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俄侨学术团体
——东省文物研究会及其办刊活动介评

2020-01-18 19:52彭传勇石金焕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研究会哈尔滨会员

彭传勇 石金焕

(黑河学院 a.远东研究院;b.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创办学术期刊是哈尔滨主要俄侨学术团体的最重要活动之一,也是哈尔滨俄侨学术团体会员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发表学术成果的媒介和平台,对推动俄侨学术的发展和哈尔滨地方文化的建设起到了特殊作用。但时至今日,学界对哈尔滨俄侨学术期刊仍然关注不多,除笔者曾发表的《〈亚细亚时报〉中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东省杂志〉中的中国东北边疆史地研究》等文章外,其他俄侨学术期刊的研究几乎无人问津。一方面,是由于此类期刊均是以俄文出版,不便阅读;另一方面,是因年代久远,目前已成文物,国内不允许查阅,难以进行学术研究。近年来,笔者利用在俄罗斯的访学、进修和出差,收集到了在哈尔滨出版的大量俄侨学术期刊。在本文中,笔者将向学界介绍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俄侨学术团体——东省文物研究会创办的学术期刊——《东省文物研究会杂志》,以使学界了解该刊的创刊背景、宗旨和历程、所刊发文章数量与内容及办刊效果等,希望有裨益哈尔滨俄侨史的研究。

一、东省文物研究会的创会与发展历程

1922年9月22日,在中俄各界代表的直接参与支持下,在俄侨学者Э.Э.阿涅尔特、А.М.巴拉诺夫、Я.Р.卡巴尔金、А.С.梅谢尔斯基、П.А.巴甫洛夫、А.И.波格列别次基、А.А.拉赤阔夫斯基和Б.В.司克沃尔佐夫等人的倡议下,在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Б.В.奥斯特罗乌莫夫的支持下,一个具有地方志性质的学术团体——东省文物研究会在由东省铁路公司免费提供的莫斯科商场原址正式成立。该会章程也得到了东省特别行政区的批准[1]。这是哈尔滨俄侨学者成立的第一个完全具有地方志性质的综合性学术团体。该会的产生源于1922年初本地知识界谢开、Н.Н.柯兹明、Г.А.贝霍夫斯基、М.А.科罗里、В.В.马尔国依特、А.И.诺维茨基、А.Г.列别杰夫等人提出的关于在哈尔滨开办带有学术图书馆的博物馆的倡议。但在讨论过程中,倡议开办博物馆的最初想法暂时流产了,又产生成立一个专门研究本地区的学术团体(笔者——东省文物研究会)的想法,因为只有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开办一座真正的博物馆。在1922年2月,倡议者就起草完成了东省文物研究会章程草案并提交东省特别行政区批准[1]。在章程草案上签名的有下列人等:前任东省特别行政区高等审判庭庭长、时任中国驻苏俄全权代表李家鳌、东省铁路管理局副局长余垿、蒙古消费公社社长祁坚耶什其德坡夫、俄国地理学会会员廓吉敏、赤塔商务处副处长马雷贺、代理东省铁路商务处长梅尼希科夫、俄国国民银行哈尔滨分行行长马尔郭伊特,俄侨学者Э.Э.阿涅尔特、А.М.巴拉诺夫、П.А.巴甫洛夫、А.В.司弼臣、Б.В.司克沃尔佐夫、П.В.什库尔金,本地名流谢开、法学家А.И.诺维茨基、黄福林、技师К.В.格洛活夫斯基等[2]。这些人都成为东省文物研究会的创会会员。但出人意料的是,学会章程草案没有得到东省特别行政区的批准。1945年出版的《哈尔滨地方志博物馆通报》指出了其中原因:该会的主席和部分领导成员非中国籍[3]。因此,东省文物研究会暂时处于地下非法状态,尽管如此,仍努力使其尽早合法化。一是争取了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Б.В.奥斯特罗乌莫夫、远东共和国特命全权代表В.В.加戈里斯特尔、前莫斯科国民银行董事А.И.波戈列别斯基、中东铁路经济调查局代表И.А.米哈伊洛夫、Т.В.布托夫、А.С.梅谢尔斯基、满州农业学会(笔者——又译北满农产公会)、哈尔滨贸易公所、哈尔滨市自治公议会市议事会代表的支持[4];二是满足了东省特别行政区关于学会领导层安排的要求。最终,经过7个月的筹划,东省文物研究会以合法身份正式开展活动。这标志着东省文物研究会走过自己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阶段,即筹备期,开始进入公开活动期。从这里可以看出,东省文物研究会虽然是俄侨学者主导倡议成立,但领导权归中国。这是在华俄侨学者成立的学术机构中唯一一个特例。一方面,有利于东省文物研究会开展强有力的活动,另一方面,也使其容易卷入政治漩涡。

关于东省文物研究会活动的主要规划,在学会处于地下状态时就已明确指出,(1)建设博物馆(陈列馆)与图书馆;(2)搜集当地学术上与社会中之史料,以作祥确研究之标准;(3)设立农事工商美术及其他展览会,为一般关心此等事业之观察,以资改良也[2]。这是学会筹备时期和活动初期的规划,随着学会业务活动的开展,学会也不断设计新的规划。从1922年末至1926年,东省文物研究会在博物馆、图书馆、各学股的设立、举办展览会、开展对外交流、安排考察参观、举行学术报告、进行专题学术研究和发行出版物等方面积极活动。可以说,东省文物研究会的活动完全呈上升发展的趋势,即稳步发展期,并为东省文物研究会走向辉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学会章程规定,东省文物研究会会员全体代表大会是学会的最高领导机构,而由会员全体大会选举产生的干事会及其执行机构——干事部直接领导学会的一切工作。干事会由全体会员选举的正式干事与候补干事组成。干事会选出会长、副会长、书记员和会计员,直接处理学会的日常工作。在干事会领导下,可设立与学术有关的特别辅助性机构。为监督学会干事会及学会所属的所有机构的现金和业务,会员全体代表大会从会员中选举由正式委员和候补委员组成的监察委员会。

1922年10月29日,东省文物研究会召开了其章程被批准后的第一次会员全体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会员有105名,是为学会首批正式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东省文物研究会第一届干事会及监察委员会。1922年11月1日,东省文物研究会干事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干事部,成员为会长王景春、副会长А.С.美士切尔斯基、李绍庚、会计员А.И.坡格列别茨基、秘书谢开[3]。与此同时,干事会也进一步确认了在东省文物研究会筹备期为开展学术研究而设立的各学股(实业、历史人种、地质及自然地理、自然、艺术、图书馆、编辑出版物)的重要意义,因此,决议增补各学股股长为干事。1927年5—6月份,东省文物研究会召开了其发展史上的最后一次会员全体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最后一届干事会与监察委员会。1927年下半年,东省文物研究会干事会又补选新组建的东方学家股股长А.П.希奥宁、农产学股股长А.А.米塔列夫斯基、当地法律研究股股长Н.В.乌斯特两洛夫为干事。

除上述学会的领导机构与人员构成外,东省文物研究会还设立了开展学术研究与普及文化教育的辅助性机构,并指派专人负责各辅助性机构的业务活动。从学会发展历程来看,东省文物研究会在1922年设立了自然学股(1924年下设松花江水产生物调查所、植物学试验场各一处,1926年分出动物学与植物学股)、地质学股(1926年改组为地质学及自然地理学股)、历史人种学股、实业股、艺术股(1926年撤销)、编辑出版物股(1925年改造为编辑出版物委员会);在1923年设立了博物馆、图书馆、发展当地文化股、医学卫生学及兽医学股、饲养马及牧马场股(1926年撤销)、旅行观察股;在1924年设立了社会学股、摄影学股、图币调查会;在1926年设立了考古学股(从历史人种学股分离出来)、方言研究股、当地法律研究股;在1927年设立了农产学股(分管原满洲农业学会试验田)、养马学研究股、东方学家股。可以说,在在华俄侨学术机构中,拥有10几个辅助性部门的学术机构,东省文物研究会是唯一一个。

从学会会员数量与结构来看,东省文物研究会的会员数量整体上是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会员分为正式会员、名誉会员、终身会员与合作会员四种。1923年为330名,1924年为333名,1925年为460名(其中名誉会员8名,终身会员20名,含11名个人和9名团体会员,合作会员52名;按学科分布,正式会员中属于自然科学学科79名,历史人种学科45名,经济学科177名,艺术学科33名,其他学科46名),1926年为400名(其中名誉会员9名,终身会员21名,含9名个人和12名团体会员;按学科分布,正式会员中属于自然科学学科98名,历史人种学科52名,经济学科159名,其他学科61名),1927年432名(其中名誉会员9名,终身会员24名,含15名个人和9名团体会员),到1928年5月28日为805名[5]。

在东省文物研究会办会过程中,东省文物研究会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与其多方筹措而来的充足办会经费有着密切关系。在东省文物研究会财务收支报告中明确记载了其具体办会经费情况[6]。东省文物研究会经费主要源于会员会费;中东铁路管理局补助经费;来自哈尔滨特别市市政局、远东银行的董事会、远东贷款银行、东路职工消费组合会及各团体及私人的捐款;陈列所(博物馆)入门证出售收入;出版物售款;纪念晚会和文艺表演等会收入;存款利息;来自各方面收支的欠款;出售本会的标本书籍及其他收入等。而该会经费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日常办公经费、博物馆及各部的运行经费、图书馆及出版物用款、当地出版物收藏科经费及关于调查及组织传习所与博物馆的特别支出等。

从1927年开始,东省文物研究会进入了其发展史上的巅峰期,但也旋即走向了迅速终结期。1927年,东省文物研究会又兼并了哈尔滨两个很有影响力的学术团体——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和满洲农业学会。关于两个学会为何并入东省文物研究会,无论是在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和满洲农业学会的活动报告上,还是在东省文物研究会的活动报告上,均未报告任何原因。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笔者认为,可能在于以下原因:一是十月革命前,中东铁路附属地处于俄国势力范围之内,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和满洲农业学会在俄国政府及俄国在哈尔滨的地方当局的有力支持下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十月革命后,中国政府逐渐收回中东铁路附属地的行政权、司法权和军警权,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和满洲农业学会也逐渐失去了政治支持,从而,从其发展的鼎盛期迅速滑入急剧衰落状态。二是新成立的东省文物研究会顺应中国形势变化,形成了中国地方当局主导俄侨各界全力参与的发展态势,从而使苟延残喘的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和满洲农业学会找到了继续形式上存在的靠山。

正是由于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和满洲农业学会的并入,东省文物研究会成为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和中国规模最大与实力最强的俄侨学术团体。然而,在东省文物研究会正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1928年5月25日,在管理体制上东省文物研究会发生了根本转变,东省文物研究会接受东省特别区教育管理局管理,停止了独立存在,并正式更名为东省特区文物研究会,变成了纯中国学术机构。

二、《东省文物研究会杂志》的创刊与经营

发行会刊几乎是每一个哈尔滨俄侨学术团体的工作内容之一。东省文物研究会当然也不例外。1922年11月,经东省文物研究会编辑出版物股股长А.诺维茨基的编辑,东省文物研究会正式发行了会刊——《东省文物研究会杂志》,并出刊本年度的第1期,刊行32个版面,同年12月,出刊第2期,刊行52个版面。可以说,《东省文物研究会杂志》是东省文物研究会以学会名义发行的会刊。

在《东省文物研究会杂志》第1期第1页的编辑部寄语上指出,《东省文物研究会杂志》的主要任务在于,关注东省文物研究会自身及从事东省特区研究的某些学者的工作,以引起东省特区活动家对某些问题的重视;反映汉、俄、满3种文化,帮助东省特区所有的文化界找到共同语言,并通过齐心协力达到唯一目的——全面研究北满[7]。换言之,《东省文物研究会杂志》主要是以刊登本会活动及会员的研究成果为己任,以达到服务于社会和促进全面研究北满工作。

为发挥各学股的作用,《东省文物研究会杂志》在经营上做出了一个创新的尝试:1924年的第4、5期采取特刊形式出刊,分别为历史人种学股特刊和工商学股特刊,集中展示了两学股的活动情况及研究成果。

1923年6月,《东省文物研究会杂志》出刊第3期,刊行52个版面;1924年2月和5月,出刊第4、5期,分别刊行64、77个版面;1926年3月,出刊第6期,刊行80个版面;1928年12月,出刊第7期(最后一期),刊行134个版面。《东省文物研究会杂志》平均每年出刊1期,前5期均由А.诺维茨基一人编辑发行,第6期由东省文物研究会编辑出版物委员会成员刘泽荣、А.诺维茨基、А.А.拉赤阔夫斯基、Б.В.司克沃尔佐夫共同编辑发行,第7期由东省文物研究会干事会干事兼出版社社长А.А.拉赤阔夫斯基独自编辑发行。《东省文物研究会杂志》第1、2、4、5、7期发行俄文版,第3期同时发行俄文和中文版,第6期同时发行俄文、英文和中文版。

从东省文物研究会发行的会刊的各期目录上看,《东省文物研究会杂志》尽管各期均未设置固定专题栏目,但基本上是以围绕办刊宗旨发行,学会活动报告、部门活动情况及会员的研究成果是各期刊登的主体内容,只有个别期次设置了学术大事记、书刊评介等罕见栏目,并占据极少版面。

据笔者根据《东省文物研究会杂志》上刊发文章数量完全统计,在《东省文物研究会杂志》上,А.М.巴拉诺夫、谢开、П.В.什库尔根、А.阿拉金、С.А.叶里谢耶夫、А.В.马拉库耶夫、Э.Э.阿聂尔特、П.А.罗什洛夫、Я.Ф.特卡琴科、В.Я.托尔马乔夫、Т.П.高尔捷也夫、Е.Е.雅什诺夫、А.波格列别次基、М.Н.梅尼希科夫、Л.拉德琴科、А.奥科罗科夫、А.И.诺维茨基、А.А.拉赤阔夫斯基、А.А.雅科夫列夫、Б.В.司克沃尔佐夫、М.С.秋宁、В.克鲁舒力、А.普里萨德斯基、Б.М.维里米罗维奇、М.Н.恩格里曼、И.А.米哈依洛夫、М.克洛立、И.噶该力司特罗木、Я.维谢洛夫佐罗夫、П.А.巴甫洛夫、В.施什卡诺夫、И.郭尔加科夫、С.沃洛郭德斯基、А.С.美士切尔斯基、В.施杰才尔、Я.Д.福力接尔等36位学者共发表了近60篇文章,除谢开一人为中国人,其余均为俄侨学者。在上述文章中,关于东省文物研究会及部门活动报告的文章23篇,关于中国文化问题的文章8篇(其中译文1篇、关于中国东北地区文化问题的文章6篇),关于日本经济问题的文章1篇,关于俄国经济问题的文章2篇,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文章15篇(其中关于中国东北地区经济问题的文章13篇),关于中国法律问题的文章1篇,关于哈尔滨的回忆性文章2篇,关于满蒙地区游记的文章2篇,关于中国东北地区考古问题的文章3篇,关于中国东北地区气候问题的文章1篇。

通过东省文物研究会的具体办刊情况来看,《东省文物研究会杂志》并非像之前其他重要学术团体所办学术期刊一样,以月刊或季刊不定期形式保证每年出刊几期,而是平均出刊1期,且在版面上又非常拮据。这与东省文物研究会在当时的影响力极不相称。而之所以出现此类现象,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在东省文物研究会所发表的200余篇论文中[8],由于与中东铁路经济调查局《东省杂志》编辑部签订了协议,近120篇均发表在了《东省杂志》上,因此,东省文物研究会在发行会刊上也就没有必要过多投入。而把用于印刷出版物的经费更多地投到诸如单行本著作等其他出版物上。与其他俄侨学术团体相比,发行会刊只是东省文物研究会工作的次要工作,博物馆(陈列所)建设是东省文物研究会的头等重要工作。这在博物馆(陈列所)经费投入上表现得极为明显。

尽管会刊是在发行机构——东省文物研究会成立后很快就刊印了,并且几乎有着稳定的编辑队伍,但发行时间极短。受外部政治因素影响,由于东省文物研究会被彻底改造,《东省文物研究会杂志》也随即停止发行。

综合以上诸因素,笔者认为,与其他已发行的俄侨学术期刊相比,东省文物研究会发行的会刊与所预期的办刊效果应该是有所偏差,但《东省文物研究会杂志》的发行仍具有重要文化价值:一是作为当时发行的一种学术期刊,不仅繁荣了当时哈尔滨的出版事业,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哈尔滨学术事业的发展;二是所刊印的20几篇关于学会活动的报告,不仅为今天了解东省文物研究会的历史,而且也为客观评价东省文物研究会为当时哈尔滨的学术及文化建设所起作用提供了最详实的资料;三是所刊登的20几篇关于中国东北文化、考古、经济等问题文章,在某种程度上补充了其他文献记载的缺失。

猜你喜欢
研究会哈尔滨会员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波兰睡眠研究会
静听花开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日本的红楼梦研究会访问记
刘派