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研究

2020-01-18 07:15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磁共振室辽宁营口115007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腺肌病肌层磁共振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磁共振室 (辽宁 营口 115007)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成像应用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效果。方法: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均在本院手术治疗(2017年2月~2018年2月),同时已经得到手术病理确认,将以上所有患者的磁共振影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7例弥漫型,磁共振影像为:子宫内膜结合范围存在弥漫型增厚现象,另外子宫显现存在明显增大,T1WI信号为等信号,而T2WI则显示为雪花状;②13例局灶型,磁共振影像为:子宫体以及宫底存在局限性增大,T1WI信号为等信号,而T2WI则显示为斑点形态高信号影;③30例患者增强扫描后发现,强化的程度和时间都迟于正常子宫肌层,另外,在病灶中心以囊样体现,同时出血位置不强化。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鉴别子宫腺肌病中具有诊断结果可靠性、准确性等优势,尤其在鉴别和区分其他内膜疾病中的优势更加显著,对提升医生的诊断准确性、治疗方向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子宫腺肌病多发于生育期妇女、经产妇女、绝经前妇女的疾病,主要是宫壁发生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过多、子宫异常出血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1]。故笔者将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磁共振影像结果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为在日后的工作中提供丰富的经验,以供参考,整理相关材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年龄25~65岁,平均(46.1±3.5)岁;子宫腺肌病类型:17例诊断为弥漫型;13例局灶型;经期类别:20例绝经前妇女,其余10例为绝经后妇女。临床表现:①月经量增多;②经期延长;③下腹部不同程度疼痛感等。以上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已经经过病理诊断确认为子宫腺肌病。

1.2 方法

磁共振仪器应用GE signalExeiteHo 1.5TMR;扫描序列:STIR(脂肪序列)TR/TE(4000/92),采用spin dcho,SE(自旋回波)加权成像:T2WI(TR/TE,3600/92),矢状位自旋回波(spin echo),加权成像(TIWI,TR/TE,600/8.4),将层间距设定为:1mm,层厚设定为:6mm,矩阵为:288×192,次数:4次,采用冠状位以及横断位进行扫描。

2.结果

30例子宫腺肌病磁共振结果:①17例弥漫型,磁共振影像为:子宫内膜结合范围存在弥漫型增厚现象,另外子宫显现存在明显增大,T1WI信号为等信号,而T2WI则显示为雪花状。②13例局灶型,磁共振影像为:子宫体以及宫底存在局限性增大,T1WI信号为等信号,而T2WI则显示为斑点形态高信号影。③30例患者增强扫描后发现,强化的程度和时间都迟于正常子宫肌层,另外,在病灶中心以囊样体现,同时出血位置不强化。

3.讨论

子宫腺肌病一直是经产妇和绝经前妇女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一旦得病,会出现以下特征如:异常出血、月经量逐渐增多、经期延长以及经期出现疼痛等[2]。以上临床表现与子宫肌瘤的症状相似,故为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临床上需要病理检验进行区别。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在医学中尚未明确,但是子宫缺乏黏膜该种原因被众多医学研究者所认可,故当子宫内膜基底层发生细胞增生,增生后的细胞侵袭子宫肌层后,促使肌层细胞发生代偿性的增生和肥大现象,最终发生病变[3]。子宫心肌病发生后会对患者的身体和身心健康均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故早期诊断和尽早治疗,可以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意义非常重大。

本次研究中所有30例患者中存在17例(56.67%)弥漫型子宫腺肌病,在磁共振成像中明显表现为:子宫体积发生弥漫型增大,该种表现存在3层组织结构,子宫内膜结合周围存在增厚且弥漫体现,增厚的子宫内膜与子宫外肌层结合周围存在不清楚界限,在T1WI则为等信号,而在T2WI中会出现较健康子宫肌层信号略低,同时显现雪花状影像[4]。13例(43.33%)局灶型子宫腺肌病,磁共振信号与弥漫型子宫腺肌病相似,当T1WI显示低信号时,在脂肪抑制序列T2WI信号会比健康子宫的信号略低,而内部可以显现高信号,同样也能显现弥漫型雪花状。另外对病灶区域进行增强扫描后发现,该种类型子宫腺肌病的特征与强化后的特征一致。本次研究中的13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病中,存在6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病有两种类型即:弥漫型和局灶性,而临床症状与其他妇科疾病相似程度较高,同样存在诸多的共同点,通过临床表现给予区分,该种诊断方式不可靠,故需要将磁共振、CT以及超声影像等检查结果综合临床表现,才能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磁共振在检验中的优势有:①多序列;②多方位扫描;③分辨率较高;④图像清晰;⑤多参数;⑥多角度等成像方式,具有成像分辨率高的绝对优势,故在诊断和鉴别子宫腺肌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磁共振检验技术已经得到众多患者和医学研究者的认可,被临床上各个领域中广泛的应用。

通过以上的阐述充分的说明: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鉴别子宫腺肌病中具有诊断结果可靠性、准确性等优势,尤其在鉴别和区分其他内膜疾病中的优势更加显著,对提升医生的诊断准确性、治疗方向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腺肌病肌层磁共振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内异康复片调控GPER-Ras-STAT3通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机制
子宫腺肌病分型治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