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山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0-01-13 18:01付朝雷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行道交叉口城市道路

付朝雷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 550081)

1 山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存在主要问题

1.1 人行道普遍过窄

(1)部分管道(包括给排水及综合管网)只能布设于车行道下,但由于施工时,管道周围的路基填料压实度难以得到保证,会导致后期路基不均匀沉降,路面大面积积水,影响路面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2)部分井盖布置于车行道上,一是检查井周围的不均匀沉降引起跳车;二是井盖受重车作用后破损,影响行车舒适和安全。

(3)2 m宽的人行道,种植行道树、安装路灯、标志后,所剩宽度在1 m左右,还要包含无障碍通道设计,人行道通行能力较差。

1.2 平纵指标不合适,平纵组合不当

(1)工程设计前期,未对道路沿线的土地规划和城市建设作统筹考虑,以节约工程造价为主要原则,采用过低的线形指标。道路建成后弯道较大,纵坡较陡,视距不良。后期城市建设时,受道路标高,管网系统等的控制,又不得不拆除大量边坡防护、开挖大量山体,从而造成工程投资浪费。

(2)由于城市道路相较于公路而言,设计周期较短,通常受规划,起终点位置、标高控制,且路线里程较短。设计时往往缺乏平纵横反复调试的过程,致使设计成果平纵组合较差。

1.3 缺乏对近远期的统筹考虑

部分地方的城市道路设计时,设计方案较为传统且理念滞后。设计者未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城市的远期规划,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等因素,尤其是在一些城市新区,主干路与主干路的交叉口、主干路与次干路的交叉口等,依照当时的交通流量全部设计为平面交叉口,并未考虑后期车流量增大后需要增设立交桥、人行过街设施等情况。后期交通量大增,经常拥堵不堪,而交叉口周边商业又十分繁荣,已不具备立交建设的基本条件。

1.4 交通安全设施不够完善

(1)急弯陡坡路段减速防护设施缺失。设计时未对急弯陡坡路段进行运营速度检验。道路建成后,车辆在上述路段往往超过设计速度,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监控系统密度不够,特别是在城乡相结合部的城市道路交叉口,由于缺乏监控系统,部分施工运输车辆不遵守交通信号,闯红灯行为时有发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1.5 非机动车道的设置不合理

在地形平坦的地方设置非机动车道,无可厚非。但在一些偏远地方及部分县城,原本地形起伏很大,却要设置非机动车道。设计时为了照顾非机动车道纵坡最大值3.5%的要求,而减小机动车道的纵坡,从而导致工程投资的大幅增加。

1.6 沿线景观协调性较差

(1)边坡防护的形式多样,建成后给人零乱的感觉,甚至在景观要求高的地方,对挖方边坡进行锚喷防护,建成后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2)沿线桥梁等构筑物设计时未考虑景观需求,为了考虑工期、造价、施工难度等而采用普通的桥梁结构。

(3)未融入当地民风民俗文化。

2 山区城市道路设计优化措施

2.1 人行道宽度尽量少用最小值

从目前城市道路的运营情况看,采用宽度2 m的人行道使用功能是很弱的。一般情况下,主干路及以上的人行道宽度建议使用5 m及以上,次干路的人行道宽度建议使用4 m及以上,支路的人行道宽度建议使用3 m及以上,有商业或广场等人员聚集地段还应有所增加。人员较少,且受地形、施工等因素限制时,人行道宽度方可采用2 m。

2.2 合理选用平纵指标、重视平纵组合

(1)采用极限指标的路段,通常是后期使用过程中问题较多、管理困难、功能较弱的位置,并且会限制两侧土地的开发利用,甚至影响城市布局。因此,路线的设计指标应结合城市的路网规划、道路红线、道路功能定位,并应考虑土地利用、文物保护、环境景观、征地拆迁等因素,进行综合选用。只有在地形、拆迁等特别困难且后期不会与城市建设相冲突的地段,方可采用极限指标。

(2)对设计速度较高的城市道路,设计时一定要平纵横反复调试,可借助三维漫游系统、道路BIM等软件工具,对路线沿线进行平纵组合检验。

2.3 近远期设计统筹考虑

(1)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布局,确定道路功能,从而选取合适的设计指标。即便受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也应把远期的设计方案提供给政府及相关单位,为后期道路拓宽、立交建设等创造条件。

(2)对城市道路大型交叉口,应根据远期城市规划和交通量预测,选取合适的设计方案。如果道路交叉口远期交通量较大,但受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且建设初期,交叉口交通量较小,则可采用平交口形式进行设计。但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远期的立交方案,避免后期受土地、拆迁等因素限制,丧失立交修建条件。

2.4 加强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1)在急弯陡坡路段,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减速标线、橡胶减速带等减速设施;设置防撞护栏、防眩板。

(2)根据路段位置布设监控系统,特别是在城乡相结合部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灯与违法抓拍系统均需设置,以消除车辆闯红灯带来的安全隐患。

2.5 根据需求科学、合理设置非机动车道

在道路沿线地形平坦、两侧用地不受限制、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地方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非机动车道。但在地形起伏大、两侧用地受限制、且非机动车流量较小的路段设置非机动车道不宜设置非机动车道。

2.6 沿线景观与周边自然环境、地形地物协调一致

(1)同一条道路的边坡防护形式尽量统一,景观要求高的地方,挖方边坡可采用植草、植生袋等绿化方式进行美化。

(2)沿线桥梁等构筑物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景观需求,对桥梁等设计方案进行多方案比选。

(3)充分融入当地民风民俗文化,可把路灯、绿化树、边坡等作为文化的载体,既达到美化景观的要求,也起到文化传承的效果。

3 结 论

综上所述,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对当下山区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主要问题进行阐明,并结合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提出相关优化措施,主要包括:优化人行道宽度、重视线型设计及平纵组合设计、近远期设计统筹考虑、加强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合理设置非机动车道、重视景观要求,为山区城市道路设计的优化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人行道交叉口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研究与实践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跟踪导练(一)
城市道路小间距T型错位交叉口交通组织研究
城市道路及设施的维修养护技术
世界最宽人行道:40米
马鞍山市湖东路与湖南路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