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校园,班主任战“疫”教育的行动策略

2020-01-17 21:44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王慧婷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开学抗疫防疫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王慧婷

疫情当前,在做好“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的同时,更要为开学复课做好硬件与软件准备。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神经末梢,如何做好开学复课的前后工作衔接,保证学生从居家环境向教室环境的顺利过渡?围绕“告别线上重返校园,班主任您准备好了吗?”这一话题,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德育教研室组织了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鸡西等地市的中小学班主任展开跨区域大研讨,旨在汇聚实践智慧,引领广大班主任迎接战“疫”新阶段的考验。

一、营造积极的班级心理环境

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具有隐性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无形的心理影响力。疫情当下,班主任引导和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减轻学生过重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促进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在这个特殊时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班主任要保持健康的心态与形象。伴随着疫情之下学生居家生活指导和网络开学的繁杂管理,班主任承担着多重角色职责,也存在着负荷过度带来的紧张、焦虑、压力感。需要学校积极关注班主任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引导班主任学会情绪控制、合理宣泄,学校可开展教师专题座谈会,以倾诉的方式做积极的同伴影响。当班主任以成熟稳定的心态、积极健康的形象迎接返校学生时,给他们传递的是安全感与正能量。

用温馨方式缓解防疫管理的紧张感。疫情期间,各中小学纷纷制定了学校防疫手册,严阵以待的气氛不可避免带给学生紧张感。班主任在落实班级防疫日常管理时,需要照顾到学生心理感受,以温馨的方式来化解。黑龙江省实验中学的防疫指南是由学生们动手创作的卡通版,简单明了、生动形象;齐齐哈尔市和平街小学陆瑶老师在医生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了学生与教师开学抗疫备品一览表,将各类备品的使用时间、地点、方法、技巧提供给家长,让家长可以安心把孩子交给老师。学生返校,班主任可以挑选欢快的音乐,设计卡通笑脸,口罩来迎接。这个时期班级管理不必强调与以往不同,不必人为的制造紧张气氛,要以外松内紧的方式遵循以往常态管理习惯。

心理疏导化解学生心理困惑。面对疫情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学生们的心理难免出现不适应,加之居家学习时间长,焦虑、恐惧、担忧等心态较为普遍,尤其是家有病人、医护人员、防疫一线工作者,这类学生群体要给予更多的心理援助。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身心状况,协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牡丹江林口县第三小学的班主任在开学复课前做好了摸底调查,以网络家访的方式和学生谈心,与家长沟通,掌握一手学生心理现状,学校的心理辅导组与班主任共同总结学生返校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涉及疫情恐慌、开学恐惧、学习焦虑、家人分离焦虑、同学交往困惑、沉迷电子产品等,学校已做好应对方案,建立健全心理疏导工作机制,将心理教师、解忧杂货铺心理咨询专栏、心理辅导室、德育部、班科任的力量有机整合,统筹管理,分工细致,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二、精细落实班级防疫日常管理

为了全面做好学生复课前的防疫准备,如何将学校要求的防疫日常管理在班级层面具体落实,既要指导班级学生人人遵守防疫管理要求,又要实现管理育人,促进学生规则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的内化生成。

组织好到校第一天的防疫日常管理。前期筹备时,班主任应在开学之前做好家校沟通,将新学期的学校防疫措施清晰介绍给家长。如错峰上下学、测量体温、戴好口罩、场所消毒、饮食安排等等。在完成物质硬件的准备后,做好防疫一日演练,模拟开学后班级一天学习生活的各环节以及突发应急工作流程,为复课班级防疫管理做好实操准备。开学第一天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生行为的具体指导上,做到组织有序、流程清晰、环节紧凑,为今后学习生活的安全有序打下良好基础。

以班级公约建设促进防疫日常管理。班主任可组织全班学生制订班级防疫规范的制度,以班级公约的形式集中学生群体智慧,公平分配角色,细化岗位职责,完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自觉、严格的遵守班级公约。班主任可结合具体事例强化规则意识教育,抗疫期间全民一致居家隔离、守法守规,是抗疫阻击战胜利的必要保证。让学生看到规则在规范人、约束人的同时,更是保障人、指导人、发展人的作用,发自内心认同规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防疫公共卫生习惯。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防疫自治管理。在班级防疫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引导全体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班级管理,避免少数人忙,多数人闲的现象。强化自我管理意识,要求每位学生管理好自己,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班级的关系,自我管理植根于集体中,全员参与,人人有责。围绕班级防疫自治管理,可采取岗位开发、干部轮换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度,做到行为自律、敢于负责。将志愿者精神教育有机融入,让学生体验服务他人的成就感。鸡西市十九中学在开学预案中提出了:校园防疫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形成学生自我管理制、班主任助理责任制、学生会统揽制的学生自我管理与督查机制,返校后体温检测、通风消毒、防疫信息、校车乘坐、食堂就餐、口罩佩戴等日常管理,均采取学生自我管理制度,提升广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创设抗击疫情主题教育活动

学生重返校园,正是班主任进行生命教育、责任教育、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契机,要挖掘最直接、最丰厚、最有说服力的抗疫素材,上好生动直观的全民抗疫人生大课。

设计好第一节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大”中见“小”,针对疫情教育下大主题,提炼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班会主题。大庆市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崔广辉老师谈到:第一节主题班会课的选题以“敬畏生命”入手,从抗疫过程中的国、家、人等方面,引导学生谈敬畏生命的细节表现。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从真实的实践中去发现真实的体验,学生的所得是自己思考出来的,不是教师“给你”的。学生的敬畏和生命意识有所提高之后,很多相应的自尊自爱、社会责任感、民族使命感都会提高。

抗疫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化。坚持抗疫主题教育活动系列推进,及时把握班级和学生发展中的新契机、新问题,生成新的教育活动主题,在动态发展中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牡丹江市林口县小学班主任研修团队对德育主题活动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结合县域学生特点,挖掘疫情下精神引领元素,研发了疫情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三个模块12节德育主题活动课程。每个模块的内容坚持自我、他人、社会三个维度架构,体现每个主题的系列与结构。系列化的抗疫主题教育活动能够不断促进德育效果的延续和深化,引导学生生活中持续践行抗疫精神。

将抗疫教育与学科有机融合。将“教学”与“育人”有机融合,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课程教学回归生活。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坚持“人人都是德育者,个个都是班主任”的育人策略,探索出了抗疫教育与学科融合的活动设计,以理科教学为例:生物教学结合新冠病毒的溯源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敬畏生命,尊重自然”教育;物理课从水银温度计到电子体温计再到耳温枪、额温枪,揭示小小温度计的变革蕴藏着物理学科运用于日常生活的智慧;数学课研究疫情数字变化,理性观察疫情发展的曲线,得出疫情转机和希望的结论;化学课从学科角度阐明杀灭病毒的原理和方法,结合科学家开发研制抗疫新型药物的探索精神和坚强意志,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意志品质培养。多学科融合的探究式活动设计,让学生把知识获得和生活教育巧妙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提升道德品质,实现传道受业解惑的有机结合,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四、家校合作共育的持续推进

学生较长时间的居家学习环境下,家庭与学校成了平等的教育合作者,家校合作共育是学生居家学习的可靠保障。居家学习也暴露了家庭教育的诸多问题,家庭教育的优劣以及学生的自律程度导致了学习上的差距。家校之间的联系频率剧增,体现了家校配合的重要性,班主任要保持家校合作的好态势,开学复课更要与家长合力共育。

家校沟通网络化成为常态。学生居家期间,利用网络与家长协同教育管理已经成为日常的工作方式。开学复课,班主任要促进家校教育共同体的作用发挥,让家长有序参与班级工作,真正形成教育合力。疫情过后,教育观念的反思体现在育人目标的校正,学生在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言行自律等方面的培养任务尤为重要,家长与老师在教育目标上要达成共识。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梁好老师建议:“倡导微家长会,每次20分钟左右,每周一次或每两周一次,将学生的表现反馈给家长,缓解家长的焦虑与不安。同时,邀请有思考有实践的家长进行分享:温情陪伴、技能培养、锻炼督促等等。”

家长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班主任要发挥好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做好问题反馈及家长资源挖掘。针对疫情主题教育,以家长进课堂的方式,上好疫情防控的现实课程。可邀请一线的医护人员宣讲医疗卫生防疫知识,科研工作者唤醒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认知,社区工作者、警察、志愿者分享交流,以鲜活的全民抗击疫情的战斗经历激发学生热爱家国的情怀,为他们注入心手相连、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民族基因。

回归校园,班主任的战“疫”教育增加了难度,怎样以自己的育人智慧化解难题,需要广大班主任群策群力,在观念碰撞和经验交流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班级的方式方法,为班主任生涯中特殊意义的大考交上不辱使命的答卷。

猜你喜欢
开学抗疫防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豪华防疫包”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开学啦!
开学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