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半夏在失眠治疗中的运用※

2020-01-13 11:40常学辉李天佛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23期
关键词:夏枯草炮制半夏

常学辉,李天佛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失眠属于中医“不寐”“不得眠”“不得卧”范畴,以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为主要表现,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失眠严重者可诱发或加剧头痛、胸痹、心悸、中风、眩晕等病证[1]。失眠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中药治疗是一种主要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部分,性温,味辛,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2]。本文从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两个方面对半夏在失眠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1 半夏治疗失眠的理论依据

1.1 失眠的病因病机 失眠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等。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方面为阴虚不能纳阳,另一方面为阳盛不得入阴。失眠大致分为虚、实、失和3类:虚者以阴血亏虚为主;实者以痰结、湿滞、气郁、血瘀、火郁为主;失和者以阴阳失交、气血脏腑不和,尤其是心肾、脾胃、肝胃、胆胃、胃肠不和等为主[3]。失眠的病因病机虽然复杂,但不外乎阴阳失调、阳不归阴,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主。

1.2 文献记载 古代医家认为,半夏具有引阳入阴、交通阴阳的功效,而这种功效是由其生长特点决定的。《夏小正·五月》载:“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指出半夏开始生长于夏至后十日左右。中医认为“夏至一阴生”,夏至时节是自然界阴阳二气的盛衰开始发生变更、发生交替的时候。半夏在阴寒之气的滋养下开始生长,是“从阴到阳”;另一方面,半夏具有主“降”的功能特点,又是“从阳到阴”。因为半夏具备这两个方面的特性,所以诸多医家认为半夏具有交通阴阳的作用,在治疗失眠时选用半夏,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4]。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云:“半夏生当夏半,乃阴阳交换之时,实为由阳入阴之候,故能通阴阳,和表里,使心中之阳渐渐潜藏于阴,而入睡乡也。”这是对半夏治疗失眠较为全面的描述。

1.3 实验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半夏具有镇静和安眠作用。詹爱萍等[5]研究发现,生半夏、法半夏的水提物能显著提高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动物入睡率;半夏醇提物与苦参水提物联合应用可明显延长戊巴比妥睡眠小鼠的睡眠时间。陈刚[6]研究发现,半夏醇提物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但是关于半夏镇静催眠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王东明[7]认为半夏通过生物碱、挥发油、脂肪酸、番醇类等成分,可降低组织细胞内一些酶的活性,发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从而起到镇静催眠作用。

2 半夏治疗失眠的临床实践

王东明[7]依据《黄帝内经》半夏秫米汤之意,以半夏秫米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作为治疗组,以谷维素、安神补脑液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法对失眠的治疗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蔡光先等[8]统计分析1994—2005年国内期刊发表的失眠文献中的中药应用情况,结果显示,半夏的使用频率为15.4%。现代医家善用半夏治疗不同证型的失眠[9-14],疗效显著。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半夏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研究较多,但临床应用时需注意配伍、炮制方法、用量用法、使用禁忌等,方可使治疗安全有效。

3.1 配伍 半夏治疗失眠自古至今论述较多,文献记载常见配伍如下。

(1)半夏配秫米 《灵枢·邪客》载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半夏秫米汤方中,秫米性凉,味甘,益阴而通利大肠。李时珍言:“秫,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半夏汤(即半夏秫米汤)中用之,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也,大肠利则阳不盛矣。”“流水千里以外……扬之万遍”,即后人所谓甘澜水,其源远流长,能荡涤邪秽,疏通下达,取此煎药可调和阴阳。半夏、秫米合用,助以甘澜水,使本方有通有补、有升有降,共奏补虚泻实、沟通阴阳、调和营卫之功,是调和阴阳以治疗失眠之良方。

(2)半夏配夏枯草 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入肝、胆经,有清肝火、散郁结的功效,是治疗失眠的常用药物[15]。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夏枯草得名为:“夏至后即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半夏、夏枯草配伍能顺应天时,调整阴阳,使营卫循行恢复正常。明·张四维在《医学秘旨》中解释半夏配夏枯草作用时言:“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半夏、夏枯草配伍正是顺应了阴阳盛衰的自然规律,也与人体营卫循行的节律相合。夏枯草禀纯阳之气,能使浮散的卫气布于阳分,半夏得阴而生,能把卫气从阳分引入阴分。半夏、夏枯草配伍,共同恢复营卫如环无端的正常循行,促使人体睡眠昼夜节律的重建[16]。

(3)半夏配首乌藤 首乌藤,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肝经,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之功,主治失眠、多梦等症。《本草备要》谓首乌藤:“夜则藤交,一名六藤,有阴阳交合之象。”《临证指南医案》云:“《灵枢》云,阳气下交入阴,阳跷脉满,令人得寐。”临床中半夏配首乌藤也可促进“阴阳配合”,使人体阴阳协调,神安则寐。

(4)半夏配百合 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太平圣惠方·卷十三》载半夏散治疗失眠,半夏配伍百合治疗伤寒百合病。马明和[14]应用法半夏配百合治疗失眠,根据伴随症状佐以合欢花、茯苓、石菖蒲,以舒郁健脾、化痰安神,使阴阳相交,神安得寐。

(5)半夏配百部 明·徐树丕《识小录》提出半夏配百部治疗失眠。《识小录》载:“半夏一名守田,一名水玉,能治夜不寐。姑苏张镰水,名康忠,常(尝)治董尚书浔阳不眠,用百部一两,半夏一两,董即得美睡,酬之百金。”

3.2 炮制 因半夏有毒,其炮制方法甚多,历代有熬制、姜制、煮制、泔制等,共计70余种,包括30余种药汁炮制的配方和加工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了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2],此外还有竹沥半夏、半夏曲、仙半夏、京半夏等炮制品。有学者统计发现,运用半夏不同炮制品治疗失眠时,使用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半夏曲、生半夏、竹沥半夏。临床应用半夏治疗失眠主要分为生半夏和制半夏两大类。生半夏虽有毒,“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汤洗令滑尽”,但临床实践证明,生半夏入汤剂是安全有效的[17]。颜德馨教授指出,生半夏可治疗诸多疑难杂症[18],生半夏、制半夏虽一字之差,但临床疗效相差甚大,半夏炮制后毒性虽去,但其药力大为减弱,轻症初病或可取效,但重病痼疾则难以奏效。

3.3 用量 半夏用量说法不一,多数中医典籍记载半夏用量多为3~9 g。吴鞠通论半夏“一两降逆,二两安眠”;《灵枢·邪客》云:“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此处半夏汤所用半夏剂量为5合(折今约为65 g)[19]。马明和[14]认为,治疗失眠时半夏需用30~60 g方可奏效。胡述文[20]提出,半夏治疗不寐证剂量应用30~60 g,甚至达120 g(须久煎)。黄和等[3]认为,治疗失眠时半夏剂量根据症状应用60~150 g。葛乐品等[21]认为,治疗失眠时,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多用1~19 g,法半夏多用10~19 g,最大剂量可用到60 g,竹沥半夏、半夏曲多用10~19 g。由此可见,半夏治疗失眠时用量一般较大,均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剂量。

3.4 注意及使用禁忌 半夏虽为治疗失眠的要药,疗效良好,但半夏毕竟为大毒之品,乃古今医家之共识,因此临床运用半夏治疗失眠须慎用之。大剂量使用半夏时多用法半夏,法半夏经过炮制后,药性和缓,毒性大减,遵医嘱使用。若患者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则须用生半夏治疗,生半夏入药须先煎30 min以减其毒性。小儿及孕妇禁用。

4 小结

失眠严重影响人们的心身健康,其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亟待解决,中医药治疗失眠具有独特优势。中医古籍记载及现代研究均证明,半夏具有良好的镇静安眠功效,但须注意其炮制方法、用量用法、使用禁忌等,根据病情合理配伍,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夏枯草炮制半夏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我的梦想
分析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夏枯草的妙用
夏枯草:清热去火的凉茶成分脾胃气虚者慎服
半夏入药多炮制
清肝散结夏枯草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夏天清热,离不开夏枯草
半夏入药多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