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启宏,走进古代文人内心深处

2020-01-13 09:47陈娟
环球人物 2020年1期
关键词:虎门销烟林则徐话剧

陈娟

2019年12月25日,郭启宏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摄)

广东潮州人,1940年生。当代剧作家、诗人、小说和散文家。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编剧,曾获文化部文华剧作奖、曹禺戏剧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代表作有昆曲《南唐遗事》、京剧《司马迁》、话剧《李白》《知己》《杜甫》等。近日,由其担任编剧的话剧《林则徐》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距离话剧《林则徐》最后一次带妆彩排还有一个半小时,编剧郭启宏的手机响个不停。他为同乡、好友留了10多张票,一一分好,装进信封,写上名字和电话交给身边的工作人员,仔细叮嘱“不要送错了”。

这也是他第一次完整地看演员在舞台上演绎这部戏,此前只是在排演厅看过两次排练。“我喜欢看排练,坐在导演旁边,默默地凝视着,思考着。但是不插一句话,不提意见。”郭启宏对《环球人物》记者说。他在北京待了近60年,依然有些许潮州口音,有时需要多次追问方能听懂他在说些什么。

他记得自己在排演厅曾遇到过“惊喜”。很多年前,他在北京人艺看话剧《李白》的排练——当时这部戏已演到100多场, 排到李白遇赦,心情大好,演员濮存昕把随行的行李和手杖全扔到水里,“当时我就在心里叫好。我写的剧本里没有这个动作,导演苏民的排演中也没有,但演员临场发挥得恰到好处,很符合李白这个人物的性格——他获得自由,高兴得什么都不要了”。郭启宏很欣赏这种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的演绎,也珍惜这种“演员的创造对编剧的反馈”。

《李白》是郭启宏到北京人艺后创作的第一部话剧,后成为人艺的经典。1991年首演,20多年来演了200多场,场场爆满。之后,他又写《天之骄子》,讲述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的故事;写《知己》,打捞清朝初年顾贞观与吴兆骞之间的往事;写《杜甫》,再现一个不一样的“诗圣”……将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文人搬上舞台,书写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与内心世界。如今,他将目光拉回到180年前的虎门,和那场销烟中的英雄林则徐。

非常之人林则徐

大幕徐徐拉开。舞台上隐隐浮现了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碑上第一序列的浮雕正是“虎门销烟”。自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反侵略的序幕,也拉开了话剧《林则徐》的序幕。

故事从道光十八年说起。鸦片大量流入中国,吸食者上至宫里的太后,下至贩夫走卒、军队士兵,国力日衰,民不聊生。朝堂上,禁烟派和弛烟派激烈斗争,没有定论。林则徐上书痛陈鸦片的危害:“……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最终,他打动道光皇帝,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禁烟。之后,便有了虎门销烟、关天培战死沙场、林则徐被贬官发配、和恩师王鼎一同治理黄河大水、主持编译《四洲志》……一段段故事上演。

“我想讲的不仅仅是大家熟悉的虎门销烟,更多的是林则徐这个人物的人格魅力。在王朝飘摇之时,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当人生失意时,他的选择与觉醒。”郭启宏说。写《林则徐》这两年,他的案头摆满了相关史书资料,比如人物传记、奏章、书信、诗词等,每日细细研读,“先在自己心里为林则徐画一个像”。

郭启宏记得自己读到一封书信时的震动。那是林则徐写给妻子郑淑卿的一封家书,当时他得知自己将被发配新疆,面对皇上的决定、政敌的刁难,他在信中没有怨天尤人,反而安抚妻子。说皇上认为他是“能办事人”,称自己离开是“出自天恩”,不会被人“交章责难”。

“林则徐乃非常之人,其实他的内心很矛盾。作为臣子,他忠君;但面对内忧外患,他一心想着国家和天下百姓。”郭启宏说。于是,舞台上就有了一幕戏:妻子(徐帆饰)在一旁抱怨道光皇帝,林则徐(濮存昕饰)则说“圣上也很为难”,“圣上弃我,我怎可弃中华?”

郭启宏编剧的《林则徐》近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再现180年前那段历史。

为了画好林则徐这幅像,郭启宏还沿着林则徐当年的足迹,从北京、陕西、新疆到福建、广州等地,一路采风。在陕西蒲城,郭启宏专程到林则徐恩师王鼎的墓前拜谒。蒲城人王鼎是清军机大臣,1841年林则徐被贬发配新疆,王鼎向道光皇帝进谏留人,在苦谏、哭谏均告失败后,最终以“尸谏回天听”,自缢于圆明园。“后来我就着重写了王鼎尸谏那场戏,他的死既代表那一代有识之士的绝望,也预示着封建王朝走向没落。”郭启宏说。

王鼎去世后81天,《南京条约》签订,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其实这场战争的根本矛盾不在于中国与英国的矛盾,而是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的矛盾。”郭启宏说,处在矛盾之中的林则徐人生也从高潮走向低潮,但他并没有像王鼎那样绝望,反而将无奈与苦闷化为开眼看世界的动力——他主持编译《四洲志》,记录当时世界上的五大洲和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后将之交给魏源,魏源在此基础上完成《海国图志》。

在这部戏的最后,天幕上映出巨幅《海国图志》,林则徐仰天长啸:“则徐之身后,乃是我中华图强求索之路!”舞台上波涛汹涌,林则徐大步向前,留下一个坚实的背影。

郭启宏很喜欢结尾这一幕,“这个背影有很多留白。林则徐以及他的同道中人已经开始觉醒,朦胧地认识到那个更大坐标的存在,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疆域之外的世界,并开始走向那个世界”。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从事戏剧几十年,郭启宏有时也会扪心自问,自己既非梨园世家,也没有专科训练,怎么能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后来幡然醒悟,我与多数戏剧从业者不同,我是從唐诗宋词元杂剧中走来。”

猜你喜欢
虎门销烟林则徐话剧
林则徐奖“错”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再见啦,秋天!
原创音乐剧《虎门销烟》的人物造型创作
运用多媒体课件感知《虎门销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对我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研究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家乡的世界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