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创新不止步“园区经验”迭代升级在路上

2020-01-15 05:49向煜
现代苏州 2019年24期
关键词:高地片区苏州

○记者 向煜

苏州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曾得益于中新合作的政策机遇,但园区的成就更依赖于敢于探索、战略清晰和前瞻布局的大转型、大创新。

1994年5月,沉睡千年的金鸡湖畔响起了机器的隆隆声——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打下了开发建设的第一根桩。从那一刻起,园区这座新城便与改革、开放、创新牢牢联系在了一起。历经25年的发展后,园区从姑苏城东洼田密布的水田乡村,发展为今日高楼林立、流光溢彩的创新之城。依托改革开放的春风和中新合作的历史机遇,园区缔造了一份又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向世人展现了这一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强劲动力。

2019年8月,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119.97平方公里,涵盖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其中苏州自贸片区60.15平方公里(含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5.28平方公里),全部位于园区范围内,涵盖了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金鸡湖商务区等功能区的核心区域。

自贸区的扬帆启航,标志着园区再次承担起国家战略使命赋予的新任务。时移世易,在新发展、新要求的背景下,园区如何不断变革,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打造自贸区建设“苏州样板”,讲好自贸区的“苏州故事”,成了当下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园区改革与创新的精神内核

为何苏州自贸片区会占据江苏自贸区的半壁江山?这与园区过去发展所形成的优势分不开。

25年前,园区借鉴学习新加坡开发建设理念,通过吸收、融合、创新,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和“唯一”,形成了良好的开放型经济基础,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环境,领先的开放优势,“园区经验”也随着园区的发展壮大不胫而走,成为苏州发展“三大法宝”之一,并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复制与推广。

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曾表示,自贸区不仅要解决自身发展动能问题,更要为国家层面上解决共性问题探索路径,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充分彰显自贸区建设在改革开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自贸区的功能定位,与园区的发展优势也是不谋而合——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

围绕全方位开放高地,园区将坚持全球视野、全局站位,推进高起点、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高标准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目前,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正在稳步推进中,位于白俄罗斯的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也有了园区的身影,接下来园区还将在印尼等地建设合作区、产业园。

围绕“国际创新高地”,园区坚持在开放环境下进行自主创新,积极布局海外创新中心,打造国际化、开放型创新体系,成为高端人才创业的首选地、国际先进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努力成为创新发展引领区。

为打造“高端化产业高地”,园区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集群“两群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与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全面融合。此外,在努力建设“现代化治理高地”中,园区也将进一步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的集成创新。

25年发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的园区,创新已经深深刻在了其骨髓之中,成为区域发展的强大基因。随着自贸区的尘埃落定,相信园区也能进一步打好改革创新牌,在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就自贸区的“苏州样板”。

释放政策红利 “强磁场”聚合发展新动力

11月18日,全球领先的无菌液态食品纸盒包装及灌装系统供应商——康美包亚太新工厂在自贸片区奠基,SIG康美包集团首席执行官Rolf Stangl在接受采访中表示,“自贸区的创新环境和人才优势让他们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所以公司愿意增加投资研发出更先进的技术、引进更尖端的设备去更好的服务客户。”

实际上,苏州自贸片区揭牌以来的100多天,园区的成绩单非常亮眼。

11月26日,德国著名光学制造企业徕卡显微系统公司在园区设立创新中心。研发设计面向中国及全球市场的智能化产品,预计在五年内整体带动1到2亿美元的销售规模。

同一日,世界500强霍尼韦尔旗下安全与生产力解决方案集团(SPS)苏州工厂也正式启动智能仓储项目,致力于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提供完整的仓储自动化系统,加速在园区打造SPS领域的全产业生产基地。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9月1日苏州自贸片区挂牌当天,就有恒力全球运营总部、金光科技产业园、微软创新赋能暨生态加速计划、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等总投资700多亿元的32个项目正式与园区签约。至今3个多月过去,苏州自贸片区日均企业注册数量同比上升57.6%,增长率高于全国园区15个百分点,新增合同外资金额超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亿美元。9月至11月,苏州自贸片区新设企业中,科研、商服和贸易占比达75%。赛诺菲中国生物医学研究院、飞利浦全球企业服务中心、法国哈金森亚洲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项目密集开工开业,充分显示出海内外投资者对苏州自贸片区的坚定信心。

园区之所以成为了企业心中的“香饽饽”,与自贸区所释放出的政策红利、创新活力有着很强的联系。记者获悉,目前苏州自贸区片区的创新举措,已经涉及产业转型、物流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降低融资成本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包括了投资贸易、金融开放、产业创新、行政审批领域等方面,预计2019年年内30项改革任务都将落地见效。

这一家家全球知名企业落户,这一串串令人骄傲的数据,都显示出了自贸区的强大“磁场”,而汇聚了全球资源的苏州自贸片区,也必将积极作为,加大创新力度、改革强度,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讲好自贸区“苏州故事”。

对标国际高标准,担当自贸区“排头兵”

近期,《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围绕“一区四高地”的功能定位,苏州自贸片区将推出143项差异化的制度创新举措。

“商务部要求自贸区建设要进行差异化探索,而给江苏的定位为开放与产业。”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祝欢介绍,143项创新举措中,蕴含着大量实践举措,助力苏州自贸片区更好地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促进本地创新发展,实现产业化。

此前召开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20次会议明确将苏州片区建设作为下阶段的双方合作重点,将其打造为中新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事实上,新加坡高标准的经贸规则,以及作为全球数一数二自由贸易港的成功经验,有很多值得园区学习借鉴之处。

祝欢告诉记者,未来园区将加大自贸区方面培训的力度,同时会在贸易投资的便利化、自由化方面,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以及匹配全球化资源、推进开放创新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吴庆文表示,承载着自贸片区建设、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现代化建设试点三大重托,未来,园区将立足改革开放大局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更大的开放、更高质量的创新、更深刻的改革,努力开辟出一条既具有园区特色、又具备推广价值的现代化建设路径,为全市全省改革发展、为国家顶层设计提供更多探索成果、实践范例。

随着一项项创新举措的落地,今后园区定会以更便利的贸易往来、更自由的投资环境、更活跃的创新氛围、更充沛的人才储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来应对挑战。我们也相信,以创新为基因的苏州自贸片区,一定会继续当好全省自由贸区建设的排头兵、全国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围绕“一区四高地”的功能定位,打造新时代苏州改革开放新高地!

猜你喜欢
高地片区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燕晗高地
高地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