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有你有我

2020-01-17 21:44策划王一鸣组稿徐永晨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口罩防疫

策划:王一鸣 组稿:徐永晨

在疫情汹涌、危险潜伏的时刻,教师们主动请缨,逆行而上,克服种种困难,严把“卡口”,筑防线;入户调查,守底线;坚守岗位,不下火线……义无反顾地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为构建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为夺得防控疫情阻击战的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小故事,大情怀

你肯定是老师

2月17日,我和张老师负责泰来县某平房区“卡点”的把守工作。这个小区的多数居民没有正式工作,且年龄偏大者居多,给我们的防疫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中午12时,我们提前上岗。张老师负责给居民登记,我负责检查居民的出门证、维持秩序。进进出出的居民很多,队伍排得很长。正在我检查一个居民的出门证时,一位50多岁的骑着电动车的大哥竟试图溜走,来不及多想,我立刻快跑过去,追上他,拽住了电动车的后架。

大哥很生气,说:“你拽我干啥啊?我有急事!”我礼貌地说:“您得出示出门证,我们检查好了才能让您出去。”“我没带出门证!在家都憋屈死了,出去一会儿不行啊……”他自顾自地说着,并没有意识到所说的话前后矛盾。我笑着说:“大哥,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在这里进行检查,也是为了你和大家的安全。”可是,这位大哥却仍然气哼哼地说:“我很健康,我哪儿都没去过,更没有传染病。你松手!我就是要出去,你能把我怎么样!”我一听,假装生气地说道:“你要是坚持不配合检查,那我就只能报警,让警察来处理这件事儿了!听说全国都拘留好几个了。”我假装拿起手机拨号。大哥害怕了,连连道歉,换了一种态度,软磨硬泡地让我放他出“卡点”。万般无奈,我也只好使出“杀手锏”。我对他说:“除非指挥部同意你出门,否则,我这关你肯定过不去!”最后,大哥只好悻悻地回去了。刚走了几步,他突然回头,说:“哼!我猜,你肯定是老师!”

我笑了。我确实是一名教师,工作一丝不苟,跟居民斗智斗勇,做起防疫工作来一点都不含糊!

(泰来县第四中学田玉艳)

“疫”路上有我

农历正月十三,我被安排在卡口值班。两班倒,我轮值白班,时间是早7点到晚7点,共12小时。

下午3点多,有一个中年男子,戴着口罩,撑着伞,穿着高筒靴,准备进村。

我立马站起来询问:“你好,你有什么事吗?”

“嗯,我想进去找个人,商量一下外出打工的事。”男子说道。

“你有证吗?”

“没有。”

“对不起,你不能进。现在是防疫时期,这个你也知道。请你谅解!”

“我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十几分钟!”

“不要说十几分钟,就是一分钟也不行。请你配合!”

“真的不行吗?”他恳切地说道。

“真的不行!”我断然拒绝。

防疫工作容不得半点松懈和怠慢。

这时,中年男子从怀里掏出一个证件给我们看。原来,他是镇里的干部,正在对各社区、村组进行暗访,督查值班值守情况。他刚才是在有意试探我们。

“你们做得很好!辛苦了!”他竖起了大拇指,转身大踏步离去。

我自诩是抗疫一线的一名“老兵”了,这样的“考验”完全经受得住!我暗自“得意”。

(江西省万年县上坊小学朱小毛)

抗击疫情 有我一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才显责任与担当,校长已主动请缨看守密切接触者。

“我报名!”瞬间,一股豪情涌上脑门!全国有那么多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奔赴抗疫一线,咱又不用直接与病人接触,值个班算得了什么,再说这件事总得有人来做吧!

妻子是政府工作人员,春节假期的第三天下午便开始上班了。听说我报了名,她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小心:戴两层口罩,与密切接触者保持一定距离,注意保暖……准备妥当,我将闹钟定到了零点十分。

说不害怕是假的,通过网络我们已经了解到了病毒的可怕。我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不知不觉闹钟响起,赶紧起床作准备吧。我到达指定地点,与校长和同事汇合,一起来到目的地。我们四个人被分成了两组,我与李主任一组。我们来到看守的那家门前,半夜三更的,我们只能待在车里,不到一个小时,腿就开始发冷,身上也受不了了。我们开一会儿暖风、熄火,再开、再熄火……好不容易挨到了早上八点,换班的来了,回家洗漱、吃饭、休息,为下一次值班做准备。

(山东省沂南县辛集中学何召军)

天冷 心暖

2月11日下午2点,我准时站在科技楼卡口,按部就班地扫描、登记,感觉挺轻松。

突然,一位老人拿着手机焦急地来到小区门口。我马上走过去询问,她说她不出门,是手机欠费了,她和老伴儿都80多岁了,怕联系不上儿子,问我该怎么办。我想了想,跟她说:“我可以帮您交话费,也可以帮您通知您儿子,让您儿子帮您交话费。”老人紧皱的眉头这才展开。老人选择让我通知她儿子。

不一会儿,一辆黑色奔驰车停在我身旁,老人的儿子赶过来了。他给母亲交了话费后,又买了一些菜送过来。他见我们冻得直发抖,就把车留下,让我们进去暖和暖和。幸福来得太突然,我们感动极了。

过了一会儿,老人又来了,给我们每人送来两个热帖,让我们贴在脚上,说这样可以保暖,让我们感受到了妈妈般的温暖。我没有想到,自己的举手之劳竟换来了这么多关爱。

(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幸福学校 张丽)

再难再累也要坚持

儒生上前线

没想到,有一天我会放下粉笔,来到战“疫”一线。作为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一名老党员,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肩上沉重的使命,心中的声音不断召唤我:“去站岗吧,那里是真正需要你的地方!”

出征前夜:争吵

“不行!你没看网上的视频吗?四五个大老爷们在卡点站岗,还挨骂又挨打的!妈,你一个女的,谁能听你的?你以为从都像你的学生那么听话呢!”一向乖巧的女儿没等我说完,就竭力反对。

“可是……”

没容我辩解,老伴儿也开口了:“别可是了,我也不同意!天儿这么冷,你这老寒腿、静脉曲张,一站就是好几个钟头,能受得了吗?忘了疼得直哼哼的时候啦?”

第一次上前线,出征前夜,他俩就这么对我,哎!不过我主意已定,谁也拦不住!

天气很冷:坚守

出发前,我设想了一百种突发状况,反复给自己打气:“微笑!微笑!微笑!”虽然口罩挡着看不到,但群众能感受到。

只是我怎么也想不到,让笑容僵在嘴边的,并不是任何突发状况,而是冷——彻骨的冷!

冬日早晨,天未全亮,出门的瞬间,冷风伴着楼顶吹落的细雪,呼的一下灌进脖子里,一个机灵,它又顺着袖口、腰间、脚脖儿钻进来。这种冷,即便我裹了最厚的羽绒服,穿上两层大棉裤也顶不了多久。

口罩间的哈气很快给睫毛挂了霜;早上洗完半干的头发一会儿就定了型,掰都掰不动;鼻涕来不及擦,眨眼就过了河。

用虽然带着手套,还是被冻僵的手在登记本上写的每一个字都好像在纸上瑟瑟发抖。那可能是我写过的最丑的字了,学生们看见了准会笑我。

但,我的心是暖的!这温暖来自领导的慰问:“大家辛苦了!防疫要做好,自身安全也得保护好。”这温暖来自“战友”的情谊:“姐,你歇会儿,活动活动,暖和暖和,让我来!”这温暖来自群众的理解:“谢谢!你们辛苦了!”

全家出动:光荣

“谢谢你们!你们真是太辛苦了,这是我刚烧的热水,你们快喝点儿暖和暖和吧。多亏有你们,我们在家才能放心,关键时刻,还得是党员啊!”一个小区居民,带着口罩,看不清样子,听声音应当比我年纪小,晚上七点多拿着暖壶和纸杯来看我们,给我们每个人都倒了一杯热水。

明明是水,怎么喝起来有点甜呢!热气熏到眼睛里,湿漉漉的!

热水刚喝完没一会儿,小区里走过来两个人,我心想:怎么这个时间还要往外走呢?还两个人一起,没有极特殊情况,绝对不能放行!

“我来报到!”高个子说,“我也是党员,也要跟你们一起站岗!”声音好熟悉啊,仔细一看,这不是我老伴儿和我女儿吗!

“妈,我明天就得去我们单位负责的卡点了,不过今天晚上,可以陪你一起!”差点忘了,小丫头去年入党刚转正。

不知是不是热水起了效果,我心里暖暖的。

一家人在一起,我还怕什么呢?这么多党员都站了出来,还有什么是防不住的呢?全国人民手拉手,还有什么难关过不去呢?

暖阳春已至,残雪意阑珊。春天已经来了!

(克山县古城镇中心小学 刘秀英)

我的另类“防控”

2月25日,连续在村口值勤8天的我,终于迎来放松的一天,志愿者开始轮休了。吃完早饭,我正在家中浏览“学习强国”,手机响了,是村党支部马书记。他告诉我,他刚刚收到紧急通知,要去镇里开会,让我马上到村委会协助村党支部副书记给复工村民办理出入证和健康证。

接到电话后,我戴上口罩,来到村委会。村委大院里,四五个村民聚在一起,好像在商量什么事情。这太可怕了,如果有人携带新型冠状病毒,其他人也会感染的。我赶紧走到他们附近,微笑着说:“哥儿几个,疫情还没有解除,聚在一起很危险,请大家散一散,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他们很配合,立刻散开了。我这才走进村委办公室,跟张副书记一起为他们办证。

第一个进来的是小孙,我和他父亲是同学,我问道:“你要去哪上班?”“去天津市××工厂。”“疫情尚未解除,防控依然处于最‘吃劲’的关键时期,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心存侥幸,更不能放松警惕!虽然给你开了出入证和健康证,除工厂和宿舍外,请减少外出,外出时一定戴口罩。”“谢谢张老师。”

第二个进来的是40多岁村民老刘,他是我远房姑家的表弟:“兄弟,你要去哪上班呀?”“去纸箱厂。”“每天回家吗?”“离家远,不能回。”“一定注意安全!”我把刚才叮嘱孙某某的话对他又说了一遍。

…………

一个上午,我们一共给13位准备外出复工的村民办理了出入证和健康证,叮嘱的话,我整整说了13遍。

临近中午,虽口干舌燥,但我很高兴,我完成了“另类”防控。

(天津市蓟州区下营中学 张国东)

我是“逆行者”

正月初七黄昏,骤然间下起了雪,不一会儿就在地上铺了一层。

初八一大早,我赶紧起床,抹了把脸,饭也没顾上吃,便匆匆地上路了。因为我要从丈母娘家赶三十多里路回单位开会。

快到县城时,我看到了防疫检查站,工作人员正忙忙碌碌地为过往人员登记、测体温。紧赶慢赶,平时不到半个小时的路今天竟走了一个多小时,起了个大早,还是迟到了。

教室里,接到通知赶来的老师们正在听领导布置工作,原来我们今天要到某小区排查疫情。领了口罩,拿了资料,没有闲言碎语,大家都匆匆赶往目的地。

路上很是安静,少有行人,车辆也不多,空气中有种压抑的沉闷。来到小区,拿了门禁卡,我和搭档小任老师来到负责的十六号楼前。看着这栋楼,我们估算着任务:一梯3户,每单元16层,共3个单元,近150户人家。哎呀,有点晕!

压下心头涌起的一丝惶恐,我们小心地戴上口罩,走进单元门。排查的过程是枯燥而又紧张的,一层层上去、一层层走下来,敲开一户又一户人家的门,机械而小心地询问同样的问题。上午排查之后,有些家里没人,有些住户情况不明,我们再次踏上一级级台阶,反复确认,全部查完后,仍有四五十户人家不明情况,我们又一个电话一个电话地打……一天下来,真是身心俱疲啊!

然而一想到检查站的工作人员,小区门口的执勤人员,还有那些逆流而上的医务工作者,那些不计报酬的志愿者,他们已经度过了多少个这样日子?还即将要度过多少个这样的日子呢?

我们是教师,是很普通的人,我们用很普通的方式默默地为防控疫情做着一些事。

(山西省阳高县第三中学马磊)

携手共抗“疫情”

我生活的小城虽然没有出现确诊病例,但小城里的人们丝毫不敢懈怠,日夜把守小区、乡村的出入口,外来人员主动接受隔离,亲朋好友互不串门……就这样,人们“宅”在家里度过了正月十五,年也就悄无声息地走了。

这天下午,我突然接到紧急任务:配合警察和医务人员共同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到酒店隔离的任务。面对危险潜伏的“疫情”,谁不害怕?可一想到那么多警察、医生在“疫情”汹涌的时刻主动请缨、逆行而上、义无反顾,我们能退缩吗?共抗“疫情”,责无旁贷!

当我戴上口罩来到指定的隔离酒店时,警察和医务人员早已严阵以待,令人肃然起敬。十多分钟后,一辆汽车在警车的引领下缓缓驶进酒店的停车场,从车上下来一对青年男女,他们在两个警察的带领下直接走进了酒店大厅。这时,站在我身旁的两个身穿雨衣,戴着口罩、帽子,手拿测温枪的医务人员迅速迎了上去,对他们进行体温测量。等医务人员测量好体温、询问了病史后,我赶紧拿着外来人员登记本帮他们录入个人信息,与警察做好人员交接,安排人员入住酒店……

半小时后,原先那两个警察又急匆匆地带来两个外地男青年,等医务人员测量好体温后,登记入住时却出现了意外。其中一个来自本市的男青年不愿意在酒店隔离,坚持要回租住地自行隔离,他认为他们两人一路上都带着口罩,完全没有必要一同隔离。隔离工作陷入了僵局。怎么办?其中一名警察立刻请示上级,而站在一旁的医务人员也没闲着,不停地对那名男青年讲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来,在警察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劝说下,那个男青年终于同意一起隔离了,所有人悬着的心也都放了下来。

整个下午,我不断地与警察同志做人员交接,先后接待了十多个外来务工人员,虽然忙得连水都没能喝上一口,但看到警察同志奔波的身影、医务人员额头上的汗珠……我不敢有半句怨言,我所做的一切与他们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无数的警察和医务人员冲在了这场“战疫”最前沿,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了安全的防线!

“病毒”是可怕的,但我们只要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我相信,灿烂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叶枚举)

大疫当前,这点小病算什么

静待春暖花开时

2月6日,我接到了教育局办公室的抽调电话。此时,我的内心非常纠结。丈夫是一名社会工作者,已经投入救助管理站工作多日了,如果我也被抽调到一线,孩子谁来管?可我是一名党员,组织需要我的时候,我又怎么能退缩呢?我给丈夫打电话说了这件事,丈夫说:“想想那些正在武汉抗疫的医生吧,我们还年轻,社会需要我们,我们应该义无反顾!”

就这样,我成为了镇防疫指挥部综合组的一员。近一个月,每天很早就把孩子叫醒,送到外婆家,便开始一天的防疫工作:与村民沟通、查询公安大数据、对有疫区史人员进行摸排……我进一步感受到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不易。

清查工作细致烦琐,为了将防疫工作做到位,需要不厌其烦地拨打排查电话,对在家的住户反复宣讲政策,及时做好登记。对不在家的住户,细心地贴好告知书或通知书,要求住户返回后务必主动前往村委会进行登记。每日汇总完数据,去娘家接孩子回到家,已近半夜。在这期间,我正在服药调理身体,然而劳累使我的身体更加疲惫不堪。但我知道一线的医护人员更难,我还挺得住,也必须挺住。

这一个月来,最对不起的应该是孩子。这几天他经常问我:“妈妈,你能不能跟你们的组长商量一下,让你请假陪陪我?”也会抱怨道:“我每天都得在外婆家待到很晚,我不喜欢。”作为母亲,听到这些话难免会感到伤心,但是,我必须得坚持。我知道,只有真正赢得了抗疫的胜利,大家才能平安。

这是一场全民的战斗,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这场特殊的战役而努力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同期待春暖花开。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养正中心学校黄秋芬)

“战疫阵地”就是我的“三尺讲台”

“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一切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大年三十,我硬着头皮临危受命。一接到“队长”任务,顾不得其他事情立刻着手筹备召开“空中办公会议”。王老师、李老师,打电话,发微信,QQ留言,集体研判,把分片负责的执勤队伍迅速组建起来。

五九天的宜昌,大清早依然有几分寒气。从正月初一开始,天还没有大亮,我这个执勤队长顾不得熬夜的疲倦,赶紧起床工作。

“起来没有啊?马上就上岗了哈!”张三李四,一通电话打完,感觉说话又开始瓮声瓮气,这才想起忘了喝药。唉,要不是情况紧急,我这个“药罐子”怎么能揭这个“榜”哦!

“不是因为其他老师都被隔离在外嘛,关键时候只能特事特办了!”想到校长的话,我长叹一口气。跟往常一样,饭前服下几片“鼻炎宁”。

戴好口罩,喷洒医用酒精,套上政府配发的志愿服,全副武装完毕,奔赴防疫阵地。

“开水!还有胃药!”刚走出家门,妻子追出来,“药也不带上,看你疼起来怎么办?”妻子一边嗔怪着,一边心疼地把药和水杯递给我。

“先检查防护线,看看有没有越线情况?”新的一天,刚到达阵地,想起领导的叮嘱,便和几位同伴先摸清“敌情”。一边做记录,一边协助同伴加固好警戒线。重点隘口,需要重点防守。依照同伴建议,我们又把各自的小车——二轮的,四轮的,横在执勤路段。一人把守主阵地,其他人分头巡视所辖路段。一天的“阵地战”又开始了。

一天,两天,期盼“第一个14天”快点结束。只觉得每天的日子都是那么难熬。口干了,喝口水;腿软了,稍微坐会儿;胃疼了,吞几片药;耳朵被口罩带磨伤了,队员几个互相帮忙,抹点红霉素软膏,贴上创可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阵地就是三尺讲台。”每天一上岗,我都得苦笑着提醒哥几个。每天不忘“约法三章”:严格遵守工作纪律,随时保持通讯联系。不迟到,不早退,不空岗,不看手机,尽量少上厕所。

又是一天战斗结束。夜晚12点,发现再也没有“可疑敌情”,我们几个执勤兵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各自向着温暖的灯光走去。

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天寒地冻,我的执勤团队始终如一,坚守在战疫阵地。

“干嘛这么较真啊?”每当亲属们在电话里说起执勤之事,我总是坚持一句:“不为别的,就为配合政府做好联防联控,也为包括你们在内的更多老百姓的生命和健康负责!”

“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职!”我心里明镜似的:在抗击大灾大疫时刻,作为一个执勤教师,战疫阵地就是自己的“三尺讲台”!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口罩防疫
“豪华防疫包”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防疫、复工当“三员”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