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特点分析

2020-01-16 22:12于娜延边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心
环球首映 2020年11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广播

于娜 延边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心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的信息接收方式较以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广播电视作为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传播渠道,是世界各国对我国进行了解的主要方式,在传播我国文化思想、塑造大国形象等诸多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新媒体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的特点

(一)传播途径的多样性

广播电视是传统媒体的代表和主要形式,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特定节目进行信息传播,从而达到影响社会舆论、激发社会正能量的目的,因此,新闻内容必须客观且真实。在新媒体平台愈发繁荣的当下,传统的新闻媒体也在传播途径上进行了革新,纷纷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抛头露面。这种突破传统的做法,使得广播电视在新时代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并且由于这些信息化的传播途径存在加工方式简单、内容随意性较大的优点,这让编辑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和多样,进而使得传统广播电视在新闻内容的时效性上获得了巨大的突破。这是新时代下广播电视编辑工作的多样性所带来的主要优势[1]。

(二)工作思维的创新性

近年来,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革新,信息传播的速度显著加快,直播不再是新闻机构的专利,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一线记者”,在现场第一时间对新闻进行传播。这一变革在一定程度上使新媒体与广播电视的工作内容产生了重合,影响了传统媒体的收视率和收益。针对这一现状,各大广播电视台也逐渐开始进行编辑工作思维层面的创新[2]。

具体来看,当前的广播电视台编辑人员都在创新自身的工作思路,试图寻找新的突破口,首先,所有编辑人员都在主动训练自身的新闻敏锐度,对身边发生事件的内容进行快速捕捉;其次,部分编辑人员也在主动应用大数据技术辅助完成新闻的编辑工作;最后,广播电视台也在增加其本身与新媒体之间的交互频次。

(三)工作内容的美学性

工作内容的美学性也是当前广播电视编辑工作的一大特点之一。在新媒体背景下,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许多个人媒体制作者也可以制作出质量相当高的即时新闻内容。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广播电视编辑的内容已经严重落伍,无法契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和精神需求。因此,传统广播电视编辑工作艺术性和美学性的提升就是十分必要的了[3]。

在当前的新闻实践中,各大广播电视公司都在编辑内容的美学性上下足了功夫,从“最美记者王冰冰”到“舌尖上的中国”,各类广播电视都在尝试从各种层面对编辑内容的美学性进行改进,这对促进我国文化传播是非常有利的。

(四)节目形态的新颖性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形态均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传统媒体发出了挑战,面对这一现状,大多数传统的广播电视公司都在积极的对自身的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更加注重节目形态的新颖性。

在实践过程中,各大传统媒体都积极寻求节目形态的新颖性,在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各种媒体技术,对自身的编辑工作形态进行完善,进而抓住新媒体变革过程中所带来的机遇。

二、新媒体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的开展方向

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编辑工作的特点可以看出,当前的广播电视编辑工作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有可能满足新时代下观众对于信息的需求,进而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收视率。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的开展方向提出了合理建议。

首先,相关企业要优化新闻编辑人员的工作理念和相应工作制度,使之在工作中勇于创新、渴望创新、善于创新;其次,广播电视台要注重对自身美学性和艺术性的提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彰显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就能在竞争更加激烈的新时代背景下获得一席之地;最后,广播电视企业也要不断创新自身编辑工作的形态,在对受众进行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打造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态,进而形成自身的风格和特色。

三、结论

纵观全文,在现代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广播电视的编辑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体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时代特点。所有广播电视企业及编辑人员都应该充分理解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编辑工作进行革新,使传统媒体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广播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