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0-01-17 18:10黎丽梅张再云胡湘毅
关键词:师范类应用型技能

黎丽梅, 张再云, 胡湘毅

(1.湖南理工学院 数学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6; 2.岳阳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 岳阳414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 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导致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大, 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编制愈发紧张, 中小学教师岗位日趋饱和.地方高校师范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 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优势, 强化自身学科特点, 拓宽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办学思路, 变革传统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努力使本学科毕业生适应人才市场的竞争.

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教学观念滞后

尽管学校教务处一直在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对教师进行相关理论、业务和技术上的培训, 使得许多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与现代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教学观念上的滞后必然导致教学行为上的滞后.比如, 在课堂教学中, 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在授课中基本上还是满堂灌, 一个人从头讲到尾, 至于学生学得如何, 自己并不在意, 上完课拿着讲义就离开教室, 典型的完成任务式的教学.课后也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 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 学生不懂的问题积累得多了, 慢慢就会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有的教师上课时教学手段陈旧, 学生提不起兴趣, 甚至出现很多学生玩手机的情况, 教师只是一味地指责学生, 认为是学生学习不认真, 将责任推给学生, 认为学生素质太差.这些都是教学观念滞后的表现, 它直接影响到高校的课改实效与进度, 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1.2 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

地方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课程内容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与学生所要从事的工作有较大的差距.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内容大多抽象深奥, 许多知识点与高中数学所学脱节, 导致很多学生具有畏难情绪, 最终导致对相关课程内容失去兴趣.同时, 理论课程设置比例过大, 实践课以及应用型课程设置比例偏少, 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弱, 教学技能差.

1.3 专任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的是适用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 还需要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和相关技能[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资队伍中部分教师的思想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不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转变, 甚至有些教师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应用型人才, 仍然“重理论, 轻实践”.一些青年教师虽有转型意识, 但教学经验不足, 不知道应该如何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1.4 实践实习培养机制不完善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2].一些地方高校没有重视这项工作, 只是在学生需要实习时, 临时抱佛脚到处寻找实习单位, 结果是即使找到了实习单位, 但实习单位能够提供的条件有限, 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由于是集中实习, 往往安排的学生过多, 指导教师因为所带学生太多, 无法与每个学生进行详细的交流与沟通, 学生也没有充裕的时间走上讲台锻炼自己,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达不到培育目标的要求.

1.5 学生缺乏教师责任意识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大多属于师范类, 但部分学生没有考虑将来所要从事的教师职业的岗位要求, 没有意识到教师职业的价值和使命, 因而在学习中找不到方向和动力, 缺乏学习的乐趣, 忽略了教师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所以, 这部分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竞聘中往往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措施

2.1 转变教学理念

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 因此, 首先要对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进行更新.一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观, 做全面发展的学者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服务意识, 提高自己对学生的服务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想办法提升自己的专业基础和教学技能, 注重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 打造成精品课程, 只有教师自身全面发展了, 才能培育出高质量的学生.二是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 鼓励学生质疑,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努力探索的科学品质.

2.2 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离不开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需要建设一支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为此, 学校需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进行国内深造或出国进修学习或学术交流, 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国际视野.高校教师还需要到中学或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使得教师具有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 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提供保障.可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短期进修与学历提高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进修相结合的方法, 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通过导师制、助教制、听评课制等多种渠道,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班主任制和兼职辅导员制, 培养青年教师的学生工作能力和师德修养, 做好青年科研拔尖人才和教学骨干的考核与培养, 为他们创造条件, 搭建平台, 重点培养, 使他们早日脱颖而出, 成为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领头羊.

2.3 优化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执教能力、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 针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重传承、轻创新的问题, 需要增加实验课时和教育实习的时间, 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进行整合, 增加C 语言等课程, 拓展相关知识面, 使得专业课的课程配置更加合理, 加强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2.4 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不断完善实习条件,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 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 为学生毕业后胜任教师及其他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实施训练: 大一阶段抓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大二阶段进一步深化课程内容的学习, 着重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 大三阶段以教学认知技能、教学管理技能进一步加强、教育技能得以提高为目的, 有选择性地要求学生撰写有关课程论文, 进行课件制作、练字及板书设计、教案编写、试讲、说课、评课等训练; 大四阶段以全面提升教学技能, 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 精心组织学生上岗实习, 强化毕业论文训练, 提高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

2.5 抓好课外学习体系的建设

课外学习体系需要根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师范类特点进行设计, 是人才培养计划之外的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拓展训练体系, 它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通过安排学生每天晨读、说课与试讲、小黑板板书训练、教师技能大赛、教师教育研究会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教师技能; 通过组建学生社团、社会调查,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组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大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等竞赛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组织学生申请大学生科研项目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通过上述活动, 构建全方位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课外学习体系.

3 结束语

地方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人才的培养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 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 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所以, 应积极利用好教学实践平台,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等技能, 从而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师范类应用型技能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拼技能,享丰收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
画唇技能轻松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