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16 07:40王爱红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王爱红

【摘要】数学是初中阶段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是各层次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助推器.高效革新数学课程教学尤为重要,其中教学方法的深化完善是一大关键点.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探讨了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以促使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最大化提高.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应试教育下的题海战术、满堂灌等方法以及手段的弊端不断呈现,难以满足当下素质教育实施的新要求,而问题导学法已成为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同时,问题导学法的优势表现在多个方面,教师要在深化剖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将问题导学法渗透到数学学科教学全过程,在教、学两大环节的无缝衔接中建构高效的数学课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中,思维、能力、素养等都能有不同层次的提升.

一、在问题导入中展开分层教学,点燃兴趣的同时锻炼思维

教师要在应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优化初中数学问题导入环节,有效开展数学分层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自主思考、解决数学问题中深刻感知数学课程的魅力,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点燃兴趣、锻炼思维,在问题导学法作用下顺利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

以“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为例,教师要在综合把握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知识点的基础上,对这一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问题以及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化分层,将问题导学法巧妙渗透到教学中,在问题层层导入中高效展开课堂教学.在讲解“多边形内角和”知识时,教师要从分层教学的角度出发,设置层次化的问题,比如,请说说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可以推导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或者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在求内角和层面是否存在某种关联.问题提出以后,教师要在点拨、提示过程中和班级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良好互动,在交流过程中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多边形内角和的问题思考中,在层次化问题的解决中轻松理解抽象化的多边形内角和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合理化总结的基础上层层引入多边形外角和知识,在协同作用的过程中引领各层次学生思考、质疑,在问题解决、知识掌握中点燃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锻炼其数学思维.

二、利用问题延伸拓展课题知识,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教师可以在采用问题导学法教学过程中利用合理化的问题对数学知识进行科学化延伸、拓展,让各层次学生在共同探究、剖析以及解决问题中深化对知识的认知,在重點、难点有效突破中持续完善数学知识体系.

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教师要在把握这一新课知识基础上有机联系学生已学过的方程知识,在新旧知识深度整合过程中巧妙渗透问题导学法.在新课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置关于方程的课堂问题,比如,在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基础上说说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说说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区别,以及如何化简一元二次方程,在层层导入中对“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进行合理化延伸以及拓展,以问题为导线,在层层递进过程中让各层次学生自主思考、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在交流想法、交换意见的过程中深层次探究课题知识,通过不同路径深化对方程知识的认知(比如,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特殊形式,包括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等),准确把握“一元二次方程”一系列知识的同时,将其和前面已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区分开,为更好地学习该章节后续“解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和一元二次方程”等内容打好基础,细化整合零散知识的同时高效建构方程知识体系,在对比、探析、归纳过程中准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如配方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在迁移、对比、整合的过程中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章节下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将其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高效解决和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在实践、探究、总结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深层次探析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的同时,灵活处理与之对应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数学知识水平,促使问题导学法在数学课堂得到高效应用.

三、在随堂练习中实现问题导学,提升解题准确率、速率和能力

随堂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在随堂练习环节巧妙应用问题导学法,检测各层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补充相关知识点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课堂练习,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轻松掌握重要的课题知识以及必要的解题技巧、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提升数学知识水平以及解题的准确率、速率和能力,客观展现问题导学法的魅力.

方程、函数是初中数学的关键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函数知识、方程知识有所区别的同时也有着某种联系,日常生活中函数、方程二者结合的问题并不少见,要在准确把握区别、联系的同时活用数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以“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为例,教师要重视数学教材中前后章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讲解“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时,可巧妙引入相关的旧知识,比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次函数的图像以及性质,多角度整合看似毫无关系的知识点.随后,教师要把握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要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完善引入课堂的二次函数知识、一元二次方程知识.针对班级不同层次学生对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系统化、层次化讲解“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新课内容,优化问题设置、随堂练习等,将相关的内容渗透整个课堂教学,规范设置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题,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随堂练习环节,巧设与之对应的思考问题.比如,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函数图像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函数y=x2和y=bx+c的图像是不是一定会交于两点;一元二次方程y=x2+bx+c的解是不是函数y=x2和y=bx+c的图像交点的横坐标;如果函数y=x2和y=bx+c的图像并没有交点,一元二次方程y=x2+bx+c的解会是怎样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题、审题、析题的同时思考与之对应的问题,精准把握各类练习题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尤其是题目中的关键字眼、隐含条件等,联系、整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包括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数学思想方法,鼓励学生演示整个解答过程的同时大胆回答对应的问题.教师要在聆听、评价的过程中归纳、总结错题,和学生共同探究具有代表性的错题,让其在改正错题的过程中深层次思考、解析提出的问题.结合未解决的问题,以错题为导向,巧设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各层次学生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高效利用错题资源,在解决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函数、方程相结合的知识,在深度学习的同时最大化地提升数学解题准确率、速率以及能力,通过随堂练习,顺利实现高质量的数学问题导学.

四、在课后数学作业中导入生活化问题,发展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与实用能力

教师要在课后数学作业中科学导入生活化问题,将数学课堂、现实生活深度衔接,让各层次学生在数学课题实践中深化发展数学实际问题解决以及学科实用能力,客观展现问题导学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生活化教学是素质教育深层次实施中明确强调的,而课后作业布置是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一大关键环节.以“统计和概率的简单应用”为例,在该章节课内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在有机整合统计、概率两大层面知识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以问题导学法为出发点,完善统计和概率的课后作业,从调查学生视力、货比三家、保险费收取等方面入手,合理设置生活化数学问题.学生可以在自由组合的基础上选取任意的实践题目以及对应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多样化数学实践,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中活用统计和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夯實数学基础中同步发展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实用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入手,深层次剖析初中数学课程教与学的实际情况,深化认识的同时灵活、高效运用问题导学法,在改变数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促使课堂教学更加实用,促使各层次学生在思考、探究、分析以及解决各层次数学课题问题中夯实学科基础,在数学能力深化锻炼中健康、快乐成长,确保在数学教与学两大层次目标实现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王目桥.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9):169-170.

[2]王继花,郑秀萍.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9(21):95.

[3]陈晓娟.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31-132.

[4]吴镇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9(96):94,96.

[5]王友雄,方善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微[J].读与写,2019,16(33):152.

[6]罗爱玲.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8):90.

[7]成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8(35):50.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