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品《走向未来》论环境陶艺创作的“借题发挥”

2020-01-14 10:20费春霞
上海工艺美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紫砂壶陶艺陶瓷

费春霞

Entitled “Towards the Future”, a large ceramic wall hanging is now at entrance hall of the newly-unveiled Dingshu Culture Center of Yixing City. Under careful analysis for the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rtistic conceptions of this artwork,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approach to “making use of a subject to elaborate the ideas” is vividly applied to its creation process. This artwork is created by the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master Jiang Guoxing.

借题发挥,原意是指“借着某件事情为题目来做文章,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见或主张”,而在有些时候,你借了这个题目,却是发挥出了另一番景象,就会有点偏题的含义。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却是一种艺术创作思维——在环境陶瓷艺术创作实践中,借由特定“环境”之题而生发出独一无二作品创意的思维。

新落成的丁蜀文化中心大堂有一幅大型陶艺壁挂,名叫《走向未来》。我们仔细分析这幅作品的构图特点和意境,发现其创意过程非常形象地应用了“借题发挥”,而且发挥得十分超脱,这件作品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国兴主创。

一是作品最大限度地借了丁蜀镇的人文之题。丁蜀镇是江苏宜兴的人口大镇、工业重镇和国家级历史文化特色名镇。丁蜀镇有数千年的制陶历史,素以盛产缸、罐、坛、瓮等日用陶器闻名中外,是“中国陶都”的陶瓷集中产地。近代以来,这里的紫砂“名片”,为世界熟知。这方土地上,以陶工群体为主的丁蜀人勤劳刻苦、自然质朴,而且敢闯敢试、百折不挠。

新建的丁蜀镇文化中心位于东坡中路南、黄龙路东、蠡墅河北岸风光带,中心建筑坐南面北,周边地势平坦,绿树成荫,视野良好,与丁蜀实验小学、镇政府等隔路相望。这个地理位置的文化中心,必须有一个表达当代丁蜀人精神风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视觉艺术品。以陶瓷壁挂艺术展示这一主题,就最大限度地借了“陶都”这一人文主题。

二是巧妙借了文化中心建筑的结构之题。宜兴是紫砂产地,盛产紫砂泥矿的黄龙山矿区与文化中心仅一河之隔。建筑结构设计师在设计时想到了紫砂文化,想到了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紫砂壶全手工制作技艺,他想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对这一非遗项目有所体现,于是,以夸张的结构造型将紫砂壶制作技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打身筒体现出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直径近10米,高近20米巨大的直立结构,恰似已围成一圈但尚未合攏的紫砂壶“身筒”,筒体直达上空透顶,壶把手位置是宽畅的入口,二楼进口恰如壶嘴,与入口对应,这是紫砂壶制作的基本常识,即紫砂壶的壶嘴、壶把、壶纽成一线。入口右侧,非常顺手的位置,一道与弧墙结构一体的踏步式阶梯拾级而上,通达“壶嘴”部位的二楼。大型陶艺壁挂《走向未来》就设置在这面圆弧形墙体一侧、踏步楼梯上部。琉璃般的彩色陶板晶晶莹莹沿墙悬挂,似从天宇间倾泻而下,随墙起弧,美轮美奂。你若信步踏上阶梯,用手轻抚这些如玉的椭圆体陶板,一种置身陶海的喜欢之感油然而生,拾级而上,恰如在这陶艺壁挂营造出的梦幻般意境中追求未来、走向未来。也因为二楼是文化中心的阅览和活动空间,那里有市民的追求和梦想。

我们为创作者巧妙借用了紫砂壶打身筒建筑结构特点之“题”、又巧妙利用了拾级而上的阶梯和自然穹顶之“题”而赞。

呈现给市民的《走向未来》陶艺壁挂实际展开面积约120平方米。作品画面以不同规格的彩色陶板组成,色彩以红、黄、紫等组成,下深上浅,渐次变化,交叉错落的色彩分界线大都与上行阶梯同向,展示出向上轨迹,营造催人奋进、追求美好的艺术氛围。

整个作品的点睛之处在画面中心,一幅直径达3米的圆形图案吸引所有观赏者眼球。这图案青花釉色,似嵌非嵌,水的肌、水的势在图案中翻滚腾挪,无形中给人鼓舞、给人力量,引人遐想。图案叫“水图腾”。这里,创作者其实又借了丁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特点,就是水。丁蜀紧靠大湖,有三十多公里长的湖岸线,一条蠡河纵贯全境,自古以来,蠡河水滋养了当地的陶瓷产业,人们爱把蠡河称作母亲河,蠡河水是陶都人休养生息的依靠和奋勇前行的力量源泉。创作者在这里借了水的势,既提示人们更好地传承我们的优秀文化,更是寄托了一种美好的祝愿。有趣的是,这幅“水图腾”创作中曾遇到难题,如何让这幅青花图案与周边红、黄色调既和谐相处,在视觉上又有所区隔,其中的分寸把握难到制作团队所有人。为此,他们数十次上釉试烧,但效果总不理想。直到有一天开窑出来,发现同一块陶板上,白色的部分出现了不规则的“缩釉”,而青花部分却纹丝未变,这样,一下使两种不同的釉色有了一种质的区分,色彩依然但分寸感却顿时显现。“缩釉”现象是釉色窑变的一种,陶器入窑烧制出现缩釉,不是报废,就是制作者收获惊喜。这里,俨然是后者。也许是老天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眷顾有心人。

这件作品还在跨界融合上有新创新,创作者采用“数字光影”的梦幻手法,把当今最前沿的科技元素呈现于圆弧形陶瓷釉面,围绕居中位置的“水图腾”交替变换,与建筑结构的自然穹顶和缓步向上的楼梯相融,构成一幅盘旋而上、直达天宇的环形图景,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整个作品似瀑非瀑,给人以如梦如幻的观感。

我们注意到,当代环境陶艺的创意设计,常常应用“借题发挥”,而这个“题”包含有多种含义,有的是借周边地理环境,有的是借建筑结构的特色环境,有的是借特定的人文指向。凡此种种,都永远离不开想象。由此,也使每一件环境陶瓷艺术作品都具有了不可复制的唯一性特征。

猜你喜欢
紫砂壶陶艺陶瓷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趣图
乐在紫砂壶
泡壶
陶瓷艺术作品
购买紫砂壶4忌
陶瓷鉴赏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