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潜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0-01-12 17:15檀东谋
河南建材 2020年1期
关键词:海绵民众理念

檀东谋

福建一建集团有限公司(361001)

海绵城市作为新时代的雨洪管理概念,主要目的在于城市在面临环境变化特别是大量降水时,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富有弹性,能够将地面上的水资源储存起来,以循环利用来满足城市生态系统的需求,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但是,由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其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城市的持续性发展。

1 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潜在问题

1.1 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较为落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建设经验较为欠缺、自然规律认识不充足等因素的影响下,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存在思想理念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的问题。①过于注重表面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里子”工程;②过于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轻视了对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③过于重视现代化、工业化建设,而忽视了智慧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及人文化等方面的建设;④对城市地下管道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够充足,城市排水系统不够完善,使海绵城市建设出现偏差。

1.2 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技研发较为滞后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理念,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研发分析,减少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我国当前的科技水平还较为落后,使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所依托的科学研发并不能及时步入正轨,此外,对科技研发人员及资金物力投入较少,影响了科技研发水平的提升,导致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技研发工作进展缓慢。

1.3 海绵城市的建设民众参与度不高

目前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仍然处于“摸石过河”的阶段,社会民众对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实际收益的认识不够清析,民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参与度不高,更有甚者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报以消极态度,使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工作难以进行,先进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不能得到广泛使用,导致传统城市建设模式难以向海绵城市建设模式转变。

1.4 城市雨洪管理存在一定缺陷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部分城市在雨季频繁出现内涝问题,而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城市的雨洪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缺陷,进而对城市的长远发展与进步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城市雨洪关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严重时将会对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由此可见,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对雨洪管理的力度。

2 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化应对策略

2.1 树立先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需要先进、创新、发展的理念进行指导,通过创新机制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及创新方式等方法,以维持海绵城市建设的高水平、高质量。同时,海绵城市的建设还需要协调发展的理念进行指导,需要相关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共进,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其中增强系统论建设维持海绵弹性、加强基础建设协调日常管理、精细化管理工作破除弊端、注重城市化、现代化、智慧化等方面的发展。

以海沧出口加工区海绵设计为例,树立先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首先结合该片区的实际需求与现状,如地下管线、消防通道等条件限制,明确低径流总量的控制目标及要求;其次是汇水分析及设备的选择;最后是总平面的布局及核算指标。

2.2 增强科技投入提高科研水平

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发展提升阶段,还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及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拓宽融资的渠道,用以激励相关技术的研发。同时,还应当加强先进技术及专业人才的引进,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避免因引进低使用率的设备技术而影响到长远发展。必要时还应当建立示范性城市,树立标杆以供其他城市进行学习,以保证城市生态的安全与平衡。

2.3 加强宣传提高民众参与度

海绵城市的建设周期较长,需要多个单位或部门共同完成。对此,政府应当发挥推动作用,引导民众参与到海绵城市的建设中,给予海绵城市建设最大的支持。首先,政府可以指定科学的奖惩制度,对积极的参与者予以奖励与支持;其次,还应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向民众宣传普及更多的海绵城市理念,提高民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可度,引导民众切实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参与者与支持者;最后,必要时可以引导民众将海绵城市建设实质化,如指导民众在房屋前后建设绿色阳台、雨水花园及屋顶菜园等,使海绵城市的建设在民众支持及政府维护下共同推动发展。

以海沧出口加工区海绵建设为例,结合实际的现场调查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屋面防水漏水问题。因此屋顶绿化的施工建设,应当对屋顶的承重能力进行分析,确保绿化满足荷载要求,并建立适当的喷灌系统。

2.4 建设城市防涝综合系统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排水防涝是一项重要措施,需要各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及科学的管理。城市内的防涝系统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规划及治理的重点可以放置在城市空间的利用与预留、排水系统的规划及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以当地城市排水防涝的整体规划为依据,制订出更具科学性的整治方案,并依据城市内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确定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建设顺序,确保市区内各个区域的排水通畅,使排水设施的建设工作与城市的发展协调共进。

以海沧出口加工区海绵建设为例,该区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设计,首先是对雨水初期的截污、弃流、过滤等;其次是回用系统中取水井、控制箱及水质处理设备的选择;最后是多介质雨水净化处理及加药装置的设计。

2.5 健全相关监管机制

政府不仅是城市的管理者,还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主导者。对此,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颁布相关法令、政策,并予以财政上的支持,同时还应充分发挥自身所拥有的主导作用,统筹规划水利、交通、城建、气象等方面的工作,明确划分各部门之间的权益与责任,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的管理机制,对海绵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的每个步骤进行科学把控,将海绵建筑、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及排水防涝设施等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此外,还应当加强监管,不仅要做好相关设施的建设工作,还应当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防止出现广场变臭水沟、绿地变停车场等问题。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还处于发展上升阶段,在理念的构建、技术的研发、建设体制及民众参与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还需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优化完善。树立先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政府部门应当明确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民众参与到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并将具体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建设后期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海绵民众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海绵是植物吗?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