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尖穴在动物临床上的应用进展

2020-01-16 10:24李威豪任雪华郭晨晨李文杰董世起
中国兽医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经络中毒针刺

李威豪 , 任雪华 , 郭晨晨 , 唐 欣 , 周 鑫 , 李文杰 , 董世起,3

(1.西南大学动物医学院 , 重庆 荣昌 402460 ;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 陕西 杨凌 712100 ; 3.重庆市兽医科学工程中心 , 重庆 荣昌 402460)

尾尖穴仅出现于有尾动物体上,最早记载于兽医针灸专著《伯乐针经》[1],是动物临床上常用的白针和血针穴位,通常用毫针直刺1~2 cm,或用三棱针将尾尖部穿通出血,也有时用中、小宽针将尾尖端劈开,以使出血量较多,以外泄内蕴之热毒,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具有醒脑开窍、通经活络、泻热消肿、祛瘀止痛等作用。本穴的穴位效果迅速,如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2]中即指出“马急黄黑……如不定,破尾尖,鑱血出,即止,立效”。明代的《便民图纂》[3]卷中对于猪、羊的疾病提到了“割去尾尖,出血即愈”。此后,《司牧安骥集》[1]、《元亨疗马集》[4]、《抱犊集》、《养耕集》等古兽医书上都有用尾尖等穴位治疗黑汗风、热结、四肢倦怠、歪尾、疳尾等的记载。

尾尖穴位于尾部末端正中处[5],为单穴(一穴),在牛身上又称垂珠穴[6]。现代动物解剖学发现,尾尖穴有尾背动脉、尾静脉及尾背侧神经分布。本穴位置固定,临床取穴简单,穴位效应强烈且迅速,通常认为具有治疗中暑,感冒,风湿症,肺热,少食,饲料中毒,腹痛等作用[5]。按照解剖学定位,动物的尾尖穴相当于人的长强穴位置,因此按照经络理论推测尾尖穴应该属于督脉经,这也与当前已知的尾尖穴的治疗作用相一致。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动物的经络腧穴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尾尖穴的作用和归经还需要进一步具体的试验验证和研究确定。

临床上根据具体病症灵活运用此穴,选择适当的操作方法,或白针或血针,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收集近年来报道的动物临床上针刺尾尖穴治疗疾病的相关文献,将尾尖穴在近年来的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1 对昏迷的治疗

在动物临床上,昏迷是病畜的大脑皮质功能受到严重抑制,意识、感觉和随意功能完全丧失的一种严重病理状态,可单独发生,也常出现于高热性传染性疾病、新陈代谢病、脑病、溺水、麻醉过深等多种疾病的过程中,一旦发生即作为危重症状。尾尖穴的穴位效应强烈,针刺尾尖穴能较快的兴奋大脑,回升血压,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使被抑制的大脑皮质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昏迷的相关症状也随即解除,因而动物临床上常取尾尖穴来紧急救治昏迷。如胡池恩选取315例牛流行热引起的昏迷病症,针刺尾尖等穴,针1次即愈者占94.6%,针2次痊愈者占5.4%[7]。当麻醉过深时,牵住牛鼻,用16号注射针头从尾尖穴向上刺激,当刺到第2针时,牛猛然站立向前冲,再续刺2针,可奔跑数米远[8]。本课题组在犬和兔的麻醉催醒试验过程中发现,用毫针直刺处于完全麻醉状态的兔或犬的尾尖穴时,麻醉动物会出现猛然翻身,四肢抓挠,有些还即刻苏醒并站立。印宝东采用针刺尾尖等穴的疗法治疗患细菌性脑炎、非化脓性脑炎的病犬,均取得较好疗效[9]。笔者在动物医院门诊中对急慢性重度昏迷状态休克的犬,用毫针直刺尾尖穴,病犬通常会恢复意识,摆尾扭头意欲翻身站立,穴位效果随针而现,见效迅速。

2 对毒物中毒的治疗

动物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常发生误食或错食有毒物的问题,毒物使动物正常的生理机能遭到破坏引起急性或慢性的症状,严重者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对发现中毒动物进行即时的救治非常关键。在中兽医临床的治疗中,尾尖穴由于取穴简单、穴位效果见效快等优点常被用于临床急救中毒动物。如杨永清[10]救治因食用发霉豆腐、胡麻饼中毒昏迷的病牛,将牛尾背侧用酒精擦拭消毒,左手握住牛尾背部向上,右手持三棱针,自尾尖穴起,自下而上逐点以针刺入1 cm深,至病牛苏醒站立为止,疗效明显。刘曙光等[11]先取尾尖穴放血后再用对症药物静脉滴注抢救大白菜发酵喂猪引起的中毒(即亚硝酸盐中毒),使病猪脱离危险并康复,疗效显著。在民间经验中,家畜食盐中毒也要先在尾尖穴放血后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才能取得理想的治愈效果[12]。此外,也有报道对动物误食蜡梅叶中毒时用针刺尾尖穴等治疗效果显著;而对于乌头药用过量或误食引起中毒,用尾尖穴等穴位针刺,同时配合钩藤、天麻等药物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13]。王俊峰[14]采用血针疗法,以小宽针或三棱针点刺尾尖等穴放血,以治疗猪黄曲霉毒素中毒。张国华等[15]变通常规治疗羊因敌敌畏烟熏后中毒引起休克的方法,快速用针头或其他针具自羊尾的尾尖穴沿尾背侧每一关节处取穴,依次向前,刺至尾骨,一般刺中1~4穴后,羊即能站立,精神好转,后注射硫酸阿托品等药物,第2天即可痊愈。

3 对外感病的治疗

根据传统中兽医理论,凡寒热湿邪、气郁痰瘀导致的外阻经脉、内伤脏腑等,皆可导致脏腑、经络气机阻滞,从而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如风寒或风热侵袭,胃表失常,肺卫失司而致恶寒、发热、流涕或咳嗽引起感冒;暑热或暑湿内郁,侵扰心神、蒙闭清窍,高热神昏导致中暑;热毒或湿热壅积肝经而生成黄肿等。《元亨疗马集》中记载的黑汗和热痛均为此类外感热邪或暑邪的病证。尾尖穴能疏通经络,宣导气血,去除邪气,因此临床上常用尾尖穴来治疗寒热、湿邪等导致的各种疾病。谢元龙等[16]治疗猪血汗症,在病猪尾尖穴放血少许,配合药物治疗使猪气血两清,热毒迅速消除从而治愈。杨忠鑫等[17]针刺尾尖穴放血配合西药疗法治疗马骡黑汗症疗效确实而显著。张定祥[18]治疗猪外感风热之邪内侵肝经、肝郁化火、肝阳上亢、热动肝风而导致的癫痫时,先用针刺尾尖穴等解除癫痫症状,再用解热消炎镇痛的药物治疗原发病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高广君[19]在治疗猪气喘病同时夹杂肺热时,在尾尖穴实施血针疗法,即用三棱针迅速刺入尾尖穴,刺破尾静脉,使尾尖穴有少量血渗出即可,隔天治疗1次,一般2~3 d即可痊愈。曹义虎等[20]在治疗猪的支气管炎时发现,治疗风寒侵扰所致的猪支气管炎时用毫针针刺尾尖穴等的方法可以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4 对麻痹瘫痪的治疗

瘫痪是动物机体的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和丧失,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传统中兽医学认为,瘫痪可能是因为风邪侵袭经络引起,针刺尾尖穴能疏通经络、调动一身之阳气,即恢复、激发和促进脏腑功能的作用,从而对肩搏腰胯闪伤,及前后肢风湿、瘫痪等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梁秉义[21]报道了1例牛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病的治疗,其采用中宽针切尾尖穴等的方法,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申时先等[22]在治疗由于低血糖钙引起的犬内环境紊乱导致的肢体麻痹症时,通过在尾尖穴等处注射,并配合药物疗法迅速治愈了疾病。陈玉库等[23]用毫针白针尾尖穴等,再配合维生素B注射液治疗牧羊犬的全身瘫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 对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治疗

在现代动物养殖中,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而动物的疫苗接种反应是疫病预防注射工作和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症状。动物疫苗接种反应是指动物注射疫苗后机体发生疫苗毒副反应,常表现为饮欲食欲减退、流涎、动物呆立、轻度不安,甚至出现呼吸迫促、惊恐、狂叫痉挛等症状。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尾尖穴常被用于治疗动物冷痛、感冒、眩晕、精神不振、某些热性病等,这些病的表现症状和疫苗接种反应相似。因此,我国中兽医临床工作者尝试将尾尖穴应用于疫苗接种反应的治疗,结果取得了显著治疗效果。杨启明[24]尝试用尾尖穴放血救治猪、牛、羊注射疫苗应激反应32例,不论轻重症状者在用三棱针急刺尾尖穴放血后均取得很好的效果。张履忠[25]应用尾尖穴以针刺放血法救治猪、牛、羊家畜注射疫苗导致急性反应49例,全部治愈,疗效确实且迅捷、安全。尾尖穴在治疗动物的疫苗接种反应时,除了可以迅速消除不良反应症状外,还可以保存疫苗的免疫效果,这样在挽救动物生命的同时又保证了疫苗防疫的效果和质量。动物临床上对于动物注射疫苗反应的治疗一直以来仅依靠肾上腺素类等药物救治,但是这一治疗方法非常局限而且干扰疫苗免疫效果,因此针刺尾尖穴治疗动物疫苗接种反应的效果和优点可以进一步拓宽动物注射疫苗反应的治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巨大潜力。

6 对跌打损伤的治疗

动物由于运动过度或者意外常引起腰部扭伤、挫伤、闪伤、关节脱白、脊椎骨折、四肢骨折等跌打损伤疾病,轻则瘀血肿痛、跛行、局部神经麻痹,重则造成截瘫。传统中兽医学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针刺尾尖穴放血,可疏通经络使气血顺畅,能有效改善跌打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特别是对跌打损伤、气滞血瘀等引起的疼痛、跛行等具有显著的止痛清淤和加快恢复作用。但是针灸治疗跌打损伤具有局限性,对于一般的跌打损伤应用针刺尾尖穴等方法大多能恢复健康,而四肢骨折、关节脱白等相对严重的损伤则不能马上应用针灸方法,需要在整复固定后静养,待解除固定后再适当采用针灸尾尖穴等针灸治疗来加快肢体运动机能的恢复。余亮彬等[8]曾报道1例母牛因跌伤后瘫痪不起的案例治疗,在确诊后经针刺尾尖穴等,治疗3 d后基本恢复正常。

7 预后判断

尾尖穴除了作为治疗用穴外,还可为诊断时预后判断临床治疗的效果。据兽医师赵茂斋[26]针灸记载,“若卧地不起,可用圆利针顺尾尖刺入4~6 cm,急起者可治,不起者难医”。余亮彬等[8]也曾报道,针刺尾尖穴等尾段穴位以诊断跌打损伤及判断预后,如患牛表现伸头摆耳、身躯颤动、挣扎欲起,则属于神经麻痹,预后良好,可以治愈。若扎针时患牛完全没有反应,则属真正的截瘫,预后不良,应尽早淘汰。河南老中医江建堂,在长期的动物临床中也积累了针尾尖穴辨别吉凶的宝贵经验,认为病畜卧地不起,针尾尖穴能站立者多有痊愈之望,而不起者还吃、倒嚼多告死亡,故也把该穴称为“重危预报穴”[27]。

8 小结

尾尖穴是经动物临床验证具有确切疗效的穴位之一,对许多疾病都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在现代兽医临床治疗中,尾尖穴虽然效果确实,但是由于目前缺乏对其现代效应机制和临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尾尖穴认识还不够深入,其治疗作用和归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在本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以推动动物穴位、经络和针灸作用机制的临床研究进展。

猜你喜欢
经络中毒针刺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中毒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
《西游记》中毒记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中医术语“经络”的英译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