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发幼儿园隐性课程中的物质空间资源

2020-01-17 05:58曹亚彬
知识文库 2020年2期
关键词:墙饰区角隐性

曹亚彬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依据不同的主体和呈现方式,教育家把课程划分为五大类,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就是其中一类。它贯穿在各级各类教育当中,或被教育者重视或被教育者忽略。过去幼儿教育者对幼儿园显性课程做了大量的开发和研究,但对于幼儿园隐性课程的研究虽有涉猎,但都浅尝辄止。近年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者开始不断挖掘新的研究领域,幼儿园隐性课程建设的研究成为了这几年学术界研究的新亮点。通过查阅近十年的文献资料,笔者发现有关幼儿园隐性课程或者幼儿园潜在课程的论文仅仅有百余篇。在这百余篇文章中对于幼儿园隐形课程理论的研究占大多数,已经趋于成熟,但对于幼儿园隐性课程实际如何创建,如何化隐性为显性的研究少之又少,就西北地区的研究来看,关于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实践研究更是凤毛麟角。这就导致了目前理论成熟,实践缺乏现象的出现。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幼儿园隐性课程的概念

隐性课程顾名思义就是潜在的,未在教学计划中出现的课程。学术界对于幼儿园隐性课程的界定纷繁复杂,概括起来讲,所谓的幼儿园隐性课程是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通过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途径,对幼儿的情感、意志、态度、动机、价值观等发生影响的所有物质和精神的总和。

1.2 物质空间资源

幼儿园隐性课程的物质空间资源主要包括:校园硬件环境设置。具体是指班级室内空间、墙面、区角、走廊、幼儿园大厅、休息室等公共空间;

2 物质空间资源在幼儿园建设中的作用。

2.1 良好的物质空间资源设置能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过往研究指出,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布置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已经上升到了不容忽视的地位,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孩子一个空问,让他自己去观察、去创造、去讨论、去解决、去探索、去竞争,可有效地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通过创设物质空间资源,幼儿能够有效地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經验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知识网络。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直接经验转化也可以通过间接经验获取,两者是相互配合的,物质空间资源的开发就是二者结合起来的一个过程。如:在“秋天”这一主题布置中中,只要幼儿园将某一空间布置成累累硕果,金黄色的树叶,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幼儿看见这幅画面时,结合自己过往对秋天的认知,无需教师或者家长做过多的解释,幼儿就能掌握“秋天”的含义。

(2)通过物质空间资源的创设,幼儿感知美和表达美的能力可以得到升华。

美本身具有形象性和抽象性的特点,不同的人对美的认知不尽相同,幼儿一般通过感知,互动,操作等方式体验美,表达美。而物质空间的创设过程就是一个互动,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比,协商可以在活动中感知美,进而表达美。

2.2 物质空间资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课堂教学是受教育者获取知识,培养认知的主要途径,但是它在培养学生情感,技能等方面有着自身不可否认的缺点。物质空间资源作为一种隐性的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教育资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

(1)通过物质空间资源的建设,全体儿童都能够参与其中,这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生活的主动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深动形象的表达了环境在幼儿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良好的环境创造和对已有环境的利用,可以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通过创建墙面和区角,全体幼儿可以参与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培养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性。

(2)通过物质空间资源的建设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创设什么样的空间环境,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想法,遵循孩子内心的想法,通过对个人想法的自由表达,幼儿的创造性和空间想象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幼儿园物质空间资源的创建就是儿童发挥自由想象的主要场所。每个幼儿园都应该有一面涂鸦墙,让幼儿放飞想象。

因此,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应将幼儿园物质空间建设放在与日常教学活动相同的高度,不断探索研究,力争是幼儿园的每一面墙,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个图画都成为一张会说话的嘴。

3 如何开发幼儿园隐性课程中物质空间资源?

3.1 墙面设计力争做到精心设计

首先,在幼儿园物质空间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园方应精心设计,力争使每一面墙都能“说话”,不浪费任何一存空间。例如:每年秋季迎接小班同学时,幼儿园应该要设计一面关于熟悉新环境新朋友的主题墙饰,因为刚步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对即将面对的环境既好奇又恐惧,家长教师的说教可能达不到理想的结果。面对这样的心里特征幼儿教师就需要在主题墙设计上挖空心思,凸显“如何交朋友,如何面对陌生环境” 的相关内容。通过教师家长耳提面命的说教加上主题墙饰潜移默化的影响,新入园小朋友应该能够快速融入集体,喜欢上幼儿园。

3.2 鼓励幼儿们动手参与主题墙饰

陈鹤琴先生说过:“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更加爱护。”幼儿是墙饰创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同时,又要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有的放矢,给每个幼儿一个平等参与的机会。例如,在“尊老爱幼”主题墙的创造中,幼儿教师应该将所有的主动权下放给孩子,因为每个幼儿对这个主题都已有了自己的认知,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设计背景,去阐述内容。同时,教师要敏锐的观察每个幼儿的能力大小,根据能力的大小分配不同的工作。比如让色彩敏感的幼儿设计墙面背景,语言表达准确的幼儿阐述画面内容。通过幼儿的通力合作最终形成一面尊老爱幼,热爱家庭的主题墙。

3.3 主题墙饰要常变常新

主题墙记录着幼儿们活动的足迹,长期不变的主题墙会限制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幼儿园应根据不同学龄,不同节日不断变化主题墙饰,使幼儿时常感受到幼儿园是一个能够激发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场所。例如,秋天到了之后幼儿园应该设计有关秋天主题的墙面,母亲节到了之后,幼儿园应该设计有关“爱爸爸爱妈妈”的主题墙。对于每一不同而主题,在更换时教师可以通过照片或者影像的形式将他们保存,以备幼儿记录他们的成长足迹。

总之,我们要把幼儿园的墙饰建设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结合起来,精心设计主题墙饰,引导幼儿们去参与和感受,去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教育幼儿,促进幼儿们更好地成长。

3.4 区角活动设计要突出创造性和操作性

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自选活动。

(1)区角设置应该特色鲜明

由于区角活动多数是自选活动,所以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特点加以设置,突出自己鲜明的特色。例如:根据大中小班同学的认知特点,各区角分别设置不同形象的卡通人物。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区角与空间位置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例如:角色区不宜与操作区相邻而置,因为动静反差太大,操作区会受到影响。

(2)材料投放要有可操作性,要有难度上的区分。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兴趣与能力提供材料,例如:科学发现区里,铁块与木块的重量形成对比,直观形象,适宜小班幼儿;在大班里,为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训练手部小肌肉动作而创设的“绣囡囡”,就应为其准备相匹配的撑子,以利于幼儿左手拿布,右手拿针,进行一针上,一针下的刺绣活动。否则,此活动便无法进行,使之行同虚设,失去了创设这一区角的意义。

总之,力求使不同的区角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幼儿的发展。这是我们进行区角创建的首要目的。

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号:BY[2019]G007号。

(作者单位:会宁县第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墙饰区角隐性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小班幼儿区角活动选择倾向及其成因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区角活动
墙饰教育的有效策略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墙饰设计的探索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幼儿园墙饰创设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科学设计幼儿园墙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