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与小之间(外一篇)

2020-01-13 09:48刘厦
北京文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母亲节儿女角度

刘厦

有人曾质疑我:你每天都待在家里,没有生活,如何写作?这让我想到史铁生面对类似问题时的回答:难道你觉得我没活着吗?他的回答是准确和令人深思的。这句回答的力度在于它的问号,这个问号同样是对质疑者的质疑。

每一个生命存在,就会有它的感受和认识,上帝给予每个人的24小时不会是空的,我的确没有经历他们所指的生活,但我经历着我的生活,在貌似平淡的一天中,我会走过我的千山万水。

他们用自己的角度去定义别人的存在方式,甚至是别人的存在内容,这无疑是一种错误。

但当我离开自己的天地,进入他们的天地之后,用接近他们的形式活着,我体会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我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人,甚至每天都会认识新的朋友,他们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信息,与每个人接触都会让我发现世界一个新的角度,从而可以看到一些新的景象。我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事,而且每一件事都可以引发人的思考和疑问。我每天都会接触到那么多的真理和思想,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新的学说,了解到重要的历史真相。在大学的每一天,我都觉得很长,不是无聊的漫长,而是内容的大和多造成的容量上的长。当在傍晚回想早晨时,总会觉得那是今天吗?今天发生了那么多事啊。

那天因为我出门晚了,母亲推着我匆匆走在去教室的路上,正好赶上了学生流,上千的学生向教学楼流去。

在那一瞬间,我正好混入了他们其中。

在这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我突然回望属于我的那个小世界,从这个角度看,那真是一个角落,或者说是一道砖缝,而那个足不出户的人,只是砖缝里的一只虫子,活着还是已经死了,对于外界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多年不见的亲戚或熟人见到我们都只会问那一句:身体还好吧?除此之外,就再也开启不了属于我的话题了。因为他们实在想不出这只看上去没有变化的虫子会有什么样的生活。

因此,我纠正了自己给他们下的错误定义。他们那种认识不是错误,准确地说是一种角度的局限。

这局限就在于客观的认识,不等于主观的体验。客观的认识只是事物外在的一面,而主观的体验才是事物本身的真相。

你要想真正了解一个遥远而古老的城池,不能只是在地图上了解它所属的那个国家、地区,是经纬多少度,不能只是从书本上了解它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更不能只是从旅行社了解它的宣传材料。而是要亲身抵达那里,进入那里的生活,和那里的人融为一体,服从那里的风俗与规则,看那里的日出和日落,听从四面八方吹来的风,并学会从那里眺望远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那个地方。

地域与地域的不同,或许就在于它们存在于世界不同的位置吧。这种位置存在着未知,毕竟子非鱼。所以千万不要从自己的角度给别人下定义。

他们没有进入过我的砖缝,不知道在砖缝里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只是在自己“广阔”的天地中向磚缝望去,那真是微小的角落,也因为遥远,所以看上去那里没有空间。

但在砖缝中向外望去与在砖缝外向内望去,景象又怎能是一样的呢?

我这只小虫身在砖缝中,自有一番景象,我看到的是从砖缝向外望去的世界,而砖缝只是我的一个角度。而且我还会因为这里的安静,而看见和听见更多这个角度以外不能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我的,这些东西是独特的,这些东西自有它的丰富。

当然,每一只砖缝中的虫子,都会向往更辽阔的天地,期待在外面找到生命的圆满。

人生实际就是一场内与外的互动,我们只有在实践后才会有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只有不断地扩大空间,才能不断地认识自己。

但正因为人们对大的向往,而忽略了小的重要,甚至有对小的偏见,认为大就是好的,大作品、大人物、大气磅礴;小就是不好的,小聪明、小气鬼、小地方的人。其实大不一定是强者,小不一定是弱者;大不一定有智慧,小不一定就无知。人们仿佛忘记了在微小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缺失。

虽然他们无法抵达我的砖缝,但每个人又何尝没有自己的砖缝呢?只是他们在辽阔中找不到了,他们在复杂中忘记了简单,在喧闹中忘记了安静,在自由中忘记了局限。

当一个人从繁华的世界退出来,离开了叱咤风云的环境,进入这样一道砖缝,没有了奔跑的条件,眼肌也无法得到舒展,他一定会觉得无趣、寂静,甚至是迷失。那是因为他还不会亲近小中的一切,更不懂理解小中的一切。那需要把角度调整好,把打捞信息的网眼编织得更精密,把心静下来,唤醒内心更细微更敏锐的触角,才能够欣赏这个小的世界。这不仅需要耐心、勇气,更需要一个人高远的悟性。

其实无论是辽阔的世界,还是微小的世界,都是无限的世界。

我们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心胸变得宽广,让自己的认识更加高远。这种开阔是从个人的角度说的,因为这取决于一个人能看见多少,能听见多少,能发现多少。如果是一个狭隘而且迟钝的人,周游世界又有什么意义呢。

辽阔的胸怀需要更辽阔的天地去驰骋,但能够被环境囚困的胸怀不会是辽阔的。

或许这一点我们已经普遍意识到了,但我们是否也意识到了我们也应该把远望的目光收回来,把辽阔的疆土忘却,对着一只蚂蚁俯下身子,仔细分辨每一朵花的姿态,静静地欣赏云朵的流动。

如果不能感受细微的情感,那我们的故事就只能是一个梗概。如果不能收缩镜头,那我们只能看到苍白的世界地图。

可以宏观,也可以微观;可以发现大的,也可以看清小的。只有学会在大和小之间转换,才能看到真正辽阔、真正精彩的世界,那才是一个人可贵的能力。

大,可以是一个人不断争取的;小,却是他应该永远的热爱。大,可以让一个人自由地飞驰;小,才是他真正的容身之所。

写在母亲节

今天是母亲节。淘宝招摇着中老年服装的广告,康乃馨也被摆放在花店显眼的位置。面对这些,有朋友轻描淡写地对我说:这都是商家的促销手段,掏你腰包呢。没错,但这又让我们想起些什么呢?

这个母亲节我没有送给母亲什么礼物,只因为这几天真是格外忙。不只是课程多,母亲身体不适,还有就是央视新闻记者跟拍了我们好多天,主题是报道母亲多年来照顾我和姐姐的故事。

早晨母亲推着我们俩,走在宽敞空荡的听课路上,远处是一台摄像机望着我们。那一刻,我们被放大了。

太阳在我们背后,我们前方的影子就像一个“山”字,因为母亲在中间支撑着,我们三个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山。这座山在风雨中矗立了30年。

母亲这个词是相对于孩子而存在的。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的母亲仿佛就只是母亲,女儿、妻子、一个独立的人,这些身份都成了次要的。她每天所做的只是照顧我们,其他的事便再无精力和时间去顾及了。母亲用她的爱拼命弥补着我们生命巨大的缺失。

我无论将什么想法付诸行动,同样也要以母亲的付出为代价。我幸运地得到了来大学听课的机会,却要母亲严寒酷暑推着我们走在听课的路上。

记得去年的第一场雪,雪一边下一边化,后来又一冻,地上积了厚厚的雪饼,我的轮椅面对这样的路也退缩了。车轱辘就是不转,几乎是每走两三米,母亲就要把轮椅抬起来,往后倒转一下车轱辘,才能继续走。我们用了比平时多三倍的时间才到达了教室。那天我听了《红高粱》的复杂结构分析,了解了作品的双重时间。我生怕落下老师的每一句话,却已忘记了坐在我身旁的、经过一路辛苦后进入温暖教室的母亲,已大汗淋漓。

这一路走来,是母亲的爱,在风雨中化作了大伞,在冬天化作了棉衣,在坎坷的路上化作了拉着我们向前闯的老黄牛,在黑夜里化作了我们可以归去的温暖灯光。母亲的爱,就是我的太阳、月亮和时间,母亲用她的生命让我们每天出生一次,母亲的爱让我们像人一样地活着。

面对镜头,被放大的不仅是母爱,同样放大了一个女儿内心的惭愧和自责。

多少次,看着母亲为我们洗澡累得满头大汗,看着母亲生病后独自去医院,看着母亲不小心摔倒,我都看着,却束手无措。

我因有如此爱我们的母亲而将幸福的笑容挂在脸上,却将剧烈的疼痛留在心底。我说,我会用尽可能的方式,去回报母亲,去给予她幸福。这多像一句空话。

昨天我和母亲去买药,那是我们常去的药店,坐堂的大夫很健谈,跟我们讲起她的孩子就喜上眉梢,说:“昨天晚上我的儿子对我说,妈妈,快母亲节了,老师让我祝你母亲节快乐,等我长大了给你买最漂亮的车和最漂亮的衣服。”这位30多岁的女大夫脸上绽放出一个母亲最幸福的笑容。我说,是啊,明天是母亲节,给你妈买礼物了吧。她说,不住一起,买了也送不过去。她的笑容戛然消失,并由此讲起了她父母对她的埋怨,以及父母给她带来的众多烦恼。

事实上,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当儿女们成家立业,不再需要父母的照顾了,父母的爱便成了他们的负担。仿佛和父母之间不再熟悉,父母的一些习惯,儿女已经无法再接受了,父母的一些做法,儿女也已经完全否定了。除此之外,随着儿女生活中重要人物、事件的不断增加,父母的位置一再往后排。怠慢谁都会给自己造成损失,但怠慢父母不会。所以慢慢地,父母的感受被忽略了,父母的想法被忽略了,父母的利益被忽略了,甚至是父母的存在也被忽略了。最终,在情感上只剩下了应付,在理智上只剩下了责任。

虽然大多数人不会像我一样,一直需要母亲的日夜照顾,但我相信,母亲的爱是一样的,只是在儿女的不需要中被忽略了。

我不禁要问,难道当一个人独立后,有能力去孝敬父母的时候,孝,就不那么重要了吗?难道让母亲幸福,只是一个孩子的愿望吗?

其实,母亲的命运有着天然的悲剧性,随着孩子成长,对母亲的依赖越来越小,母亲也就越来越孤独了,母亲看着孩子成长而感到的喜悦,也就常常伴随着这种孤独。

龙应台说过,亲人之间无非是一场目送,母亲面对孩子更是如此,目送着他一点点远去,让母亲的爱再无着落。

这和时空上的距离无关,和一个孩子是否孝顺也没有直接关系。这是一个母亲,面对时光,面对自然法则,面对衰老,必须承受的生命的重量,是人为所无法改变的。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思想,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和心灵空间,母亲就再也无法靠近我们,只能远远地望着。

但值得儿女们注意的是,儿女的忽略会让本已孤独的母亲掉入深渊。

虽然母亲的付出不图儿女的回报,但如果自己的儿女是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在不需要之后,忘记了母亲的付出,哪个母亲会不伤心?那母亲一生的付出只能化作一声叹息了。再加上年老的母亲随着能力和社会地位的下降,儿女就变成了她的天,就像小时候母亲是儿女的天一样,但如果儿女不去为母亲撑起这片天,母亲的天就塌了。

虽然谁也无法改变自然的法则,岁月的流失,但儿女的陪伴、理解、关心,还是可以抵抗生命本质孤独之外,那生活中的孤单、无助以及失望的。

希望所有的儿女,用最大的努力,去弥补我们的原罪,那就是,我们都长大了。

希望我们不要忘记小时候那最初的美好愿望。

母亲节这天,母亲依然在诊所打吊瓶,为了照顾我们,便把我和姐姐一块儿推了过去。一个同样在那里输液的学音乐的研究生对我们说,你们两个真孝顺,都来陪你妈。我们笑了,母亲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或许在这一点上,母亲的确是幸福的,因为她的孩子长不大,永远需要她。

责任编辑 王虹艳

猜你喜欢
母亲节儿女角度
匆匆太匆匆
母亲节漫画一则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家有儿女欢乐多
角度不同
人啊
点亮母亲节
儿女不孝老人苦(一)
妈妈,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