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

2020-01-13 10:24孙雪平姚红瑛丁芬娟黄赣英
护理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面罩危重症血氧

孙雪平,姚红瑛,丁芬娟,黄赣英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且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指出[2],对于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给予呼吸支持,进行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无创通气操作简便、创伤小,可有效减少气管插管率, 从而避免有创通气导致的相关并发症[3],同时降低医护人员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相关操作带来感染的风险。笔者作为抗疫援鄂医疗队护理人员,与团队成员一起对本病区收治的3例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行BIPAP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治疗患者,给予相关护理措施,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8岁、57岁、70岁。有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群接触史,患者均有“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症状,经肺部CT、ncoV咽试核酸检查确诊发病后第8天、第7天、第6天由于病情加重,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治疗。3例患者均有慢性基础疾病,其中糖尿病1例,高血压2例;1例有脑出血史,1例患者治疗期间并发心功能不全。

1.2治疗方法 3例患者均给予抗感染,阿比多尔抗病毒、甲泼尼龙、连花清瘟胶囊、清肺排毒汤等治疗,分别于入院第3天、第6天和当天给予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均予迈思BPAP30Plus型正压通气治疗机,通过单向呼气瓣和螺纹管与呼吸机连接,并用与组织相容性好的硅胶制成的全面罩,用头带固定,松紧适宜。取自主触发/定时模式(S/T),吸气压力(IPAP)12~14 mmH2O,呼气压力(EPAP)4 mmH2O,氧流量5 L/min,全天间断应用(包括睡眠时间)。

1.3结果 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2 d,2例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活动能力增强。其中1例2 d后脱机,经鼻导管吸氧3 L/min下血氧饱和度0.98~1.00,呼吸频率20~23次/min,PaO2>8.0 kPa,调整为无创正压通气必要时,每天21:00~1:00予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在入院后第21天,停止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例1 d后脱机,经鼻导管吸氧4 L/min下血氧饱和度0.97~1.00,呼吸频率18~25次/min,PaO2>8.0 kPa;患者患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调整为无创正压通气必要时,每天睡前予2~3 h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现仍予睡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例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后缺氧症状无缓解,入院第2天转入ICU行经口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现仍在治疗中。

2 无创通气护理

2.1面罩的选择及护理 漏气是无创通气失败的主要原因,佩戴是否舒适会直接影响患者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和通气效果,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脸型选择适合的无创面罩,以达到无创面罩与患者面部密闭状态。由于目前所使用的无创面罩只有一种型号,2例患者适用;1例患者脸型较瘦,在无创面罩与脸颊部接触部位填充纱布,以防止漏气。固定头带松紧度以容纳1指为宜,两侧对称。长时间佩戴易对鼻面部皮肤造成损伤[4],在患者的鼻梁及双侧脸颊处粘贴水胶体敷料,头带与耳廊、面部接触部位酌情垫纱布, 使患者感觉舒适,2~3 h放松头带5~10 min,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力性损伤。

2.2呼吸机相关护理

2.2.1气道湿化护理 在无创通气治疗上机前,检查呼吸机性能,在湿化器内倒入适量蒸馏水,湿化气体,防止呼吸道干燥。当有明显分泌物时及时给予更换,使用过程中若螺纹管冷凝水过多及时倾倒,防止倒流。隔离治疗期间,患者所处病房环境相对封闭,在无创面罩出气孔处覆盖普通外科口罩,以降低病室内气溶胶浓度[2]。无创通气时鼓励患者自主咳痰,本组1例患者咳嗽明显,痰不易咳出,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雾化后鼓励并指导患者咳嗽、排痰,保证雾化后排痰效果。

2.2.2脱机前后的护理 患者在进食、饮水时均需暂停无创通气,尤其在进餐后,暂停无创通气30 min,以避免造成胃胀气[5],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起误吸。暂停无创通气期间患者血氧饱和度会有下降趋势,改用双鼻腔吸氧3~4 L/min,同时加强专人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1例患者在暂停无创通气期间,血氧饱和度0.93~0.97,将暂停餐后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由30 min缩短为20 min,血氧饱和度保持在0.97~1.00。

2.2.3管道的消毒处置 本病区为普通病房改建而成,为减少医院感染,在病房内安装离子空气消毒机不间断消毒[6]。使用的湿化器和呼吸机螺纹管道每24小时更换1次。呼吸机螺纹管道为一次性使用;湿化器喷洒84消毒液后,用双层黄色塑料袋打包送供应室消毒后备用。

2.3心理护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截至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及疫苗。本组3例患者病情较为危重,患者感到十分恐惧,加上对使用无创通气技术辅助通气不理解,表现为抵触,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告诉患者我们是援鄂医疗队员,有丰富的临床救护经验,会对其进行负责的治疗和护理,做到耐心讲解、细心操作。在建立初步的信任后,向患者讲解早期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是为了积极治疗,尽早预防严重并发症,取得患者的理解,帮助其改善焦虑、恐惧心理。在给患者上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时,先用手扶着面罩对着患者吹,让患者有个适应的过程,待其接受后再固定于头面部。治疗期间,专人看护、动态观察,经常询问患者使用无创通气后的感受。无创正压通气时,面罩覆盖住口鼻,患者不能进行正常语言交流,我们设计了一些日常用语简板与患者沟通,患者只需简单的点头或摇头示意,或必要时用纸笔写出他们的问题及需求,护理人员均及时予以满足和解决。经常以其他相同治疗后好转患者为例鼓励患者,不断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4病情观察 无创通气开始后的第1个小时,是影响其效果的关键阶段。安排呼吸或重症专科护士持续床边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呼吸形态、血氧饱和度变化,定时进行血气分析。本组2例患者由于对无创通气的恐惧,开始不能很好地配合无创通气,感觉不适,甚至拒绝接受。由经验丰富的ICU医生和专科护士对其耐心解释和指导后,患者能正确配合。患者在无创通气期间氧饱和度达到0.97以上,随时给予调节氧浓度及呼吸机参数,避免造成呼吸机依赖。

2.5营养支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除心肺支持外,还需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治疗,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及丰富的维生素[7]。本组1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提供糖尿病饮食,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第1天,进中餐前出现乏力、出虚汗等低血糖症状,测指端末梢血糖3.7 mmol/L。暂停无创正压通气,改用鼻导管吸氧4 L/min,予进食糕点,定时监测血糖变化,诺和锐30R注射液由早餐前12 U改为10 U,经调整后症状缓解,血糖值稳定。1例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只能进食少许普食,增加瑞能口服,200 mL/d。

3 小结

无创通气能有效降低患者气管插管率,避免有创通气所致并发症,也能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的心理担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已明确推荐[2]。本科室对3例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施无创通气,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呼吸机相关护理和心理疏导、营养支持等护理,保障了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有效落实,有助于提升患者血氧饱和度,使患者缺氧症状得到改善。

猜你喜欢
面罩危重症血氧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理想面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splenic vasculature in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ts relev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