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类习作的写法指导与范文示例

2020-01-17 21:44哈尔滨市道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日子疫情

哈尔滨市道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 兰

写在前面的话:

2020年一个特殊的假期,一场“疫情”把全国人民“囚”在了屋里,每天的疫情播报让人的心情随着曲线而波动,活动空间几乎都变成了“客厅-卧室-厨房-厕所”,行动范围的缩小却让人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我开始向一位不知名的制作者——一位武汉封城亲历者学习,补写了这段时间的vlog,用那琐碎平常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下无法演绎的一段历史,一段不寻常的日子里我身边的平凡人的生活。

也和老师朋友谈论写一些相关稿件,他们问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文字?我说,不想要那样或激烈或冰冷的文字,我想要点有温度的、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不受工作、他人影响的,属于自己、留给以后的文字……

随着“疫情”的发展,指向“疫情”写作的作文题目也越来越多,大家该如何将智慧集结在一处,以文字传递心声,用笔触记录时代,抒发心声?作为大背景下的文章写作如何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普通人如何从小人物的视角记录这段不平常的日子?作为语文工作者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具有时代感,又有自己独特感悟的“疫情”类文章呢?结合本人的写作经历和指导老师、学生写作此类话题的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指导写作,上好“疫情”类文章写作指导课。

一、生活取材,小中见大

看到很多教师设计的作文题目,如《风雨中的平凡人》《最美逆行者》《“疫”线温情》《顶出一个春天》《我的“战疫”行动》……不论是哪个题目,教师都是希望把抗击疫情战役中涌现出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记录下来。

在指导写作时,应该鼓励写作的人从自己身边的人物、事件写起,这场阻击战中没有局外人、旁观者。也许你的亲人就是医务工作者、警察、志愿者、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的故事当然值得记录,写作者也因为是“密切接触者”而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尤其经历了焦虑、担心、甚至生离死别,写作起来会有“动情点”吧!

如果没有这样的“直击”疫情的素材,“第一线的人物”,也不要看着电视中的人物胡编滥造,其实生活中的小人物,虽然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行动,被“囚禁”的日子里,也发生了许多啼笑皆非的故事。看看下面一位老师的作品,能不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呢?

守候时光 静享暖阳

哈尔滨市第138中学 尚 红

窗外,疫情肆虐,窗内,阳光四溢。在这冷酷漫长的严冬,守在家中,享受难得的阳光,也静候春天的到来。

那日,阳光耀眼,烟云缭绕。几日来,坐着,躺着,歪着,趴着,几翻轮回,腰酸背痛,头昏脑胀……“动起来,就好了!”手机屏幕传来弟妹呼哧带喘的声音,我知道她又在跑步机上锻炼了。“欧了!”翻身从沙发的窝里滚起来,“小王同学,借哑铃一用。你妈从今天开始要动起来!”“你能行吗?”正在擦臂力器的小王一脸不屑。“小瞧我?先来一个最轻吧!”一枚3公斤重的哑铃瞬间送到我手里。“还真不轻!”我小声嘟囔着。哑铃到手,双手紧握,左右摇摆,上下抬举,抻筋拉骨。十五个回合,手发抖,腿打颤,气微喘……“看看,我老姑!完蛋玩意儿!”回头看去,只见就差把沙发坐塌的胖侄女举着手机对着我开拍,满脸坏笑:“嘿嘿,我老姑,笨死了,完蛋玩意儿!”

“知道不,丫蛋子,我在为疫情做贡献!”我将哑铃猛地举上头顶,“锻炼身体,保护自己!”侄女的抖音里从此就多了她老姑笨兮兮的滑稽运动的视频,据说,点赞量还挺高。

虽然我成为家群里的笑谈,但是,守候在家里,在满屋子的阳光中运动,让我大汗淋漓,也神清气爽!那日后,每天做室内运动成为我的常态,婆婆、侄女都受到感染,加入我的运动小分队。居家的日子,告别萎靡,收获健康!欧耶!

那日,阳光灿烂,空气清凉。早上起床,伸伸胳膊,晃晃老腰。忽然发现老王同志的棉裤静静而慵懒的摊在床头的地板上,“有办法了!”84岁的抗疫老英雄号召大家宅在家里,为国做贡献。而你却为陪伴古稀的二叔打牌而无视疫情存在……“对不住!”随手拎起那棉裤,毅然将它丢进水盆里,按下,再按下,直到肥皂水浸透了它……回望依旧沉睡的王同志,窃笑……

下午,老王同志寻棉裤,“洗了!”我抑制着没敢笑出声。老王同志仰望那条还在享受阳光的棉裤,摇摇头拿起手机,“二叔……”那日后,老王没再出去打牌,而是宅在家里,做饭,看新闻,翻朋友圈,做俯卧撑,偶尔也加入我们的老中青美女运动队……

我知道这个冬天可能会比往年更冷更长,但我更坚信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守候在家里,我正学着享受着有阳光和家人陪伴的日子,用积极和美好将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演绎成不同寻常的岁月。

待他日再回首,2020那些疫情蔓延的日子,那些我们一起守望的时光,一定会成为生命中最暖的岁月。

这篇文章,以疫情为大背景,写生活中的小人物,选取居家避疫“带动全家运动”和“偷洗老公棉裤”两个典型事例作为主要内容,表现的是寻常人家,普通百姓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生活剪影,立意积极向上,加上语言幽默、生活化,可能引发许多读者的共鸣。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选择活脱脱的小人物,写他们有滋有味的生活,大背景下的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一样可以打动读者。

二、巧设结构,主旨升华

“疫情”话题的作文,从记叙文来看,适合写“日记”“家书”,即使学生写成了“流水账”,内容琐碎,只要真实,有真情,多年以后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忆,值得珍藏。

当然,如果作为考场作文,有文体、字数等的限制,除了一般的记叙完整的事件以外,要更好地表现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使用小标题的形式把多件事、多画面串联,不失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后文附这种写法的结构提纲,供参考)。

此外采用双线结构行文,也利于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下面这篇文章就是采用双线结构行文,花与人相互映衬,很好地凸显了中心。

顶出一个春天

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初四十八班 滕泽畅

肆意的寒风邪笑着逼近、袭卷,深深的寒意消蚀、冲刷着仅存的温度。阳台上的那盆水仙已被剪断了大部分根茎,孤独寂寞的绿,显得那样脆弱不堪。难熬的冬天,你也如我打不起精神?

晨起,“朝闻天下”中确诊人数持续上升的疫情通报,还是让人的心一阵阵收紧,让人心生堵塞。囚于房内的我,对学习丝毫不敢懈怠,“山川异域,日月同天”,那如往日课堂上温暖的男中音娓娓传来,我也精神了不少,他还像平日教室里一样博古论今,思接千载,带来一如往日的点点春光。网线那端他依然铿锵地讲述日本友人援助物资上的诗词,载着一方异域的患难真情,余韵悠长。这些日子似乎格外依恋这磁性的声音,听到他心里就有盈盈充实的温暖。望向阳台,已铺满灿烂的阳光,那株瘦小的水仙,似乎缓过僵意,在醉眼的微金下默默等待,缓缓舒展。

妈妈穿戴整齐,戴上口罩,要出门上班了。从大年初二她就已经返回工作岗位,连续工作十几天了,坚守医院前线的妈妈,作为整个科室的负责人必定首当其冲。护送转移发热病人本不需她亲历亲为,可因担心护工不熟悉新的工作流程,她便领着病人亲自前往,如何防护,保持安全距离,如何不放走一个发热病人,她必须尽职尽责……

“组长赶紧检查组员是否全员在线,马上汇报!”熟悉的凌厉声音掩不住班主任如风似火的性格,只是在这个特殊时期,没有往日的内心愤懑不平,却满溢幸福的温暖。我深知她刀光剑影的铠甲下,是一颗温柔而纯粹的真心。即便这居家的日子,她也依旧履职没有半点放松,那不容辜负的严格不至于使我迷失,而是积蓄,坚持,转身追逐,追逐破土的绿意!阳台上,绿意已坚韧,即便无花,它已看到了整个春天的梦。

刚投入工作不久的哥哥,也提前复工,我已多日没见他的踪影了。做医辅工作的他,只在电话中说起他有3000个口罩,500个护目镜的库存,这些物资就是战备物资,分毫不能有偏差。公司上下正在把这些物资送往最需要的前方!

日子依旧如常似水,我在线上线下倾听那些给我力量、给我温暖的声音,忘记了冬的淫威、风的凛冽……那株水仙,也在无数个日夜的积蓄中粉碎严寒,悄无声息地固执生长,生长。终于那些小小的黄蕊白瓣,透过密密的茎叶露出挺直的腰杆,那原以为剪断的花丛个个向上窜起,昂着头,挺直胸膛:“我要生长!我要开花!”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绽放,是最固执的坚守,最有力的誓言!它用细小却清晰的声音告诉世界,我要顶出一个春天!

每一次浩劫之后,总有种子能在一片荒芜之中开出娇艳的花来,总有幸存者能在废墟中拾起瓦砾,堆起更坚固的城墙!一切苦难都将过去,浩劫之后生命的张力与任性有多么顽强。有那么多坚守的人,坚持的人陪伴,我们也一定可以顶出一个灿烂的春天!

本文双线并行,花与希望一同潜滋暗长,一起坚强绽放。一盆水仙从蓄势到开放,串起特殊时期几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让我们看到坚持线上教学的老师、战斗在一线的妈妈、工作一丝不苟的哥哥甚至是小作者本人他们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为对抗“严冬”努力抗争,只为顶出一个灿烂的春天。小作者感性的文字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正文的叙述行云流水般娓娓道来,如一股暖流涌动;结尾的议论抒情铿锵有力,充满坚定的必胜的信念。

三、腹中拟稿,提纲振领

最后,“疫情”类作文,不论是选取热点人物,还是确定写自己身边的人物,往往会交代社会背景,多数构思都会写一段时间、多件事。如果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在写作前最后打好腹稿,拟写好结构,提纲再动笔,否则容易掌握不好行文的节奏,写出头重脚轻的文章来。

下面展示两组结构提纲,供老师借鉴:

结构提纲(一)

题目:待到春暖花开,要与你把盏言欢

1.开头:日常生活场景——入题.

2.主体:

(1)早上和大猫玩耍——温馨(略)。

(2)沉寂了的发小群活跃(详)。

(中间:追忆:似水流年)(次详)。

(3)多场景多人关怀:老爸、老姐、收发大娘、其他(高密度细节)。

3.结尾:主题升华。

点题句:在意的人,一切安好;喜欢的事,照做不误。期待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能与你把盏言欢,要他个一醉方休!

结构提纲(二)

题目:静静地等待静静的生活

——记“病毒”肆虐的日子

小标题1:我是“中国好大姨”;

小标题2:我是太美中医“养生家”;

小标题3:我是小小“指挥官”。

附1:我的超级“粉丝”团;

附2:特别公共事件“大事记”。

结尾:此身此刻此地——朱光潜。

主题升华:病毒肆虐的日子,教会我珍爱生命,看清一些人,看轻一些事,懂得好好生活,知道了什么是最喜欢的人,最需要做的事!日复一日繁忙嚣喧的生活,突然不得不紧急刹车,静下来的日子让我突然有了沉思的时间,沉淀的心情,让我快乐地安排好每一天的生活,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还继续,日子还是昨天的日子,没有过不去的冬天,没有来不了的春日……

此外,如果不受体裁的限制,还可与网络同步,与时俱进,指导创作“美篇”“小年糕”,图文并茂、声效并用也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

常言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者乘势而进。”那么,文者因时而动,在这段与“病毒”抗争的日子里,让我们用自己手中的笔绘时代,记心声,抒真情吧!

猜你喜欢
日子疫情
不停奔跑的日子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开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隔离中,那些不得不亲密的日子
云上的日子
逝去的日子不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