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的护理研究进展

2020-01-13 14:24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9期
关键词:导尿管母乳喂养剖宫产

白 雁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辽宁 大连 116100)

剖宫产术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术后因手术创口较大,若没有进行合理处理,便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影响产妇术后恢复[1]。以往临床上通常会对产妇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只是被动性的为产妇提供护理干预,难以充分满足产妇的身心需求,不利于产后母乳喂养与身体恢复[2-3]。近年来,临床上多数学者加强了对剖宫产后护理的研究,从被动性的为产妇提供护理服务到主动提供,不仅关注产妇身体,同时还对产妇心理状况进行了高度重视。本研究综述了剖宫产后护理进展,报道如下。

1 加强健康教育

对产妇而言,剖宫产术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其带来创伤,产妇术后卫生、饮食与哺乳相关知识掌握度、康复知识了解程度以及身心适应能力会对术后护理效果产生较大影响。以往临床上所用的常规护理模式通常忽视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护理理念不断更新,现代产科护理理念认为,护理人员为产妇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应将产妇置于中心位置,以解决产妇的健康问题为目标,根据产妇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身心护理服务[4]。在产妇有应答反应出现之后,及时指导其和婴儿进行皮肤接触,及早开奶,确保婴儿吸乳时间超过30 min,术后护理人员要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产妇术后6 h之内进行合理的床上运动,并告知其术后及早活动的好处;根据产妇实际情况,为其构建术后合理膳食计划,使其了解产后合理膳食能有效促进泌乳;将导尿管拔除之前,要训练产妇的膀胱功能,导尿管拔除之后,嘱咐产妇多饮水,以此来冲洗膀胱,对尿路感染进行预防。通过对产妇加强产后健康教育,能促使其对产后及早排尿与活动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并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将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增加产后泌乳量,更好更快的适应角色转变。

2 心理干预

通常情况下,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因为担心新生儿状态,再加上伤口疼痛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甚至有部分产妇会拒绝配合医护人员各项治疗与护理措施[5]。为此,医护人员要对产妇产后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及时给予其充分鼓励与支持,告知其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有效方式,指导其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向其讲解术后及早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和患者家属加强交流与沟通,嘱咐其给予产妇充分关心与爱护,以此来避免产妇产后抑郁。

3 加强口腔护理

为了增强产妇的产后舒适度与食欲,剖宫产术后要对其加强口腔护理,以往临床上所用的传统口腔护理模式操作时间较长,容易促使产妇出现倦怠心理,甚至有部分产妇不愿因配合[6-7]。为此,为了提高产妇的产后舒适度与配合度,要增强 口腔护理的灵活性,结合产妇实际情况与意愿,可选择下床刷牙或者直接在床上刷牙,在满足产妇是生理需求的同时,将其自信心提高。

4 将导尿管留置时间缩短

剖宫产术后,因为受到麻醉作用的影响,产妇难以在短时间内排尿,以往护理模式下,产后需留置导尿管并保持24 h开放,但长时间留置导尿管会显著增加术后感染概率,影响产妇产后休息,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有学者主张术后6 h将导尿管拔除。这不仅能将产妇的异物刺激感消除,促使尿液清洗速度加快,同时还能防止逆行感染出现,促使产妇及早下床进行活动,对胃肠蠕动形成有效刺激,缩短术后排气时间,防止术后肠粘连。以往临床上导尿管通常在放尿后拔除,但容易导致尿潴留,需要反复性插管,并且会显著提高术后感染率。为此,若产妇膀胱充盈,并且有明显尿意出现,便可以拔除导尿管,指导产妇下床自行排尿或者在床上排尿。

5 将禁食时间缩短

以往临床上通常会要求产妇在术后24~48 h内,也就是肛门排气之后才能进食,但是因为行剖宫产术之前,需要用到大量药物,手术过程中进行了麻醉操作,所以会对术后肠蠕动产生一定影响,产妇在术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进食,这会促使乳汁分泌量减少,新生儿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有学者将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进食时间为术后6 h,而观察组为术后3 h,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产妇的泌乳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更短,纯母乳喂养率更高。这就充分说明剖宫产术后及早进食有利于提高从纯母乳喂养率,促进乳汁分泌。

6 合理选择术后体位与活动时间

以往临床上通常认为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应取去枕平卧位休息,休息时间控制在哦6 h,而随着护理学发展,越来越多学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学者对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进行了探究,其中实验组产妇在头颈下垫枕,并抬高头部10°~15°,采取改良低半卧位,产妇能够自行适当翻身,对照组产妇采取传统去枕平卧位,最终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产妇Ⅰ期压疮、腰肌酸痛发生率、腹部疼痛程度更低,这说明采取改良低半卧位能促使产妇产后不适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将其舒适度在增加,更好更快促进术后肛门排气。为此,剖宫产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指导产妇采取正确、舒适的体位,避免对肌肉进行过度伸展牵拉。有研究显示,在产妇剖宫产术后麻醉清醒之后,便可以指导其翻身,及早下床进行活动,以此来对术后胃肠蠕动进行有效促进,促进子宫复旧,将静脉血栓形成率降低。

7 疼痛护理

剖宫产术后,医护人员要对产妇的疼痛程度进行全面评估,告知其术后疼痛对哺乳与自身康复的影响。指导产妇通过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方式来减轻疼痛,同时可采取合理的镇痛措施来减轻疼痛度。护理人员可将产妇的疼痛评估结果作为依据,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镇痛措施,镇痛过程中,要注意对产妇的脉搏、呼吸与血压进行仔细观察,避免不良事件出现。

8 结语

采用现代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对产妇进行行为与心理干预,能促使产妇产后及早下床活动,对其胃肠功能恢复进行有效促进,避免引发一系列术后并发症,最大程度上将产妇的舒适度提高,充分满足母婴需求。除此之外,产前医护人员还要对产妇加强健康教育,促使其护理配合度与依从性提高,最大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猜你喜欢
导尿管母乳喂养剖宫产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危重症患者导尿管留置与拔除情况调查分析
导尿管拔管指征评估表在意识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剖宫产之父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