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巢脾巧管理

2020-01-13 08:25
中国蜂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巢脾蜜粉工蜂

浙江义乌市后宅街道下金村,322008

巢脾排列应有序

有些蜂友日常管理中,随意打乱巢脾原来的次序,尤其是割蜜后的巢脾,认为自群巢脾没必要按原序放回。殊不知,混乱排列巢脾对蜂群造成很多不利影响。为什么呢?我们观察原生态的野生蜂巢就不难发现其原因。正常情况下,蜂巢底部总是呈半圆球形,中间的巢脾最长,面积最大,储蜜粉和子脾量也最多,相邻的巢脾次之,依此类推,最边缘的脾面最小,储蜜粉数量也最少,且很少会有子脾存在。整个蜂巢是很自然的弧型曲线形状。只要是健康正常的蜂群,蜂巢中下部总是被密密麻麻的工蜂包得严严实实。越是靠近底部附在脾上的工蜂量就越多,若不用烟雾驱逐,就难以露出巢脾。活框饲养的蜂群,也是呈现这种上疏下密的布局,育子区域集中于中间脾的下部,边缘巢脾很少育子。受蜂箱和巢框结构的制约,没有原生态蜂群那么明显。有些蜂群会经常啃咬边缘巢脾,尤其是中蜂群,企图让活框蜂巢呈现球形布局,更有利于生存。

这种圆球形的蜂巢造型和上疏下密的工蜂数量分布是十分科学合理的,优点有:

1.抵御敌害入侵

由于蜂巢的密闭性,敌害欲侵扰蜂群时,都是从蜂巢底部的巢门处强行入侵,但蜂群圆球形巢脾下方正靠近巢门,而此处的工蜂数量最密集,一般情况下,敌害难以得逞。

如果人为打乱蜂巢原来次序,工蜂分布不再井然有序。如有的被工蜂自行啃咬、面积较小的残次巢脾,就可能被人为地布入巢中央,而原来处于巢中间的大面积完整巢脾,却又被放置于蜂巢边缘。在炎热的夏秋之季,给敌害入侵提供了条件。不仅如此,由于储蜜多的巢脾被错放于边缘位置,也极易招引盗蜂入侵。

2.利于温湿调控

蜂群子脾区域处于巢脾下方,原本上疏下密的蜂量布局以及完整的巢脾居中,残、小巢脾靠边分布,是十分有利育子处的温湿度调控。蜂群越冬期例外。越冬时,残、小脾居中放置,可便于大量工蜂密集抱团取暖,减少热量散失;而完整的大面积巢脾放置于边缘,可护住中间密集的蜂团,以便越过漫漫的寒冬。

人为乱置后的蜂巢参差不齐,很难维护最佳巢温。一旦巢温失控,对蜂群造成伤害。

3.育子区域集中

蜂巢中间3~4框巢脾中下方是蜂王最佳的产卵区,此位置子脾最密实,子圈也大,越靠边,子圈就越小,花子现象越明显。这种集中区域的育子现象有利于子脾正常发育。

子脾位置一旦被人为搅乱,最大子圈的子脾很可能被错放在边缘位置上,工蜂很难维护最佳的育子巢温。夏秋季子脾可能因伤热干燥而夭折,冬春季节子脾会因寒冷而冻亡。

4.便于蜜粉传递

蜜蜂对每个巢脾的蜜粉储存存在很大差异,通常情况下,边缘巢脾的储存量并不多,人为排列的巢脾打乱了原来合理的布局,让采集蜂和内勤蜂难以适从,连蜂王产卵也会呈现分散零星现象,严重干扰了工蜂井然有序的工作。

顺应季节巧用新旧脾

养蜂管理中,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不同的季节中,蜂王产卵会对新旧巢脾有所选择。

春季,工蜂勤于筑造新巢脾,尤其是上一年越冬前刻意啃缺的中空脾面修补更快,最大程度上满足蜂王产卵需求。蜂王也总是急于在尚未修造完毕的半高巢房内产卵。总而言之,春季蜂王产卵,对新巢脾情有独钟。蜂群这种喜新厌旧的现象,会一直持续至夏末秋初。

秋繁季节,恰恰相反,蜂王乐于在旧巢脾内产卵,对浅色的新巢脾置之不理,工蜂也不愿在秋季筑造新巢脾,尤其晚秋和初冬情况更甚。

笔者经过认真分析后认为,蜂王择脾产卵的倾向是合情合理的。

春繁季节,气温逐渐回升,刚修造的新巢脾薄如蝉翼。新巢脾上育子,便于散热,有利子脾正常发育。春季晴暖天气,百花齐放,蜜源丰富,蜜蜂采集量大,工蜂活动强度大,巢温高,如果在陈旧的巢脾上育子,子脾因伤热而夭折。

春末夏初,蜡螟开始在蜂巢产卵,巢虫危害逐渐猖獗。新巢脾轻薄柔软,不易遭受巢虫危害,旧巢脾坚硬、厚重,易滋生巢虫。

秋季,为了更好地保温,哺育子脾,蜂王就会选择旧巢脾上产卵,新脾保温性远不如旧巢脾。秋末冬初,巢虫逐渐销声匿迹,不必担心巢虫危害。

择群造脾 多快好省

旧巢脾因多代繁育巢房茧衣积累,工蜂难以清除,巢房逐渐变小。即使勉强能够供蜜蜂繁育使用,孵化出的幼蜂体格也小很多。不仅如此,旧巢脾容易藏污纳垢,是蜜蜂病原菌和巢虫的滋生场所。因此,蜂场每年都要淘汰大批老旧巢脾。然而,并非每一个蜂群都具备筑造新巢脾能力。必须在蜂场中物色几个造脾能力强大的蜂群,专司筑造新巢脾,选择以下三种蜂群:

1.自然新分蜂

刚自然分出的新分群,虽然说群势并不强大,但其造新脾的欲望十分强烈。只要放入巢础框,当天就能造出雪白的新巢脾,并马上产卵。为了多造新脾,当巢房造到1/3高度时,即可取出,交给其他蜂群筑造。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外界蜜源良好,还是要补充饲喂。

人工分群的新分群,筑造新巢脾的欲望没有自然新分群那么强烈。在没有自然分蜂群的情况下,也可用作专司造脾的蜂群。

2.刚交尾的新王群

刚开产的新王群,造脾积极性很高。可以用巢础框逐一替换出原有巢脾,当第一批新脾造至1/3高度时,抖蜂抽出,放到其他群继续筑造。操作方法同自然分蜂群。

3.自然交替群

蜂群发生自然交替后,新王开始产卵,有的老蜂王仍健在。此类交替群,新、老蜂王一起产卵,繁殖速度快,造脾欲望强,可逐一用巢础框替换出原有巢脾,管理方法同上两种蜂群。

以上三种蜂群,造脾速度快,造出的新脾质量优良。巢础边角完整,不夹杂雄蜂房孔。

人为引导工蜂筑造新巢脾,一定时间内,加大了工蜂劳动强度,衰老加快,群势削弱,应及时从其他群抽调老熟子脾,补充大量新蜂,待蜂群造脾积极性下降,便可终止或减少造脾,再另选专司造脾群。可选择新蜂比例较多的蜂群,充当专司造脾群,具体操作是抖蜂撤出原巢脾,让其他群代育,再放入巢础框,连续适量地补充饲喂,促其筑造新巢脾。同时适时调入老熟子脾加以补充,以防群势因大量造脾而过于衰弱。

猜你喜欢
巢脾蜜粉工蜂
工蜂甲(上)
工蜂甲(下)
小保姆成长记
及时纠正桶养蜂群的偏位脾
蜜粉源植物种类及对产蜜效果的影响研究
蜜蜂巢脾及其提取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勤劳的工蜂
贵州省蜜粉源植物的开发利用
谈中蜂咬脾应对措施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