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如何有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2020-01-16 07:40康学炜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康学炜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正在从“知识本位”向“核心素养”转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客观需求,而且是实现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尝试分析如何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与科学精神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数学教育和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然而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由于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片面追求课堂效率,忽略知识形成过程;过分强调机械记忆,忽視数学体验与感悟;一味讲解难题,忽视学生认知规律和实际应用;等等.这些都使课堂教学呈低效状态,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急需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发展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进一步提高社会生存与适应能力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初中数学新课标内容来看,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计算和数据分析.其中,数学抽象是指忽视物质本身属性得到的对数学对象的研究过程,具体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图形和图形之间的关系的本质,并对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结构产生比较深刻的认知.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数学知识的逻辑性非常强,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各种数字、运算规律以及一些数学性质等联系在一起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要求学生具有逻辑思维的能力和品质.而数学教学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逻辑推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逻辑推理具体包括比较、分析、抽象和综合等,其关注的是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的特性.数学建模是指建立数学模型来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先结合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最终利用数学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直观想象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具体是指学生利用空间想象和几何直观来对事物的形态和变化进行感知,借助图形理解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利用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等都属于直观想象的范畴.数学运算是指利用学习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解决数学问题.在数学学习中,数学运算是非常基本的素养,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很多数学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数学运算,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非常重要.数据分析是指借助科学的统计方法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并通过推理和判断得到最终结论.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获取信息资料,整理数字,构建数学模型,等等.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因为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不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分阶段、由浅入深地完成教学.因此,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按照年级来分阶段完成教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数学知识的难度慢慢增加,并且每一个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要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实现数学学科的高效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具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应该从整体出发.一些核心素养是和单一的学习领域内容有紧密联系的,但是也有一些核心素养是和多个学习领域内容有紧密联系的.数学学科知识由多个板块构成,学生在解题时可能只需要应用一个板块的知识,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具有综合性.

数学核心素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学生在持续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一般意义,同时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彰显了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因此,数学核心素养具有持久性特征,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特征

(一)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调取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潜能.学生能够自觉地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积极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数学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位置,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凸显,这样就导致学生没有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产生直观理解,因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层,很难长久记忆,同时难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和当前的新课程理念相悖.因此,教师要想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就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来开设各种教学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思考、获取知识的场所,使学生通过有效的思维活动和探究过程来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认知.

(二)生动性

生动性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呈现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丰富多样,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突出“学乐”和“乐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魅力,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按照以往传统、陈旧、僵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会使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枯燥和乏味.课堂不够生动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这种压抑的课堂氛围中容易出现走神和“开小差”的情况,最终影响学习效果,不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教师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等来构建生动的数学课堂,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

(三)生成性

生成性是指在数学课堂中学生能够大胆提问,善于观察与发现,在小组讨论中实现思维的相互碰撞,相互启迪,进而促进智慧的生成,发展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养成.生成性资源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教学资源,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一定不要觉得自己的教学被打乱,而要耐心倾听学生的疑问,并耐心解答,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为了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在备课时要预设各种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预测课堂上可能出現的生成性资源,并提前做好准备.例如,对于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提前准备好答案以及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的方案,这样课堂上出现生成性资源时就可以被充分利用,借助生成性资源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措施

(一)找准数学教材教学契合点

首先,从学生“兴趣点”入手,引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在“乐中学”,促进可持续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符合学生身体特征和心理特征的“兴趣点”,用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其次,寻找最佳的“探究点”,取得良好的探究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逐渐理解知识本质,促进思维由表及里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熔炉,团队合作是取胜的法宝.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疑问,选取合适的机会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考、交流,实现不同智慧的融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如此,合作交流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这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思维过程和思考方式,并反思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样能够取长补短,互相进步.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优化小组成员结构,优选合作交流的内容,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点.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进行分组,以5~6人为一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内有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水平和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这样一群学生在一起交流讨论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促进每名学生的智慧增长.

(三)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的基本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够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其能够在独立思考中了解知识.例如,学习“勾股定理”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题目:一只蚂蚁要想从三级台阶的最低端一点走到相对的最顶端一点,已知台阶的长、宽和高分别是 10 cm、5 cm 和 3 cm,蚂蚁最短要走的路线为多长?在解决此类问题之前,学生只接触过平面内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没有接触过立体图形的最短距离,此时能够体现出勾股定理和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知识的运用.这样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和空间想象力的提升,真正达到“教、练、思、用”的教学效果.

(四)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评价体系中

要想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案,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评价体系中.在初中教学中,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为教师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让教师及时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一般按照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教学评价,这种教学评价方式表现出很多的不足,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很不利.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评价方式,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评价体系中,将核心素养的指标当成教学评价的指标,让教学评价更加科学、有效,从而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培养不仅是新课改要求,而且是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同时是学科教学的必然趋势.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要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通过优化教学措施,体现主体性、生成性、生动性等特征,强化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望芬.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之下[J].数学教学通讯,2019(8):31-32.

[2]王翠微.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52-53.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1+1”微群阅读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