为一门工科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成效评价,应同时包含对应实验课程的实作评量结果,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灵活的应用于实验操作,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4]。另外,长期以来,在理工科的教学中常常忽视了对学生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善学能做不会说”的现象[5]。大量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注,习惯于“满堂灌”、少互动、以教师为中心等错误的教导方式。因此,高校化工专业教学过程应引入语言评量的考察,例如盐城工学院化工专业,在部分理论课上试点设计“知识辩论”环节作为平时成绩,关注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学习成效;另外,作者在所教授的《化工原理实验》等实验类课程的考察中引入“说实验”评价方式,要求学生不但要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在实验操作之后还需要口述实验过程及相关实验原理,引导学生在动手之外,注重动口能力。总之,建立多元化的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化工专业教改的必经之路,有助于指导教师培养和造就综合素质型人才。

2.3 引入先进的评价方法

目前化工专业的教学成效通常都是通过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进行评价,而期末考试成绩往往占到60%~80%,由此可以看出化工专业学习成效评价的重点依然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6]。对于占比较少的平时成绩的考察,也仅仅以作业、课堂小测验等传统方式进行,不能够与时俱进。因此,多元学习成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应适当引入先进的现代评价方法,对传统的评估方式比例分配和评价内容选择进行优化,适当增加对学生的参与度、自学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考察,减少基础知识考核的比例,建立以“听+做+说”为基础的多元评价体系,例如盐城工学院近年在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倡导“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在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要求。另外,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例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线下+线上”考核方式,采用大数据分析的优势,更加全面地、科学地对学生学习成效的丰度和广度进行综合评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中国大学MOOC网站的课堂管理模块,充分涉及到学生的出勤率、学情统计、课堂及课后互动、课堂测验、课后作业以及线上考核,各种功能灵活自由,教师可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灵活选用相关模块,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

2.4 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一个量化工具,能够将教师的培养目标与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效具体化[7]。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评价标准多依赖于教师的“心灵感受”,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既不够清晰,也不能合理的表达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将评分时“心灵感受”转化成相应的量化工具,具体实施方式为设计“多元评价表格”。多元评价表格构成要素应包括评价尺度、评价向度和向度描述。评价尺度用于达成度指标分析,规定不同的评价内容所占据的比值与配分,例如将“听”、“做”、“说”分别赋予30%比重,再分别对每一个单独内容进行特殊赋分,同时,可根据具体的课程要求对相应的比重进行调整,理论课程可以适当增加“听”和“说”的比重,实验课程可以提高“做”的比重,这样最终可获得比较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向度则是指重要的行为特质,是对可观察行为的观测点的简要概述[8]。实施评价时应建立定义清晰的评价向度,例如可以将课堂辩论、学习态度、实作流程以及团队协作意识等设为评价的向度,一般以3~5个为宜。此外,还需要对向度的评价进行适当描述,用浅显易懂并且明确的文字叙述评价向度的内涵,以确保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下的评量结果,具有相同的合理标准,能够具备基本的一致性,最终实现较好的评价效果。例如,盐城工学院化工专业充分将学习成效评价的标准与培养目标进行有机结合,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并在课程结束之后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达成度进行分析,完成教师的自我评价。此外,再交由专业系,对教师制定的评价标准进行复核评估,对与培养目标不相符的评价标准进行适当修正,调整所占比重和配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我们认为,教师在实施教学前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将其公布给学生能够有效告知学生努力的方向,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与学生沟通学习目标及评价标准,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使教师和学生形成良性的循环,共同获得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成果。

3 结语

总之,多元学习成效评价体系在高校化工专业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还存在诸多缺陷,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多元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新时代高校化工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化工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学生重视化工学习过程,改善学习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化工专业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