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特色优势 助推高原牛羊生产

2020-01-13 14:12林治佳何洋
中国畜牧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牛羊肉肉羊牦牛

文│林治佳 何洋

青海省是我国四大牧区省份之一,牛羊生产主要以放牧为主,当前受扶持政策的推动和市场价格拉动的影响,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增强,育肥户增多,牛羊出栏增加,但受能繁母畜成本高、养殖设施条件差和品种改良能力弱等因素影响,产业发展速度慢,价格仍维持高位运行,还需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一、牛羊生产基本情况

1.牛羊生产情况。行业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10月底,全省存栏牛600.08万头,较2018年同期增加1.62万头,同比增长0.27%;出栏牛130.93万头,较2018年同期增加14.31万头,同比增长12.27%;全省存栏羊1481.29万只,较2018年同期减少46.87万只,同比下降3.07%,全省出栏羊587.9万只,较2018年同期增加17.36万只,同比增长3.04%。全省牛羊生产呈较好的发展态势,牛存栏增加,羊存栏减少,牛羊出栏大幅增加,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产业扶持,带动牛羊增产。2018年,启动实施牦牛产业发展政策,青海省政府印发了《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牧区坚持发展牦牛藏羊产业,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成效显著,青南牧区牦牛藏羊养殖积极性高涨。

二是价格利益驱动,育肥户增加。在牛羊肉价格拉动下,农区牛羊贩运育肥户养殖牛羊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直接带动了牛羊养殖和育肥户的快速增加。据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与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联合调查,在大通县青山乡、青林乡,湟中县大才乡、上新庄,湟源县日月乡、巴燕乡,互助县威远镇红崖村和平安区洪水泉乡洪水泉村等地牛羊育肥户大量增加。以湟中县上新庄镇为例,2018年该镇牦牛育肥户为500多户,养殖牦牛2.7万头,目前该镇牦牛育肥户近800户,养殖牦牛3.6万头。牛羊育肥增加,大幅拉动全省牛羊出栏量。

三是外省销售增加,购入也增加。据青海省畜牧兽医局提供数据显示,2019年1~9月,全省出省检疫牛24.24万头,同比增长324.5%,出省检疫羊118.78万头,同比下降34.74%;出省检疫牛肉9019吨,同比增长21.31%,出省检疫羊肉4350吨,同比下降7.37%。基于牛单产大致为羊单产5~6倍,因此2019年牛羊肉外销总量明显多于2018年。据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与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联合调查,东部农业区育肥牛羊大部分从省外购入,也直接影响了全省牛羊生产总量的增加。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该地购入的架子牛和架子羊60%来自四川省阿坝州、甘肃省甘南州以及西藏自治区等地区。

2.牛羊肉价格走势。受猪肉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2019年以来全省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11月全省活牛平均价格为每千克31.13元,同比上涨12.59%,环比上涨7.42%;牛肉价格为每千克68.95元,同比上涨12.24%,环比上涨4.45%。活羊平均价格为每千克31.73元,同比上涨16.44%,环比下降1.73%;羊肉价格为每千克70.71元,同比上涨11.16%,环比上涨0.34%,牛羊肉价格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当前市场来看,牛羊肉价格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受生猪价格持续走高影响;另一方面,则是2015—2016年羊肉价格持续走低,羊存栏量下降的一种市场反应,具有一定的恢复性。

3.牛羊肉供需情况。从当前零售市场来看,牛羊肉市场需求旺盛,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全年牛羊出栏大幅增加,但市场供应处于偏紧状态,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肉类消费已进入消费结构升级转变的阶段,牛羊肉消费需求扩大,增幅较快。二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加之部分猪肉消费者持有恐慌心理,肉类消费逐渐转向牛羊肉的消费,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牛羊肉的消费需求。因此,牛羊肉需求的增长和供给的偏紧状况势必会进一步拉升牛羊肉价格。

4.屠宰加工企业情况。当前,屠宰加工企业牛羊源偏紧,牛羊屠宰加工数量下降,部分企业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近年来,多数屠宰加工企业实际屠宰加工量远低于设计屠宰加工能力,导致牛羊外调市场供应偏紧,屠宰加工企业牛羊源偏紧,企业牛羊收购存在困难,实际屠宰加工数量进一步下降。

二、做法及成效

1.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发展生态畜牧业是青海省发展草牧业的典型做法。2008年,面对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草畜矛盾突出、生态恶化的局面,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大部署,推进成立股份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闯出了一条现代生态可持续发展畜牧业的道路。通过建设,促进了产业融合,缓解了草畜矛盾,实现“减畜不减效,减畜不减收”,推动了草地畜牧业产业与草原生态保护协调发展。2008年以来,创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961家,牧户入社率达到72.5%,牲畜整合率达到67.8%,草场整合率达到66.9%。

2.促进草牧对接、草畜联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支农资金,以牧繁农育工程、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生态牧场建设、畜禽粪污、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粮改饲、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为主要措施,以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总结门源县、湟源县草牧业试验试点经验,以点带面在全省农村牧区推行“农牧结合、草畜联动”机制,推行“为养而种”“以草定畜”“农种牧用、牧种牧用”理念和方式,探索循环模式,形成了以草业建设为基础、规模化养殖基地为中心、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带动的 “草业建设—牛羊育肥—畜产品加工—有机肥生产—返田”“湟源模式”等一批草牧业循环发展模式。

3.重点推进牦牛藏羊产业,发挥特色优势潜力。2018年,青海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牦牛产业联盟,提出牦牛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立项实施牦牛产业园、牦牛主题公园、牦牛博物馆等一批重点项目。提出“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品牌战略,积极开展特色品牌创建。在藏区6州加快推广“牦牛半舍饲”“藏羊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科学生产水平;建成牦牛藏羊种畜场38个,推广牦牛藏羊优良种畜8万余头(只),提高良种化率和品质。2019年12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青海牦牛公用品牌发布会,集中力量宣传打造“青海牦牛”第一品牌。

三、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1.投入不足,政策支持不够。青海省社会经济欠发达,地方各级财政、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有限,畜牧业发展资金仍非常缺乏,当前对肉牛、肉羊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仍较低,养殖主体信贷担保、牧草牛羊政策性保险等财政金融扶持机制不完善。一是由于肉牛、肉羊生产周期长、一次性投入大、市场风险高,部分养殖户面临资金短缺困难,但肉牛、肉羊产业贴息贷款等金融扶持力度不足。二是优质肉牛、肉羊良种价格普遍较高,普通养殖户购买成本较高,而当前良种补贴力度较小,不利于肉牛、肉羊良种化程度提高。三是较多养殖户养殖基础设施较为简陋,缺乏必要的建设资金,但关于棚圈、养殖机械等基础设施的除少数县外,大部分补贴力度较低。

2.能繁母畜养殖积极性下降。现阶段,由于能繁母畜养殖周期长、养殖技术难度大、劳动力需求高等特点,养殖户肉牛、肉羊育肥积极性明显高于母畜繁育积极性,导致能繁母畜下降,不利于牛羊基础产能稳定以及牛羊肉稳定供给。

四、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推进牛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我国西部牛羊肉生产基地。建议一是加大畜牧产业扶持力度,牛羊产业布局“西移”,调整生产结构。二要加大能繁母畜的生产布局,既要打造“牧繁农育”,也要打造“农繁农育”,提升能繁母畜的数量和质量。三是大力推行养殖规模化,积极引导和鼓励养殖散户特别是帮扶户稳步扩大养殖规模,由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推进科学化、机械化饲养的进程,并在资金、技术、场地、配套设施、防疫、抗险等方面为其提供条件,确保肉牛、肉羊产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四是把肉牛、肉羊产业发展与粮改饲、种养一体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培育和利益联结模式创建等项目相结合,统筹规划,加快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助推产业精准扶贫。五是加强区域内种畜基地建设,实施区域内自繁自养与分工专业育肥相结合,强化区域内集中屠宰加工,产品外调外销,利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降低成本。

2.加强行业统计监测信息服务。重视畜牧行业统计监测信息服务工作,争取做到基础强、情况清、趋势明。密切关注肉牛、肉羊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全面、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动态,准确发布肉牛、肉羊产业市场信息,对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市场变化做出正确预警,服务政府决策,加强行业指导,正确引导肉牛、肉羊产业健康发展。一是要加强基础数据的上报督导审核,保证数据质量可靠,筑牢统计监测数据质量关。二是要强化行业监测数据分析,做好生产发展形势预判。三是要强化行业统计监测队伍建设,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形势分析和预警业务能力。四是要做好信息发布服务工作,及时有效地指导生产。

3.加强牛羊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要推进畜牧业现代化,首先要解决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供给西北,辐射全国的良种繁育体系。一是要新建、改扩建一批重点种畜场,提升种畜场硬件条件建设。二是规范种畜引种工作,强化防疫措施,防治引种造成疫病扩散。加强隔离、观察、监测及合群等技术管理,建议从规模大、势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牛羊供种场进行引种。三是加强牛羊供种场监管,防止以次充好。当前肉牛、肉羊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天时地利,养殖场户的补栏积极性高,种牛、种羊需求旺盛,既要防止一些牛羊种畜场以次充好,也要防止没有育种能力的场户滥竽充数。四是既要抓特色地方品种繁育,也要抓杂交改良品种,提高单产水平,做到减少养殖总量,保持特色产品品质。五是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尤其是针对引进优质肉牛、肉羊良种补贴力度,降低养殖户肉牛、肉羊良种购买成本。

4.建立牛羊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和保险长效机制。由于肉牛和肉羊生产周期长、一次性投入大、市场风险高,建议相关部门一是进一步增加扶贫贷款和贷款贴息,为养殖户扩大生产规模提供资金,多安排一些小额贷款,并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还款时限,为生产者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加大种畜,尤其是母畜保险机制,建立牛羊产业发展的长效扶持机制。

猜你喜欢
牛羊肉肉羊牦牛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跟着牦牛去巡山
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
巧除牛羊肉膻味
牛羊肉:产消继续增长供需总体偏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