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油田化学应用技术专业诊改工作的实施与成效

2020-01-18 08:27毛程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学工程系新疆独山子833699
化工管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实训专业质量

毛程(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学工程系,新疆独山子833699)

0 引言

以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通知文件为指导,开展专业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落实专业教学质量自主保证与监控、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直接举措,也是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环节[1]。本文以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油田化学应用技术专业为例,讨论在专业诊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促进专业稳步发展。

1 两链的确立与实施

基于专业建设及评价现状,采用“一标三维”专业诊改模式[2],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对专业核心要素进行分析,制定专业诊改的目标链和标准链,并分解、细化为若干个质量控制点,并设定诊断预警线,确保专业诊段体系的有效性。

1.1 确立目标链

根据学院和系部“十三五”发展规划及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确定本专业的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将专业建设成为自治区骨干专业”的专业建设总目标。形成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团队、实训基地、课程建设、专业社会辐射、专业建设成效6 个方面的目标链,并分解为20 个分解目标。

1.2 形成标准链

依据分解目标,结合系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根据现有专业教学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积累专业建设经验,制定了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专业条件标准、专业资源标准等一条明确、具体的标准链,保障专业诊改工作的实施与效率,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1.3 设置质控点

以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切入点,制定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多维度、多层级专业质量建设、诊改与改进,形成具体76个定性定量相结合的专业质量控制点,并设定诊断预警线。

1.4 组织实施

建立油田化学应用技术专业的自我诊断和改进机制,形成专业建设层面的“8 字”螺旋质量改进体系,对应专业质控点定期进行专业质量监测与诊改,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建设措施并组织实施,不断螺旋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保证专业良性发展。

2 诊断问题与改进措施

第一轮诊改后76个质控点达标率为55.3%,第二轮诊改后76个质控点达标率为80.3%。未达标的质控点主要集中在教学团队、实训条件、课程资源、社会辐射能力4个方面。

2.1 教学团队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综合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专业在校学生人数240 人,专职教师4 人,从教师数量、职称、结构等方面来看都不合理;所聘企业兼职教师经验丰富但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与企业互动较少,现场经验不足;近年来专业教师主持、参与科研项目脚步减缓,论文发表数量减少。

针对师资建设方面所发现的问题,积极提出改进措施。比如共享专业群教师资源,紧密联系企业,聘请企业中坚人才为兼职教师;通过业务培训、企业锻炼等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专业教师现场实习制度化;通过以老带新、教研室集体备课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积极申报优质校建设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发表论文,激励教师进行职称评审。今后诊改工作的重点是引进专业教师、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2.2 课程资源需进一步丰富

专业课程动态教学资源不足,信息化教学平台使用率不高,教学模式陈旧,专业资源库建设工作需进一步推进。

针对课程建设方面所发现的问题,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结合教学实际,编写教案、教材,丰富教学案例;积极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推进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标准,积累动态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涵;并且加大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积极使用云课堂等信息化教学平台。

2.3 教学实训条件需持续建设完善

专业自2012年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室建设项目后,至今再无实训室建设投入,出现设备老化、更新速度慢,设备、工位数不足等问题;同时部分仪器使用率不高;药品采购途径单一,新开发实训项目所需药品不足。

针对所发现的问题,积极申报实训室扩建项目;积极开发新的实训项目,并已完成第一轮实施,形成相对较完整实训课程资源,提高了仪器设备使用率。当然部分质控点诊改并未达标,是下一轮诊改工作的重点。

2.4 社会辐射能力需增强

服务社会能力一直是专业的短板,近年来基本无企业培训等服务项目,尤其是在参加行业技能赛项方面没有建树。这是今后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

2.5 学生就业对口率波动较大,就业稳定率不高

由于目前石油行业不景气、待遇偏低,且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不够,麦克斯调查显示专业学生的就业对口率和稳定率并不理想。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同时发散专业办学思路,拓宽专业发展方向。

3 诊改成效

两轮诊改后,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校企共育,学岗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

专业特色鲜明、定位准确,服务油田行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行业人才需求。培养出的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独立顶岗,且部分学生毕业后即能通过考试成为钻井液工程师。

3.2 师资队伍建设良性发展

聘任兼职教师10名;专业教师双师比例达到100%;专业教师督导教学评价排在全院教师前30%;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并获得较好成绩;完成自治区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发表多篇科研、教改论文。

3.3 课程资源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

积极搭建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推进专业资源库建设;校企合作开发并出版教材2本;校企合作开发新的实训项目;全面推进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持续推广信息化教学手段。

3.4 探索适应少数民族学生教学方式

改进课程教学形式与过程化考核方式,使教学内容与考核形式更适应当前学情。

3.5 校企合作育人呈现良好局面

企业对专业学生的评价是“成长快、素质高、踏实肯干”,认可度较高。

4 结语

专业诊改是一个自定目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不断螺旋提升的过程,是推进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3]。油田化学应用技术专业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将会常态化推进,在目前已取得的成效基础上,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第三方评价方案;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能力;推进专业资源库建设,实现全部专业核心课程理实一体教学。今后的重点工作是增加社会辐射能力,提高专业影响力,组织学生、教师参与行业技能竞赛;思考拓宽就业渠道的途径。

猜你喜欢
实训专业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