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鬼诗人梅尧臣家的好酒是哪儿来的

2020-01-13 09:47李开周
环球人物 2020年1期
关键词:欧阳修写诗

李开周

宋朝文坛大腕欧阳修,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朋友圈肯定不缺知名人物。比如说,曾巩是他的学生;苏轼(苏东坡)和苏辙兄弟俩是他担任主考官时取中的门生;包拯是他的同僚,被他弹劾过,也被他举荐过;《沧浪亭记》的作者苏舜钦是他的好友;《岳阳楼记》开篇“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那位滕子京也是他的好友……

还有一个人,名气可能不算最大,但在欧阳修朋友圈里出现的频率最高,跟欧阳修交往的时间最长,两人的关系最密切。这个人就是梅尧臣。

欧阳修在青年时代就认识了梅尧臣。那时候,欧阳修中了进士,通过了公务员选拔考试(时称“铨试”),被朝廷派到洛阳当留守推官,相当于市长助理。梅尧臣则在洛阳某县当主簿,相当于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两人在公务上有往来,又都能诗善文,于是成了好友。

梅尧臣字圣俞,比欧阳修大5岁,在家排行第二,在整个家族排行第二十五。所以,欧阳修非常亲切地喊他“圣俞二哥”,有时候也喊“圣俞二十五兄”。

多年以后,欧阳修调回京城开封,梅尧臣也去了京城。他们都没有房子,一个在东城租房,一个在南城租房。每到休假的日子,要么梅尧臣步行去东城找欧阳修喝酒,要么欧阳修骑马去南城找梅尧臣下棋。梅尧臣少年时在江南生活过,烧得一手好菜,尤其擅长做鱼,因此欧阳修去他的住处,会拎上几条鲜鱼,让他下厨。

欧阳修父亲死得早,靠叔父资助才完成学业,做官以后,钱包依然不鼓,租住的房子地势低洼,一下雨就被淹。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夏天暴雨,欧阳修床底下小溪潺潺,只能用瓦盆往外舀水。梅尧臣担心好朋友揭不开锅,送去了慰问和干粮。

梅尧臣父亲倒健在,可惜是个平民,他12岁那年被寄养到做官的叔父家里,靠叔父资助才完成学业。比欧阳修更倒霉的是,他在科举上屡战屡败,到了50岁还没中进士,靠叔父的关系才当上小官,俸禄微薄,收入比欧阳修低得多。两人交往几十年,更多的时候是欧阳修接济他,而不是他接济欧阳修。

欧阳修给梅尧臣写过这样一首诗:“我今俸禄饱余剩,念子朝夕勤盐齑(音同基)。舟行每欲载米送,汴水六月干无泥。”意思是我现在的俸禄吃不完,想起你一日三餐只吃咸菜,过意不去,想送一船大米给你,可是汴河里的水都干了,暂时不能行船。

梅尧臣也给欧阳修写过一首满怀感激之情的诗:“昔公处贫我同困,我无金玉可助公。公今既贵我尚窘,公有缣帛周我穷。”过去你跟我一样穷困潦倒,我没钱帮你;现在你阔了,我照旧,你用丝绸来周济我。这首诗的题目是《永叔赠绢二十匹》,说明欧阳修一次送了他20匹丝绸。

欧阳修中晚年出任地方官,收到什么好东西,总不忘分给梅尧臣一份。在寄给梅尧臣的信里,有一篇写道:“阴雨累旬,不审体气如何?北州人有致达头鱼者,素未尝闻其名,盖海鱼也,其味差可食,谨送少许。不足助盘飨(音同享),聊知异物。”这十来天一直下雨,不知道你的健康有没有受到影响?北州有人送我“达头鱼”,我从来没听过,应该是一种海鱼吧?味道还不错,送一些给你。东西不多,不够你塞牙缝的,仅供尝鲜,聊表心意。

梅尧臣爱喝酒,穷到了要人接济的份儿上,家里竟然还美酒不断。

梅尧臣先后娶过两个妻子,总共生下五男二女。收入低,孩子多,导致他经济上更加困难。欧阳修的儿子欧阳发回忆道:“梅圣俞家素贫,既卒,公醵(音同聚)于诸公,得钱数百千,置义田以恤其家。”梅堯臣家里一直穷,他去世时,没有留下遗产,儿女无人赡养,幸亏父亲出面帮忙,从朋友圈里筹到几百贯捐款,给梅家买了一些土地,作为公田补贴他们的家用。

有意思的是,梅尧臣爱喝酒,穷到这个份儿上,家里竟然还美酒不断。

欧阳修去梅家,有时能喝到非常醇厚的好酒,名贵到不像是普通家庭应该有的。一问梅尧臣,才知道是一些皇亲送来的厚礼,为的是能向梅尧臣学习写诗的手艺。

苏东坡是欧阳修的门生,比梅尧臣低一辈。他生动地描写道:“梅二丈长身秀眉,大耳红颊,饮酒过百盏。”梅二大爷身材魁梧,一双剑眉,大耳朵,红脸庞,喝酒能喝百余杯。

欧阳修则在《归田录》中叙述:圣俞在时,家甚贫,余或至其家,饮酒甚醇,非常人家所有。问其所得,云:“皇亲有好学者宛转致之。”余又闻皇亲有以钱数千购梅诗一篇者。意思是说:欧阳修去梅家,有时能喝到非常醇厚的好酒,名贵到不像是普通家庭应该有的。一问梅尧臣,才知道是一些皇亲送来的厚礼,为的是能向梅尧臣学习写诗的手艺。欧阳修还听说,有的皇亲会花几千文铜钱购买梅尧臣的一首诗。

梅尧臣写诗绝对是高手级别,宋朝人对他评价极高。司马光说:“我得圣俞诗,于家果何如?留为子孙宝,胜有千年珠。”如果能得到梅尧臣一首诗,那是最有价值的财产,可以传给子孙后代,比千年珠宝都要珍贵。陆游说:“欧阳公之文,蔡君谟之书,圣俞之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欧阳修的散文、蔡襄的书法、梅尧臣的诗,三足鼎立,并驾齐驱,都在各自领域达到了最高造诣。

欧阳修讲过一个小故事,说梅尧臣的堂哥梅鼎臣有一个女儿,嫁给一个大官,被封诰命夫人,进宫向太后谢恩。

太后问:“你父亲姓甚名谁?”

“回太后,臣妾是梅鼎臣的女儿。”

太后马上又问:“哦,梅鼎臣,他跟那个写诗的梅尧臣是什么关系啊?”

其实梅鼎臣老早就中了进士,官位比梅尧臣高得多,但是太后只听说过梅尧臣,没有听说过梅鼎臣。可见梅尧臣名气之大。

当时的一首好诗,如同现在的一首好歌或者一部好电影,受到大家的追捧,好诗的作者也会被大家视为明星,名扬天下。太后高居深宫大内,听过梅尧臣的大名,并不奇怪,奇怪的是,皇亲们贵为龙子凤孙,为什么会给梅尧臣送去美酒,屈尊向这个穷书生请教怎样写诗呢?

表面上看,可以理解为他们爱诗,想学会写诗。其实,是因为学习写诗的行为和创作一首诗的技艺,能给这些皇亲带来巨大的利益。

为了彻底杜绝皇室宗亲争夺宝座的可能性,从宋太宗开始就形成了一套祖宗家法:除了已经被确立为太子的皇族子弟,或者即将被确立为太子的皇族子弟,其他所有皇亲都不能担任高官,更不能执掌兵权,甚至不能正常地参加科举考试(除非经过皇帝特许),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靠朝廷发放的生活费度日。

这套家法到南宋才有所松动,而在整个北宋,没有哪个皇亲敢于触犯,他们即使才能出众、有心报国,也不会有施展的机会。在皇帝看来,他们最适合做的事,就是搞搞文艺,画个画、写个诗、玩个音乐、琢磨琢磨茶道……既安全,又高雅,不但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还能提升老赵家的门面。大臣们提到皇亲,都会赞叹:哇,还是本朝皇家基因优秀,净出文艺家!

皇帝的伯父、叔父、堂叔、堂伯、侄子、侄孙,以及没有当上太子的皇子,都是皇亲。但这些人职务、爵位高低有别,能从朝廷领到的生活费也差异极大。有的皇亲顶着低级武官的虚衔,每月只有20贯生活费;有的皇亲顶着节度使的虚衔,每月能有400贯生活费。能决定他们级别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与皇帝的亲疏关系,二是个人的文艺修养。

宋仁宗在位时,每年除夕都会率领皇亲集体祭祖,每次祭祖之后都会让皇亲比赛背诗和写诗,凡是表现突出者,都会得到丰厚的赏赐,官位和生活费也会提升一大截。

梅尧臣后半生正生活在宋仁宗时期。这就难怪皇亲们为了升官发财,争相给他这个诗坛领袖送去美酒甚至钱财,以换取学习写诗的机会了。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安徽宣城人。北宋官员、诗人。为诗主张写实,力求平淡、含蓄, 被誉为宋诗的“ 开山祖师”。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于宋仁宗天圣八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

宋仁宗(1010年—1063年)名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13岁即位,24岁亲政。在位42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猜你喜欢
欧阳修写诗
为你写诗
我来了,再见
区别
读诗十二法
快乐的“长工”
来自欧阳修的嘲讽
班门弄斧 唇亡齿寒
写诗拾趣
勤奋的欧阳修
成熟的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