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占人便宜是大见识

2020-01-15 12:09
中外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天坛公园林散之陈寅恪

曾国藩到京城做官后,曾写信嘱咐三个弟弟:“兄自庚子到京以来,于今八年,不肯轻受人惠,情愿人占我的便宜,断不肯我占人的便宜。诸弟以后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在信中,曾国藩还深刻阐释道:“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不占人便宜是最大的名牌。不占便宜的人才能不吃亏,占便宜的人一定吃亏。积德行善,从不占人便宜开始。不占人便宜,少掉70%的灾难。”人际交往中,不占人便宜,是一种最尊贵的自律,是一种最高的人格修养。不占便宜的人,最能获得别人的欣赏和敬重。

杨绛和蒋恩钿是清华外文系的同学还是舍友,60年代,蒋恩钿出任北京市园林局顾问,义务投入复兴中国月季事业,7年间为天坛公园培育出三千多个品种,被陈毅元帅称为“月季夫人”。杨绛闲了,经常到月季园赏花,和老朋友蒋恩钿坐在花盆上谈天说地。有一次杨绛想要买一盆月季回家,蒋恩钿提出免费送给她,但杨绛坚持要掏钱。当时天坛公园出售的月季统一标价1.5元,杨绛的月季是从后面的园子里单独挑选的,所以她还多花了5毛钱。

要说杨绛从老同学蒋恩钿负责的月季园里,弄几盆花回家,想必蒋恩钿也会同意。但她懂得,占便宜会给外人留下蒋恩钿轻易把公家的东西送人的不好印象,更会毁掉她们原本要好的友谊。所以,她坚持付钱买走了花。由此启示我们:千万别想着占朋友的便宜,便宜占多了,友情就远了。不占人便宜,才能获得他人的欣赏,才能更好地维护友情。

有一年冬天,陈寅恪穷得连买煤取暖的钱都没有,北大校长胡适知道后,便决定赠一笔颇大的美元。但陈寅恪拒不接受,又迫于燃“煤”之急,最后他决定用卖掉藏书的办法来“易”取胡适的美元。于是,胡适就派他自己的小汽车,让人到陈寅恪家装了一车关于佛教和中亚古代语言的极为珍贵的书。陈寅恪只收了2000美元。这个数目在当时虽不算少,然而同书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仅一部《圣彼得堡梵德大词典》的市价就远远超过这个数目。这一批书实际上带有捐赠的性质。

“穷则独善其身”。陈寅恪陷入生活窘境,但他对于胡适的慷慨解囊,并没有心甘情愿地接受,而是以“出卖”藏书来解决自己的燃“煤”之急。他不贪人财、不占便宜、自谋图强,是一种洁身自好的修养,是一种自尊自爱的表现,令人油然而生敬意。由此启示我们,人穷可以,但志不能穷,面对他人的帮助不要觉得理所当然,不能心安理得地就去占人便宜。

著名书画艺术家黄养辉,曾给徐悲鸿当秘书20年,受大师的影响,黄养辉很早就喜欢上了收藏。当年,黄养辉与林散之关系非常好,先后收藏了林散之三十多件作品。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书画作品不像当下这般值钱,很多名家的作品都是随手送人,但黄养辉却从不白拿。每次林散之给他写字时,他都会给林散之带些物超所值的水果去感谢。儿子黄贤安很不理解,黄养辉解释说:“这是对他人作品的尊重。无论我们关系多好,我都不能白拿任何人的作品。”

黄养辉喜爱收藏,圈内朋友念及友情都会成他之美,而且分文不取,但他不忍白享别人的劳动成果,往往会礼尚往来地捧出可以让对方接受的水果之类以为谢承,这样,既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彰显自己不占人便宜的高尚品行。由此启示我们:真正的友情是需要互动的,更需要理解和体谅,而不是只求索取,不懂回报。

刘震云说:“不占人便宜,是大见识。”不占人便宜,必是一个厚道之人、清廉之人,也必是一个受人拥戴和敬重之人。

猜你喜欢
天坛公园林散之陈寅恪
保护古树,强化景观,突出祈年殿核心地位——天坛公园北宰牲亭北侧的景观改造与提升
林散之书学思想视域下草书中的“留”与“滑”探析
北京天坛公园春季树木花粉飞散规律研究
林散之《毛主席<送瘟神>诗联》
郭沫若、陈寅恪致沈兼士——关于《“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的通信
陈寅恪与唐筼的爱情故事
人随秋影远 诗共雨声来——林散之咏姑苏诗及其书法
林散之《徐瑶论怀素草书》欣赏
大学的精魂——重温《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