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高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1-16 07:40凌玉礼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高年级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凌玉礼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又处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阶段,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即将步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因此,更应从多元角度培养这一阶段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思维能力

引 言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它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分析、消化、鉴别、加工等,以此确保学生可以透过数学知识的现象看到数学知识的本质,以此对自身固有的思维方式进行突破,使学生可以产生全新的决策意识.

一、游戏活动,提升感性思维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教师大都采取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或强行灌输的方式将数学的定理、公式、理论概念、基础知识向学生进行照本宣科的讲授,这种方式无异于死记硬背,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同时,在课堂教学环节,大都以教师为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坐在座位上接受知识,这种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的教学模式,会抑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仅限于被动接受的层面.因此,为有效突破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应注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将自身主导者的身份转换为引导者的身份.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运用一些游戏教学模式,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游戏大都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形象认知,并在这一基础上,使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进而逐步提高感性思维能力.

以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中“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为例,本知识点的教学主旨内容在于学生在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正确运用公式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本教学知识点涉及面积的计算,这就需要运用几个方面知识的结合,因此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为使这部分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便于学生认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虽然高年级学生的思想比低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自主思维能力,但仍具有第三启蒙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仍旧喜欢玩游戏.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游戏中提高感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导课环节利用“三角形变平行四边形”游戏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进行认知,教师让学生将三角形旋转180°,然后平移到另外一边,并让学生在A4纸上画出一个点并剪下来一个三角形,再将三角形绕着A点旋转就形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一环节类似于益智小游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顺利进入本知识点的学习状态中.

二、强化练习,培养发散思维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以此确保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旧知识也进行了巩固,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教师也应在课堂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个性化思维以及多元化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挖掘,并确保学生可以通过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系列体系化学习,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使学生多元化的数学思维得以提升.

以五年级的“简易方程”为例,高年级的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讲,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尤其数字方面和方程方面的知识,其抽象性与逻辑性更强.对于本知识点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习简易方程的概念、公式、定理,也应从一些基础层面的、与生活贴近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对简易方程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强化性的认知.学生对基础知识形成理解后,就会夯实学习基础,从而为简易方程概念、公式、定理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利用一副扑克牌教会学生将常见数以及常见数的意义用字母来表示,这种贴近生活又简单易懂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并不一定都是枯燥的数字,生活中的一些用品也可以与数学知识产生较强的联系,进而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挑出扑克牌中的AJQK,然后让学生说出在扑克牌中上述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什么数字,教师通过导课环节的引导,使学生懂得字母可以代表数字,让学生不觉得这部分知识点较为突兀,在这种情况下,也教会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提升.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引出简易方程的概念.比如,爸爸比小茗大28岁,那么爸爸35岁的时候,小茗几岁?通过这一问题的引出,学生对简易方程的概念有了一个认知,可以假设小茗的年龄为X岁,爸爸比小茗大28岁,爸爸35岁时求小茗几岁,对于这一问题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出简易方程,在等式情况下,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一数学概念,然后列出方程,就会很容易得出方程的解.虽然这种方程算法在计算之初看起来比直接计算有一定难度,但是一旦掌握了解题方法,列出等式就会使数学问题变得简单,使看似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发散思维得以提升.

三、结合实际,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知识虽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与其他科目相比,难度也很大,但是,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可以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引导,并鼓励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这种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也是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并非都是数字的计算、图形的计算,而是与生活实际有着较高的贴合度,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以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在本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以问题导入的模式询问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比如,面前最常见的书本、文具盒等,也可以是操场、家庭中使用的冰箱、老式电视机、粉笔盒等,都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这种贴近生活的导入,会使学生感觉到教材中看似枯燥的点线面,其实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概念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格尺测量书本或文具盒的各个面的长与宽,以此确保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态.同时引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即长方体的表面积为(ab+ac+bc)×2,这是因为长方体共有六个面,相对的面是相等的,即左右面、上下面、前后面,因此,可以将相等的两个面的长度进行相加,然后再与2相乘,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a2,这是由于正方体具有六个面,并且每个面的面积完全相同,因此得出上述公式.这种具象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将生活中的内容与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从而确保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提升.

四、创设情境,激发灵活思维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提升.在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确保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即教师不得在教学过程中困住学生的思维,应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敏度,并且提升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核心素养.再者,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为学生制订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并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注意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可以从不同视角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懂得一个数学问题的不同种解决方法,以此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同时,为确保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保持学习热情,教师应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始终保持高涨.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意愿,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提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首要前提.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制造悬念,巧妙设疑,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脑细胞被有效地调动起来,确保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以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为例,对于小学生来说,分数概念具有一定难度,它是指将一个整体的数字以整数比的形式进行表示,而分数除法包含的内容则更加广泛,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分数与分数相除,指的是被除数与除数的倒数相乘,并且,在计算的最后,对于可以约分的数字应进行约分.因此,对于相对来说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在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創设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投入学习状态,进而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为学生学习分数除法做好铺垫.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可以在电子白板上画出一个线段图,并通过这一线段图引导学生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等量关系对方程自主解答.这是两种不同的数学解题方式,教师将这两种方式引入,使学生懂得同一个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以此提高学生的灵活思维.此外,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引出分数除法的概念,并为学生出具试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从而使学生计算分数除法的能力有一个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灵活思维,以及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一个质的突破.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艰巨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等方面不懈努力.同时,应对学生制订个性化的思维能力提升方法,优化教学方式,确保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从而使不同层面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常巨权.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2020(43):202-203.

[2]马逢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35):75,77.

[3]吴晓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0(24):139.

[4]孙晋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9):169.

猜你喜欢
高年级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