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构想
——以重庆市为例

2020-01-15 18:35邓伟
环境影响评价 2020年4期
关键词:十四五环境保护重庆

邓伟

(1.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 401147;2.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重庆 401147)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浙江、陕西、山西等地方考察,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战略定力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定信心。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关乎中下游3亿多人的饮水安全,肩负着保障全国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的使命,重庆生态环境的好与坏,不仅关系自身,而且直接影响整个长江经济带乃至国家发展全局[2]。“十三五”期间,重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6天,PM2.5年均浓度38 μg/m3,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比例为97.6%,优于90.5%的年度目标,并在生态环境部通报的“水十条”实施情况综合评估排名中位居首位,其中水质目标和工程措施两项指标均排名第一。

1 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

1.1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三大困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的“交账”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当前,协调处理好重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仍面临诸多困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一是受国内外疫情影响,经济运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难度大,绿色发展格局尚未根本形成,实现重庆市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要下更大力气[3-5]。二是生态环境将面临多领域、多类型、多层面的问题累积叠加,呈现常规污染物与新型污染物并存的不确定污染形态,夏秋季臭氧超标、冬春季细颗粒物超标问题突出,传统煤烟型污染与臭氧、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新老环境问题并存,部分流域水环境质量不达标,使得实现重庆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复杂艰巨[6-8]。三是环境基础保障能力仍存在明显短板,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仍需完善,区域协同联防联控联治机制仍需健全,生态环保科技支撑能力亟待增强,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有待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9-10]。

1.2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五大机遇”

虽有不少困难,但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新征程的起步5年[11-12],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新定位新使命的第一个五年,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一是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战略向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上升为国家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升级,为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难得的国家政策机遇;二是重庆市“一区两群”战略全面实施,有望促进全市生态环境与发展的协同提升;三是经历了环境问题“十一五”“十二五”集中涌现,以及“十三五”的攻坚克难,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了最艰难的“雪山草地”期;四是经济快速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有利于生态环境压力高位舒缓;五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个“十条”等重要行动,为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基础,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高度统一。

2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1235”总体思路

“十四五”时期,务必要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战略定力,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牢牢守住生态环保底线,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科学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统筹做好重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五高路径”,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十四五”时期,重庆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思路概括为“1235”,瞄准“1”个目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抓好“2”条主线奋力前行、久久为功:一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推进我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推动“3”大战略实施步伐,通过 “一区两群”生态环境协调保护,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以及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建设美丽西部等三大国家战略在重庆落地生效。走深走实重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五高”战略路径:高质量发展经济、高水平保护修复生态、“高精系”治理环境污染、高规格推进区域协同保护、高效能提升环境监管水平。

3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五高”路径

3.1 服务高质量发展,聚集绿色发展新动能

节约高效利用资源能源,推动“四大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深入推进“三线一单”,严格环境准入,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治本之策,把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选择,加快生态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生态效益农业、绿色工业、“旅游+”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促进自然资源增值。推行绿色消费,完善政府绿色采购,鼓励绿色出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3.2 持续高水平保护修复生态,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统筹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统筹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筑 “三带四屏多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打造“1000多支多节点”的生态走廊体系,推进加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深入实施主城区“四山”地区综合整治,持续推进“两江四岸”“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加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有序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恢复,高水平开展广阳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设,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3.3 实施“高精系”污染治理,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精准施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推动PM2.5和O3污染协同控制;坚持系统思维,深入推进“河长制”,抓“好、差”两头,深化跨界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系统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以重点区域(地块)、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重点风险因子为着力点,严格管控土壤环境质量;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道路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深化“四减一防”措施,缓解噪声扰民问题;全面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多层级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有效防范和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3.4 推动高规格区域协同保护,共同提升区域绿色水平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着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强化一体化思维、一盘棋思想,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统筹成渝两地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切实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水平。积极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战略,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加快绿色发展,支撑美丽西部建设。加快促进“一区两群”生态环境与发展协同提升,优化提升主城都市区环境品质,系统保护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环境。

3.5 提升高效能环境监管水平,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系统构建和完善生态环境源头管控制度体系、环境治理市场体系、全民环保行动体系、环境治理信用体系和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治理设施短板,加强生态环境综合监督执法和监测,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智能化建设,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4 结语

“十四五”时期,是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重庆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础上,面向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总体目标的承上启下关键时期,重庆虽然仍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难得的重要机遇,应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抢抓新机遇、展现大作为,统筹实施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五高”路径,守护好重庆的蓝天、碧水、净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环境健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迈向新征程。

猜你喜欢
十四五环境保护重庆
环境保护
重庆客APP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视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