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绘本在小学数学活动中的价值研究

2020-01-16 07:40王欢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数学绘本数学活动价值

王欢迎

【摘要】绘本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类教学资源.绘本不仅具有图文并茂的教学优势,而且对学生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等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绘本的价值研究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绘本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绘本;数学活动;价值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误以为数学只是枯燥的计算、单调的符号,这不仅会影响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会使数学学习的过程过于枯燥、刻板,影响数学思维的稳定发展.绘本作为一种崭新的形式,不仅可以有效串联数学符号,而且可以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一些图片、故事、科学知识等串联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通过紧密联系的故事情节,学生可以边阅读边创编故事,并学会整合一些数学方法.多册绘本故事紧密交织在一起,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可以令数学的美绚丽绽放.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绘本,并将其与小学教学活动紧密联合在一起,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流光溢彩.

一、数学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分析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数学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数学逻辑的严谨性,数学文化的广泛性,数学规律的规范性,等等,都会从不同程度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绘本作为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故事形式,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绘本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故事情节,发展数学思维.小学阶段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之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他们的说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借助绘本,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现成的小故事,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让学生在领略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并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多彩生动的展示,学生可以更好地认知数学,学会思考.

其次,教师依托绘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绘本本身有很多有很强的情节性,其故事曲折,引人入胜.绘本故事推进的过程中一般都涉及一些矛盾和问题.依托这类冲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数学故事,又让学生可以尝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第三,繪本的引入有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小学阶段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除了直接传授给学生一些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依托有效的教育资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整合意识、数学逻辑思维.教师利用绘本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分享,以推动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使学生数学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可以更加浓厚.

二、数学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绘本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需要以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前提,并与数学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教师通过有效的策划和引导,可使学生对绘本学习建立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需求.

1.绘本阅读提升学生讲故事说理的能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会计算,但不会说理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学生都能知道9-2=7,但是当他们遇到一个具体的题目,如小青蛙和妈妈总共捉了9只虫子,小青蛙说,我抓了2只,问妈妈捉了几只虫子时,他们会列出“9-2=7”的算式,但是对总体与部分这两个概念,他们在头脑中是比较模糊的.究竟应该把哪个部分放在前面,哪部分放在后面,学生说不清楚.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以绘本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学会灵活说理.很多绘本不仅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概念,而且教会他们“总”与“分”的关系.以《起床上学了》这本书为例,它讲的是一个小女孩从赖床,到洗脸、吃早餐、上学等的一系列活动.家中的宠物狗用线段记下小女孩活动所用的时间,并计算出总和.这个故事选取的是生活中最常出现的一个场景,学生对此有天然的亲密感,而其中小狗用线段计数的方法通俗易懂.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时间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理解,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个故事表达出来,说理能力显著增强.同时,这能进一步督促他们提升时间应用意识,从而使数学可以被学生灵活感知.

2.寓教于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非常强,但与此同时他们遗忘知识的速度也非常快.以分类和比较为例,在初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能快速分类,他们的观察能力比较强.但是,当教师出一些具体的题目,如让学生说一说:谁比谁多;多多少个;需要移位几个,两个人的数量能够相等等问题时,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列式,也不知道该如何解答了.这说明学生本身的学习迁移能力并不是很强,对于同一个问题,只要稍微变换提问方式,他们就会不知所措.

绘本在教学活动中的灵活运用就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寓教于乐,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小小消防员》这个绘本就将数学变成了一些简单的生活游戏.作者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为消防员的衣服搭配合适的纽扣,从中学习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以及平均数的概念,并尝试分类.结合这个故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拿来家里的一些纽扣,在课堂上数一数、摆一摆、排一排,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发散思维让数学变得简单易学

初入小学,学生识字的数量有限,但他们表达的欲望非常强.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在上面讲,学生就会在下面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这样课堂秩序难以维持,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借助学生喜欢“说”的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开展绘本阅读教学,让学生仿照图片讲故事,提升他们思维的发散性,使数学变得简单易学.

以《布巴的五指计数》这本书为例,这是非常接近小学生思维模式的一本书.原始人布巴为了看管好家里所有的羊,探索了多种计数方法.为了让羊能够吃饱,又能安全地回来,他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手掌计数,在墙壁上留下了最早的数字.用他的计数方法,我们可以准确记录和整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学数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一些铺垫性阅读,接着让学生结合图片来自己讲故事,想一想:布巴是怎么做的?你遇到这个问题又会怎么做?从而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自主讲故事.

三、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几点反思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指出:“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顺其自然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数学绘本对小学生来讲就是一种无形之中的教育资源.通过与绘本的接触和阅读,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学习数学,升华认知,并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多元化成长.而依托小学数学绘本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推进绘本教学

绘本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类学习资源.在绘本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从感性向理性逐步过渡的桥梁.教师要在绘本内容的选择、绘本资源的呈现等方面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开展数学绘本阅读的初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绘本故事,引导学生如何阅读绘本,如何呈现故事内容.教师可以将故事简单浓缩为一个或几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學生能够依托绘本逐步过渡到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表达预留一定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对绘本的理解.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更好地发现绘本故事中呈现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逐步从感性向理性思考.

2.彰显数学情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交流意识

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从童趣化的故事中发现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有效经验.数学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源,其本身有较强的故事性,但本质上仍有数学思维贯串其中.依托绘本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其中的数学思想,如统计的思想、变化的思想等,并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来摆一摆、拼一拼、试一试,看看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简单的数学公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经验,学会高效学习.

同时,教师要为学生预留交流互动的空间,让他们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讲一讲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彰显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逐步发现绘本故事中蕴含的诸多人文方面的精神.教师要将数学学习思想渗透给学生,让他们持有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思想中蕴含的情感智慧,并教会学生在面对一些复杂问题时,可以有效发散和整合,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使学生树立更加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教师要依托绘本教学传递给学生积极的态度观念.

3.依托绘本故事研读,助力教师教学技能不断提升

数学阅读是近年来广泛提倡的一类数学学习方式.依托绘本,教师除了为学生讲故事之外,还要引领学生创造和创新.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脱离文本对自身思维的束缚,试着仿照绘本编一个新的故事.例如,原来的绘本中是三个孩子分享蛋糕,学生可以自己想一想,如果在糖果店发生了类似的故事,应该怎样把它讲出来.这样,学生可从传统的绘本复述向绘本创编逐步迈进,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用数学语言讲故事,从而更好地体会数学学习与创新的乐趣.这样在绘本运用与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创造性,还能够带领学生不断积累,有效创新.

合作在绘本教学中非常重要,小学生本身有很好的分享热情,遇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他们会迫切希望与家人或同学分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课堂,让学生学会分享、互动与交流.教师主动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小组中间,听一听学生是如何讲故事的.此外,教师要试着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来帮助他们解读故事,将一些枯燥、生硬的数学语言转化为学生更易接受的生动语言,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稳步发展.

总之,图文并茂的绘本故事是数学课堂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它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会说理、自主学习、发散思维等多项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范林伟,杨雅军.小学数学绘本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福建教育,2018(10):39-42.

[2]林婷婷.“数”与“图”的完美相遇,提高阅读力:小学数学绘本阅读教学策略微探[J].新课程(上),2018(12):80.

[3]聂世蓉.用数学绘本开启学生的综合实践之旅:浅谈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绘本阅读的有效融合[J].教育界,2017(11):55-57.

[4]费国平.数图结合,培养兴趣:论数学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8):37.

[5]孙林.数图结合,活化课堂,引思激趣:论数学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奥妙),2018(1):14.

猜你喜欢
数学绘本数学活动价值
童眼“读”绘本,童心“涂”绘本
一粒米的价值
微课技术在初一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初探
刍议苏科版初中数学活动的对策
“给”的价值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巧用趣味绘本,玩转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绘本中数学信息的间接呈现方式
数学绘本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