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期新徽派版画的传承与革新

2020-01-18 11:21汪海燕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徽派革新版画

汪海燕,朱 亚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徽州地区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是文人、艺术家们活动的中心。明朝万历年间,徽派版画伴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并不断繁荣壮大。新中国成立后,徽派版画受到大众的喜爱,发展形势一片大好。20世纪50年代,在古徽派版画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和革新,形成了富有时代精神的新徽派版画,主要以赖少其等创作者为代表,为安徽版画创作和发展输入了新的血液。笔者通过对多元期新徽派版画的相关研究和探讨,重点研究当下如何呈现新徽派版画特有的地域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1]。

一、新徽派版画的内涵界定

若要科学阐述新徽派版画的内涵,必定要先准确理解“徽文化”概念。多元期下的徽文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徽州文化,而是在地域上进行了拓展和延伸。要想实现徽派版画的发展和革新,必须要创立“大徽州文化”,要突出地域文化中新时代的特点和精神面貌。对于新徽派的内涵界定,首先,其创作者要有着丰富的徽州生活经历,能够受到其独特的生活文化熏陶,其创作风格和思路要与徽州文化息息相关,能够在其作品中展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其次,新徽派版画要拥有领域内的专家大师,他们要具有自身鲜明的创作特色和文化印记,能够受到世人的认可和推崇,并能够创作出闻名于世的作品;再者,新徽派版画的创作要与时代和现实紧密相连,能够反映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的现实需求,展现“大徽州文化”的特色。只有明确新徽派版画的具体内涵,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展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2]。

二、新徽派版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徽州版画出现的时间可追溯至明朝万历年间,随着雕版印刷术的成熟从而获得了蓬勃发展,这一时期著名的代表作有《黄氏诸刻本》和《方氏墨苑》等[3]。20世纪50年代,徽派版画家博采众长,积极吸收西方优秀艺术创作思想,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新徽派版画。新徽派版画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两次发展高峰,其创作内容更加多元化,创作语言趋于精练,作品的成熟度更高,在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的继承和发扬上实现了较好的融合。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徽派版画的创作风格更加多元化,并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其发展态势十分迅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优秀艺术家相继离世,造成了版画艺术界的人才空缺,使其发展严重受挫。近些年来,在新徽派画展中虽然有较多的优秀作品能够得到展出,在各种比赛中表现也良好,但其发展始终乏力,难以获得较为广泛的推广。在多元期下,文化融合加速,科技力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大众喜好也趋于多元化,而新徽派版画的发展趋势也朝着多元融合方向发展。然而,现今的新生代徽派版画家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的塑造和思想的传达上功力欠缺,无法通过对多元期新技术手法的运用展现个人创作精神,因此,要实现多元期新徽派版画的继承与革新,就必须要掌握其有效策略,才能更好地展现徽派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

传统徽派版画以情节性的人物和故事为主,其刻画细腻、刀法精湛、线条柔和,整体画面风格呈现出儒雅明快的一面。新徽派版画继承了传统徽派版画的柔婉和内敛,并融合很多安徽独有的自然景观,如黄山、九华山等。然而随着多元期下各种艺术元素的融入,新徽派版画的艺术创作过程中难寻经典画作,其创作风格更是飘忽不定,并未形成统一完善的创作语言,其作品无法适应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在创作理念和内容选择上的局限性较大。在历届全国美术展览上,虽然徽派版画能够夺得较好的名次,并出现一些青年俊秀,然而纵观其作品整体水平,发现新徽派版画不管是在内容选择还是艺术表达上都缺乏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创作队伍水平层次不齐,尚未形成有竞争力的发展合力。因此,要想在多元期促成新徽派版画的传承与革新,必须要坚持基本遵循和独特策略。

三、多元期新徽派版画继承与革新策略

新徽派版画在传统徽派版画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积极吸取多元思潮中的先进理念,创立了独特的新徽派版画风格,而单纯依靠继承难以获得其发展的长效动力。因此,在多元期下,新徽派版画必须要与时代相接轨,融入时代特色,找到实践革新的有效策略,掌握三点基本遵循。

(一)多元期新徽派版画艺术语言的延展与革新

多元期下,新徽派版画的创作空间获得无限延展,并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完善其内涵。在大众传媒的时代,新技术、新理念的运用让版画艺术语言迅速革新。一幅成功的徽派版画,必须在创作思维、表现形式、色彩选择、肌理塑造等方面打动人心,展现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新徽派版画是对传统徽派版画的继承和革新,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成为其画作的亮点。但是新徽派版画的继承和创作不能固守于片面语境的塑造,而是应该实现画面整体风格的延展。在多元期时代背景下,丝网版、石版、木版、铜版、 PS版等不同版本相继出现,并呈现出融合之势,虽然风格表达有所不同,但是新徽派版画可以充分吸收各种版本的独特之处,从中寻找有益因素,进而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风格。传统徽派版画是从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注重作品的实用性,创作时在插画、雕工、印工等程序中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注重团队的合作与和谐。然而新徽派版画的所有程序均只有艺术家一人独立完成,主要展现作者个人的思想价值观,同时运用的材料主要是木版木刻,对于其他版本材料运用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徽派版画的兼容并蓄式发展。因此,在多元期下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新徽派版画艺术语言的选择,不可局限于一处,要与其他领域的内容相联系,实现自身发展空间的有效延展。同时,要注重对现代科技手段和工具的运用,寻找新的创作途径和方法,提升新徽派版画的审美意趣。要明确徽派版画的文化整合效应,并将其进行继承与发扬,实现艺术语境的延展与革新。要想实现对新徽派版画的传承与革新,就必须要深入挖掘新徽派版画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积极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并融合现代多元艺术思潮,展现画作的时代性与价值观,让新徽派版画的艺术语境得到更好的延展与革新[4]67-70。

(二)多元期新徽派版画艺术语言的提炼与重构

艺术语言是作品结构表达与外在形式的体现。一般而言,艺术语言的表达要与时代特色相符合,作品要承接时代轨迹,用符合时代需求的思想理念和语言去描绘作品所传达的思想。何为艺术语言的提炼与重构?按照我们所熟悉的语言解释便是对基因的遗传与重组,即新事物对其他有益事物的吸收和分解,从而实现其自身生命力与活力的延续。传统徽派版画注重对地域文化的吸收和发展,其创作风格较为稳定,并且形成独具地域风格的艺术语言。新徽派版画的艺术语言应该在吸取传统徽派版画艺术语言的基础上,融合时代多元思潮的有益因素,实现融合出新。第一,新徽派版画艺术语言的提炼,既要对版画创作过程中所要求的美感与思想进行良好的归纳和吸收。通过对其他类型版画的欣赏和研究,提炼艺术语言,注重去粗取精,厘清其发展脉络和思想渊源,形成独特的理念思维符号。同时,又要注重对艺术元素的高度提炼和吸收,这是新徽派版画创作中不可忽视的步骤。第二,要想实现新徽派版画艺术语言的革新,必须要对特定的艺术形象进行提炼与融合,用科学的方法转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素材对象。新徽派版画要想在多元期下实现继承与革新,必须掌握行之有效的创作方法,突破创作的时空限制,赋予艺术语言以新的特色。多元期对于新徽派版画艺术语言的纯化与融合,实质便是对多种艺术思潮中的有益元素的吸收和借鉴,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获得新徽派版画发展的长效动力[5]145-149。

(三)多元期新徽派版画艺术与时代审美需求相契合

多元期人们的思想需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审美需求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与艺术品的距离越来越近,能够借助电子设备来欣赏一件美妙的艺术品,突破了传统的时空局限性,这既为新徽派版画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又为其创新发展创造了很多的难题与挑战。由于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版画创作的水平也必须与时俱进,善于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进行创新,展现时代特色,迎合大众的审美口味。对于新徽派版画艺术家而言,在多元期下,要想实现审美层次的提升,其自身的艺术素养必须具有较高的水准,才能更好地提升作品的审美水平,同时,新徽派版画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能故步自封,应该要积极地“开眼看世界”,将时代需求与作品的创作融合起来,实现艺术与时代审美需求的契合[6]132-135。新徽派版画艺术家虽然要具有丰富的徽州文化内涵,但是也要突破地域限制、文化束缚,清晰把握时代的需求。因此,新徽派版画的传承与革新,必须要顺应时代特征,根据多元期版画的艺术审美需求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创作,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解决时代语言转换难题,变需求为动力,为新徽派版画的发展和革新注入新的动力。

四、结论

新徽派版画不仅是一种符号,更是安徽人民的精神体现,彰显了地域文化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新徽派版画只有明确自身丰富的内涵,正确认识到自身所处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对新徽派版画艺术语言进行延展与革新、提炼与重构,并将其艺术创作与时代审美相切合,才能在多元期下弘扬徽派传统,重铸世纪辉煌,坚持徽派文化旗帜,实现新徽派版画的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徽派革新版画
徽派园林与城市景观的融入
版画作品选登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复旧运转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