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消费力研究

2020-01-17 12:07李晨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消费力农村居民消费

□文/李晨阳

(河北外国语学院 河北·石家庄)

[提要] 新经济形态下,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然而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消费力度太低。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力现状进行阐述,其次分析制约农村居民消费力的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提升农村居民消费力。

一、消费力概述

关于消费力的概念,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并没有任何相关的论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力开始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尹世杰认为:“消费力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对消费资料进行消费的能力”。并且将消费力分成三类:一是社会消费力,表明在生产关系中受分配关系所决定的能力;二是绝对消费力,表明消费是受收入所决定的,有多大的收入决定多大的消费;三是自然消费力,表明消费力只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的消费。

程恩富认为:“消费力是消费者为满足物质和文化需要从事消费的能力,体现消费者和消费对象(即消费资料和服务)之间的一种关系。”认为消费力具有两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即人的消费是天生的,是生理机能的自然决定的自然反应;二是社会属性,即在社会发展中,人们所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

结合上述学者的定义,本文将消费力定义为:消费主体在自身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自己在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消费方式对消费客体进行消费的能力。

二、消费力的重要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最初目标要求中,不仅明确了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还有对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以及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要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意味着人们的消费也要相应的升级。消费的提高最重要的还是看消费质量是否得到提升,以往,人民的消费方式大都是追求数量,现在消费质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以往,人们的消费对象主要是重视物质消费,而现在精神文明消费开始得到重视。

由此可见,消费的层次是不断提升的,并且消费的需要也是在不断转变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消费转变,由简单需求向高端需求转变。因此,如果要实现这些转变,就需要不断解放和发展消费力,因为高层次的消费就必须有高层次的消费力来满足,发展消费力是促进消费,提升消费的必要条件。

三、农村居民消费力现状分析

(一)农村居民现有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和城镇相比较高,消费层次低。据统计局发布的最近五年的数据可以发现,虽然恩格尔系数一直在下降,但还是维持在30%靠右,这与城镇居民的27%仍然有很多的差距。其次,在消费结构中,享受型消费占比较少,例如文化旅游和医疗保健,占比均在10%左右。

(二)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较差,抑制消费力。通过调查农村市场存在以下现象:商品质量问题是最为棘手的,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市场中比较常见;其次市场的监管散漫,对于市场的秩序和质量不问不顾,甚至有些地方根本不存在市场监管;再次,商品的数量较少,消费者无法满足消费;最后,农村居民对于购买假冒伪劣商品之后解决措施欠缺运用法律手段。

(三)农村居民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消费力受限制。在农村,居民的活动场所都是集中在村里,外出相对极少,对于市场上流行和新兴的商品缺乏信息,这就限制了消费者的欲望。其次,从消费者的能力来看,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不稳定,有时出去务工,有时又在家失业,这就导致了他们想要消费,却消费不起。

四、制约农村居民消费力的因素分析

(一)消费主体方面

1、消费能力低。消费的两大主要决定因素是收入和消费倾向,分为自身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其中,边际消费倾向是由收入决定的,和收入成正相关关系,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不像城镇居民,有着可靠和稳定的工资来源,农村居民的收入绝大多数由两部分构成:短暂的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盈利收入。对于大部分的农村居民来说,由于自身和环境的原因,出去务工只能是短期的,因为在农村还有一年几季的农作物需要他们去收。因此,导致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是不稳定的。从自身消费倾向来说,从远古时代开始,自力更生是人类生存的本能,尤其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农村环境的便利性,满足自身基本消费的商品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双手获得,因此自身的消费倾向更低,导致消费欲望更低,消费自然不足。

2、消费观念落后。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消费观依旧是在务实上,即有多少钱就买多少的东西,对于现在所流行的超前消费和贷款消费更是不会触及。此外,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节俭,在农村居民的身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正是由于这种品质的存在,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一直是落后于城镇居民,消费力低。

3、文化教育水平低。我们知道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文化水平较低是一直以来的现实问题。文化教育是提升居民的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对于消费来说同样重要。文化教育水平代表着一个人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和理论以及技能的层次高低,而这种知识和技能的高低决定了居民的消费层次,因为对于某些商品来时,消费是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做铺垫的,因此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导致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受限。

(二)消费客体方面

1、消费商品的数量少。受到农村环境的限制,消费不像城镇一样便捷。有的只是几个临街的门市或者小店,稍微大一些的农村会有集贸市场,但是即便是这样,门店的数量也是零零散散,并且种类较少。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供农村居民消费的商品较少,居民的可选性较差,直接影响消费。

2、消费商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农村居民相对较低的维权意识,导致一些供应商投机倒把,偷奸耍滑,将一些假冒伪劣或质量较差的商品投入到农村市场,而由于受到自身收入以及商品数量的限制,农村居民可能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进行消费,长此以往,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得不到提升,消费力也就受限制。

(三)消费环境方面。农村市场的消费环境差,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首先,农村的市场建设不完善,有的只能通过隔五天或者几天的集市上进行消费,限制了居民消费的可能性。其次,消费市场监管力度低或者为零,导致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流通。最后,由于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不完善,有些地方道路交通都是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商品的流通。另外,在“互联网+”的背景,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以及“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导致农村居民线上消费受限,只能实体消费。因此,想要促进消费,提升消费力,就必须改善消费环境。

五、提升农村居民消费力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消费主体。首先,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可以通过制定促进农村居民长久收入的机制,来保障居民收入的稳定性;以及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建立相关产业链或者产业园,提高农村就业人口数,增加收入。其次,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因为文化教育水平决定居民消费的层次,只有具备了现代化的消费理论和技能,才能在新经济时代进行文明、科学、合理的消费。最后,要加强对农村居民消费观念进行普及教育,形成新时代下的消费观念;以及增强农村居民的维权和打假意识,保护自身利益。

(二)丰富消费客体。首先,要丰富农村市场的消费品。数量上要增多,质量上也要保障。只有保障消费客体的充足,消费主体才能顺利消费。其次,要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力,商品必须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最后,农村市场的商品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因为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日新月异已经不是天方夜谭,只有紧跟当前市场的最新动向,才能促进消费。

(三)改善消费环境和消费方式。首先,要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假冒伪劣商品不在市场流通,提升市场整体质量,给农村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其次,要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含公路和网络基础设施,形成商贸流通体系,确保商品能够从城市顺利流向农村;最后,大力普及网络经济的便利性,让农村居民掌握线上消费方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增强消费力度。

猜你喜欢
消费力农村居民消费
我国消费力不足的多维判断标准
国内消费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力不足的主要症结及其矫治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新消费ABC
全面发展与提高消费力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