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皆来济燕赵 百川复流润苍生
——河北南水北调通水6周年纪

2020-01-12 17:08河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李洪卫
河北水利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受水区调水水厂

□河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 李洪卫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河南、河北到北京、天津,规划多年平均调水95亿m3,其中分配河北34.7亿m(3从丹江口水库计)、入河北净水量30.4亿m(3从分水口门计)。2014年12月中线工程实现通水,6年来,我省经过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引江水利用量从2015年的0.8亿m3提升到2020年的36.5亿m3,6年累计96.2亿m3。引江水从无到有、从少用到多用,一泓江水润泽燕赵大地,造福2500多万河北人民。

回首6年,我们对南水北调工作的过往和未来发展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入思考。概括起来,河北南水北调工作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5-2017年3年,以配套工程建设为主;第二阶段是2018-2020年3年,以加快利用引江水为主。配套工程建设创造了“三个之最”,引江水利用迈出了“三大步”,南水北调工程产生了“三大效益”,工作成效得益于“三个方面”。展望未来,河北南水北调工作尚存在“三个薄弱环节”,当以“三个全面提升”统筹利用好引江水、引黄水和本地水库水,形成“三水齐调”的全新局面,为尽快扭转我省地下水超采的严峻形势、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一、配套工程建设创造了“三个之最”

2015-2017年3 年,重点是攻坚克难建工程,在中线工程沿线京津冀豫4省市中,河北创造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的“三个之最”。一是工程投资金额之最。总投资近600亿元,其中水厂以上输水工程283亿元,水厂及供水管网工程300多亿元。二是输水管线长度之最。水厂以上输水管线达2056km,此外还新建、改建城镇供水管网约7500km,总数将近1万km。三是新建水厂数量之最。南水北调受水区新建了113座地表水厂,加上利用原有水厂15座,总计128座。

二、引江水利用迈出了“三大步”

2018-2020年3 年,重点是突破瓶颈多用水,创造了引江水利用量3年“三大步”的跨越式提升——2018年22.4亿m3,2019年25.6亿m3,2020年36.5亿m3。从第一阶段3年用水11.7亿m3,到第二阶段3年用水84.5亿m3,河北引江水利用实现了重大突破,过程非常艰难,成绩来之不易。今年的引江水用量已经突破了分水指标(30.4亿m3),在中线工程沿线4省市中跃居第一。河北南水北调工作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三、南水北调工程产生了“三大效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6年来,一泓江水有力支撑了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大效益”显著。

一是经济效益。我省南水北调受水区石家庄、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7个设区市,定州、辛集2市和雄安新区已全部切换为引江水,受益人口达2500多万,一大批工业企业用上了南水北调引江水。

二是社会效益。南水北调供水水质稳定,改善了受水区城镇供水条件,解决了农村饮水问题。从2017年起我省结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村生活用水水源置换项目,大力推进以城带乡供水延伸项目,积极拓展农村供水管网,置换农村生活高氟水或深层地下水,不断提升农村供水水质和保障水平。目前,已有效解决受水区9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当地农村居民喝上了优质引江水。

三是生态效益。2018年以来,利用南水北调引江水,为白洋淀和25条河流实施了生态补水,截至11月底累计达37.4亿m3。一批重要河湖实现了常年有水,对改善河湖水质和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补水河道恢复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勃勃生机,所谓我省“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已成过往。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区止跌回升。

四、工作成效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领导重视。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对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南水北调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胡春华副总理多次现场调研指导。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部署,省领导经常研究调度南水北调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水利部在引江引黄水量调度、引水时间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市县党委政府高站位、顾大局,在资金筹集、征地拆迁、引江水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是得益于政策支撑。围绕用足用好引江水,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管理规定》《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和江水利用实施方案》《关于用足用好南水北调引江水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受水区水源置换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引江水利用及相关工作。

三是得益于管理队伍。成立了河北水务集团和河北供水公司,构建了一支能够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高效运营的管理队伍。2019年全省机构改革后,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由河北水务集团委托各市管理转变为河北水务集团全方位接管,河北水务集团与河北供水公司由合署办公转变为供水公司独立运行,保障了南水北调工程尾工建设和安全运行。

五、南水北调工作尚存“三个薄弱环节”

虽然南水北调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高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新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面对河北地下水超采的严峻形势,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适应新形势要求,我省南水北调工作尚存“三个薄弱环节”,需要高度重视,努力加以改进。

一是工程体系尚存薄弱环节。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目标是引江水作为受水区城镇生产生活的水源之一,通过与当地水联合调度,实现多水源联合供水。目前,引江水已成为我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城镇生产生活的主力水源,7个设区市、92个县(市)全部用上了引江水,用量已占城镇生产生活用水的75%以上,对引江水的依赖程度很高。但是,目前引江水的保障程度还比较低,我省还没有南水北调调蓄工程,本地水利用体系尚不完善,受水区供水安全面临较大挑战,供水保障能力亟待提高。第一缺乏调蓄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在我省境内长达465km,一旦工程检修或不可抗因素导致突发事故等,就会面临阶段性断水风险。我省目前还没有一座建成投用的南水北调在线调蓄水库,已有的岗南、黄壁庄、王快、西大洋等水库只能实现单向补偿调节,尚不具备在线调蓄功能。第二水厂以上输水工程亟需提升。石津干渠工程为明渠输水,截污导流工程不尽完善,同时存在307国道等路面雨水和跨渠桥面雨水直排入渠等水质污染风险,有些防护设施和危旧桥梁存在安全隐患。廊涿干渠工程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亟需提升改造。第三城镇供水管网尚不完善。我省南水北调受水区以前主要是地下水片状供水,近年虽然建设一批地表水厂和城镇供水管网,但部分水厂供水能力尚未充分发挥。比如,个别县(市)虽然新建了地表水厂,但城市供水管网不配套,新建地表水厂与原有水厂关系未理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南水北调引江水的利用。

二是政策体系尚存薄弱环节。经过6年通水运行,供水成本、水价水费等方面的一些问题逐步显现。第一还本付息压力大。我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水厂以上输水工程银行贷款占比,远高于国家投资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银行贷款占比,还本付息压力较大。有些地表水厂采用PPP等模式建设,筹融资成本较高。第二水价相对较高。受工程投资金额、筹融资成本等因素影响,水价相对较高。在中线工程沿线4省市中,我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居民终端水价高于河南郑州,也略高于北京、天津。第三水费征收困难。虽然省政府调高各市县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标准,增收部分优先用于引江水水费补贴,但一些市县缴纳积极性不高,依然存在欠缴水费问题。第四是量分配不均衡。南水北调规划分水量是多年以前确定的,随着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和产业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和工业企业江水直供也对水量配置提出了新要求,规划分水量与各县(市)实际用水量不匹配问题日益凸显。第五政策文件需修订落实。2015年省政府颁布《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管理规定》已经6年,供用水管理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2019年省政府印发《关于用足用好南水北调引江水的意见》,明确了2019-2021年的引江水利用量及水费收缴计划。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2022年以后的供水价格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尚需研究完善,配套措施还需进一步推进落实。

三是管理体系尚存薄弱环节。第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河北水务集团与河北供水公司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政事不分、事企不分、以建代管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理顺产权股权构成和人员业务关系等。第二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运行管理还比较粗放。5个市级管理处和自动化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尚未全面建成投用,缺乏专业化的维修养护和应急抢险队伍,城镇供水漏损率及管理成本比较高,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程度亟待提升。第三工程设施管理和保护、水质保障等工作还不到位。缺乏清晰明确、指导性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还存在违规穿(跨)越配套工程、输水管道上方堆放重物及超载行驶等影响工程运行、危害工程安全和影响供水安全行为。

六、以“三个全面提升”统筹做好下一步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水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三个全面提升”统筹做好下一步工作,努力多调水、用好水,充分发挥调水工程的综合效益。

一是全面提升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理解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提升思想认识,克服畏难情绪,敢于突破创新,勇于承担责任,充分利用河北省调水工作的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采取综合措施统筹推进调水工作。牢固树立以节水和调水为主的“两为主”总体思路,长年坚持、有力有序解决我省地下水超采问题,逐步实现由超采到不超采、再到涵养回补的转变。

二是全面提升工程品质。贯彻落实新时期“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全面完成工业企业江水直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水源置换,使受水区2000多万农村人口全部用上优质引江水。以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补充规划为抓手,以调蓄工程、水厂及输配水工程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配套工程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实施廊涿干渠运用调度改造,提高工程安全运行可靠度。高质量推进石津干渠改造提升工程建设,打造南水北调供水工程窗口品牌形象,形成保障有力的供水安全线、洁净放心的生命健康线、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线。

三是全面提升保障体系。研究建立完善的南水北调政策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供水价格体系、市场运营体系、监督保障体系、工程保护体系、水权交易体系等,深入研究节水、水质安全、应急保障机制等。协调提出2022年以后引江水利用水价政策、新一轮引黄水价政策以及本地水库水用于生态补水的水价及收费政策等,为用足用好外调水、促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健全完善的运行管理保障体系,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强做大河北水务集团,从供水水源延伸到千家万户的水龙头,打造河北供水的“航空母舰”。加快构建现代化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安全、水质安全和供水安全。

外调水是解决我省地下水超采和漏斗问题的治本之策。我省的外调水,主要是南水北调引江水,同时还有引黄水。我省去年引黄调水13.2亿m3,今年到11月底已经达到16亿m3,到年底有望达到18亿m3,引水时间也从冬4月延长到8个月以上,在分水指标限制和引水时间限制上实现了“双突破”。从去年开始,我省还利用岗南、黄壁庄、王快、西大洋等水库进行生态补水、回补地下水,去年和今年都达到了10亿m3以上,全省调水补水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水资源形势在逐步好转。我们将再接再厉,久久为功,围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目标任务,以用足用好南水北调引江水为重点,进一步多调黄河水、优化本地水,通过引江水、引黄水、本地水库水“三水齐调”,解决河北的生产生活用水以及部分生态用水和农业用水,实现“三水皆来济燕赵,百川复流润苍生”,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受水区调水水厂
某水厂源水铁锰超标处理试验研究
给水厂工程清水池的设计总结
水厂液晶幕墙系统建立和应用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ncussion-symptom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 concussion care seeking in a national survey of parents of middle-school children in the US
次氯酸钠自动精密加药系统在乡镇水厂中的应用
复杂跨流域调水系统联合优化调度研究
——以陕西省引嘉入汉调水工程为例
调水专家倾囊相授15年心得,解答底改重要10问
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优化配置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调水工程水资源配置浅析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